短文学_短文学网散文诗歌燃爆了
我对村庄最初的印象是它太小了,从赶集街市的这头走到那头就是全部,不知道街市下有多少土地划进了它的范围,但连街市都这样短,想来村庄也是很小的。那会儿我刚上中学,对人的归属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对很多事情也是同样。我在城市里出生,和我的家人一起
我对村庄最初的印象是它太小了,从赶集街市的这头走到那头就是全部,不知道街市下有多少土地划进了它的范围,但连街市都这样短,想来村庄也是很小的那会儿我刚上中学,对人的归属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对很多事情也是同样。
我在城市里出生,和我的家人一起生活了10多年一开始,我将城市看成是我的归属,尽管那里大得仿佛没有尽头,除了记忆什么也没有剩下直到读完初中,将升高中了,我才接受将村庄作为我新的归属村庄仅有几百人,人们相互认识的概率很大,光是嘴上说自己属于那里可不算数,你要有根在那里,才算得归属,我的爷爷奶奶正是因这一根基才带我搬来这里。
在农村的生活是沉闷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我们一家,没有新的人住进来,没有新的事发生,环境也一成不变在更长的时间之后,村里的人、事和环境的更迭才以缓慢的速度显现出来,房屋慢慢从木房变成了砖房,道路也逐渐由田埂土路,变成了水泥路。
我对村庄的第二个印象是柔软土地是柔软的,它们可以被开垦,可以长出庄稼,不像混凝土筑的地面,把一切生机都埋在下面,以坚硬承托那些比庄稼和人更重的东西——房屋和车辆人是柔软的,村里很少看到愁苦的脸,邻里间多有亲缘关系,相互串门闲聊是每天的日常之一,就算是住得远些的,路过家门时也很愿意进屋坐坐。
老人们脸上都是祥和的神情,只要一家人身体康健,好似没有什么事值得挂怀收成好一点或差一点,都不影响他们的心情,日子照常过着,今年收成不好,还有去年的大米可以吃,也不靠那点辛苦栽种的作物维持生计我听过老人们聊的许多家长里短,就算是苦难,他们也平常地讲述、平常地接受。
我对村庄的第三个印象是丧事之多隔几天村子里就有丧事在办,甚至是两家或三家同时办起初我大为困惑,因为我从没见过这么频繁的死亡,直到后来我对村庄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对人的寿数多了一些了解,困惑才得以解开——村庄就是一个面积大一些的老年社区,人们见惯了死亡。
村庄包容了死去的人,包容了拆掉的木房,包容了果实收割后的庄稼的躯壳村庄里只有一条可以称作“街”的道路,这是进村和出村的必经之路,我第一次踏上它是在进村的巴士上那是一个赶集的日子,有三四个村的人聚在这条街上,车身几乎是擦着人身而过。
街上是两排一层的低矮灰色木房,车里站着都能看见部分屋顶,房屋与房屋紧挨着很长时间里,我都无法分辨自己的家到底是街上的哪一座房屋,常常是进错了门,看见全然不认识的人,又讪讪退出门去再找一遍街上只有几个实际在经营的店铺,杂货店也卖汤圆、水饺、炸土豆等小吃,药店也兼营桌球娱乐,卖订制皮鞋的店家也卖订制蛋糕,还有家电铺子、卖酒的铺子和榨菜籽油的铺子。
赶集的时候,各类生意摆到了房屋的外面,道路被占去一半,卖菜的摊子挨着卖衣服的棚子,卖衣服的棚子挨着卖水果的三轮车,好不热闹邻村的人也会过来做生意和赶集,集市正盛,往去村庄的巴士就在街的那头停下,车上的人便高高兴兴地下来逛集。
过年前后最是热闹,街上摆出卖烟花爆竹和春联的摊子,甚至还有卖鱼虾等稀奇食材的摊子,道路又拥挤了几分,再加上大量回村过年的人,车辆通行更加困难了不赶集的日子,街道是十分安静的,和街道下散居的村子一样安静有一些铺面收起了摊子,就变回普通的家,这样的人家在普通的日子里也在种地。
村庄是安静的,城市的喧嚣都被隔离在了山的外边,这里只有山林的声音、禽畜的声音,和气的居民的声音,还有天地的声音有时村庄静得一动不动,树不动,地里的庄稼不动,天上的云也不动,只剩下一片沉寂我常闲散地仰躺在藤椅里,看看天空,看看四下,想着时间是否也停止了,外面的世界是否也停住了。
村庄“动”的时候是十分可爱的夏天凉爽的风吹过时,树木和庄稼都发出“簌簌”的声音,云朵从天空的一端快速走向另一端,太阳在云移的遮挡下一会儿现身,一会儿藏起来,照得底下的土地一阵热烈、一阵柔和下雨天又是另一番景象,雨雾朦朦胧胧地罩着青绿的山,滴滴答答地打着屋檐前的地,四时的雨有四时的看头,桌上摆一壶飘香的清茶,好一幅诗情画意的山水画。
在更为“猛烈”的天气里,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天地仿佛一体,呼吸共振每到这时,我们便静静地待在我们的小家里连电也停了,点上一根蜡烛,烛光忽闪忽闪地跳动,爷爷的故事总是伴着烛光越讲越精彩我最喜欢的“动”出现在傍晚时分,落日已在山头化成一道金边,一天的劳作将息,看着座座房屋的炊烟袅袅升起,直升进渐蓝、渐深的夜色里。
我在村庄生活了整整两年,还要加上后面的几个寒暑假那段时光里有我许多最美好的回忆,春天的花儿、夏天的蝉鸣、秋天的庄稼、冬天的雪,还有奶奶烧的饭菜如今,我们在村庄留下的只剩一座房子,但我仍时常想起在那里的生活,想起遍地的野花,想起院子里堆满的庄稼,想起门前那把红木椅。
我去了很多地方,仍时常想在一阵风里找寻村庄的气息,在一棵树下久久伫立,想向它祈求,祈求村庄出现在我的梦里一场梦回,我又踏上了那柔软又坚实的土地,尽情呼吸天地的、森林的、庄稼的、村庄的空气我看见晨雾渐渐散去,青葱的山尖上,火红的太阳正在升起。
见习编辑:郑欣宜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短文学网_短文学网个人中心登录学到了
论坛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网络文学在文化强国建设中作出新贡献”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学作家、专家…
-
短文学网登录_短文学网登录中心怎么登录这样也行?
4月13日,“抖音和ta的朋友们”在北京举行读书专场活动,活动中,发布了《2023抖音读书生态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邀请了学者止庵、…
-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识_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识1500左右怎么可以错过
- 儿童文学投稿_儿童文学投稿平台有哪些不要告诉别人
- 儿童文学小说_儿童文学小说网站干货分享
- 儿童文学杂志_儿童文学杂志官网怎么可以错过
- 儿童文学作品推荐_儿童文学作品推荐书目100篇深度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