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集_张爱玲散文集《流言》深度揭秘
张爱玲四岁母亲离家出国,十岁父母离婚,十三岁父亲再娶,十七岁被父亲监禁半年,十八岁逃出父亲的家……
大多“张迷”们只记得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195号的常德公寓,是民国才女张爱玲的成名之所,而忽略了静安区康定东路85号老房子,它就是张爱玲的出生之地这栋穿越了一个多世纪的老房子,它仿佛就是才华横溢的女主人张爱玲,处处散着骄傲冷艳的气质,遗世而独立,高贵且孤寂,富丽又苍凉。
康定东路,原名为麦根路康定东路85号老房子,原是晚清时期政治家李鸿章的住宅之一,它的建筑风格与李鸿章在天津住宅的风格极为相似,系独立的红砖小楼当年,这房子是李鸿章给大女儿李菊耦与清末名臣张佩纶结婚的陪嫁。
张佩纶的儿子张志沂属于遗少型的少爷,儿媳黄逸梵是豪门小姐,她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人称军门黄翼升黄逸梵是新式女性,虽然裹着小脚,却接受了“五四”新思想,不甘于传统妇女的生存方式,她经常出游世界各地,喜欢文学,能画油画,也会做雕塑。
1920年的9月30日,张志沂与黄逸梵的女儿张煐出生这老房子里,长大后的张煐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的女作家张爱玲 张煐二岁时随父母离开上海去了天津,八岁时又返回上海张煐十岁时,父亲张志沂与母亲黄逸梵协议离婚,这年张煐进入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插班就读六年级,改名为张爱玲(出自其英文名: Eileen)。
张爱玲在这老房子里断断续续地生活了总共七年七年的时光,无论甜蜜或是辛酸,都溶入她孩提时代的成长记忆,犹如胎记印刻在生命中永不褪色父亲张志沂与母亲黄逸梵离婚后,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的生活起初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星期一早晨,张爱玲坐父亲的汽车去寄宿学校,星期六司机又去接她回家照料她的老佣人是何干,每星期三还为她送去换洗的衣服和食物张志沂精通英文,曾在津浦铁路局担任英文秘书,他虽有吸鸦片的嗜好,但他很喜欢读书学习,书房里有中国古典文学,也有英文外国小说。
每逢星期天或寒暑假,张爱玲就在家里看电影,或到父亲的书房看小说张志沂把张爱玲这个明伶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在性别歧视严重的民国时期,他不赞同“女子无才是德”,他教女儿从小学习英语,用英语给女儿读美国人办的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同时也对孩子坚持旧式教育,还为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请了私塾先生,从早到晚让他们读《孟子》等四书五经。
张爱玲从学习语言初期,便强制性地学习英文和中国古典文学,潜移默化地接受东西方的文化熏陶,逐渐养成了热爱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平日里,父亲经常给女儿讲英文报上的新鲜事,张爱玲也常和父亲谈一些读书的感想,父女二人平等真诚地与之共话文学,这对张爱玲的写作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张爱玲从小接受特殊家庭教育的原因,她三岁时能背诵唐诗,七岁时尝试写家庭悲剧小说,到八岁时学写乌托邦式小说父亲看出女儿有文学创作的天分,就鼓励她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张爱玲开始写小说时,父亲是他最初的老师和读者。
应该说,张爱玲接受文学的启蒙教育是来自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在老师的眼里,张爱玲很少说话,也不交朋友,静静地坐在最后一排的座位上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表扬她的作文,她也毫无表情。
上课时总不停地在纸上划着,仿佛在记笔记,其实在画速写,但考试成绩总是A或甲,在学校里是一个很有名的特殊尖子生张爱玲文才颇高,十二岁时在圣玛利亚女校年刊《凤藻》上首次发表了短篇小说《不幸的她》有人认为,这篇小说首次流露出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的起点;也有人认为是张爱玲对人生的终极悲剧的探索与慨叹,这是一个“天才的起步”。
初二时,张爱玲又在校刊《凤藻》上发表了散文《迟暮》和《秋雨》散文《迟暮》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时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了青春易逝、人生如梦的深刻主题张爱玲在读高中时,在圣玛利亚女校
校刊上发表了两篇小说、五篇散文、四篇书评其中在圣玛利亚女校文艺杂志《国光》发表的短篇小说《牛》和《霸王别姬》很有影响《霸王别姬》是张爱玲众多作品中唯一一篇写历史题材的,曾有人将此作品与郭沫若的《楚霸王自杀》比较,认为张爱玲与郭沫若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当时的张爱玲才十七岁,正在读高中二年级1934年,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与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再婚,时年孙用蕃已经三十多岁了,这位老小姐出嫁较晚事出有因,她与张父有着“同榻之好”,都患有鸦片瘾张志沂与孙用蕃在当时上海最豪华的礼查饭店(现黄浦路15号浦江饭店)举行订婚仪式,半年后,在华安大楼(现南京西路104号金门大酒店)举行结婚典礼。
孙用蕃嫁入张家,从此改写了张爱玲家族的传承历史,同时也改写了张爱玲的人生命运如果说十三岁前的这个家给了张爱玲小公主般的童话世界,那么十三岁后的这个家留给她的却是一席残梦与终生伤害张爱玲的后母孙用蕃嫁到张家的时。
候,张家住的是大房子,开的是欧洲车,拥有好几处房产,保姆丫头一大堆,是旧上海滩有名的贵族大家庭张爱玲的母亲出国后,姑姑惟恐后母亏待张爱玲和张子静,特地为他俩各买了一张新床,一座衣橱,一张有玻璃台面的圆形写字桌及一只椅子。
姑姑亲自把他们的房间安顿好,才放心离去后母孙用蕃刚进张家门的时候,张爱玲偶尔也与她拉些家常生活与天气状况,相互之间也保持着礼节性的母女关系有一年暑假,张爱玲在父亲的书房里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后母的心》,把一位后母的处境与内心刻画的细腻而生动,后母孙用蕃看了很是感动,对亲友们夸奖张爱玲会写文章,简直就是专门为她而写的。
其实,张爱玲性格内向,并不是以此讨好后母,也不是巴结后母,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写作技能而已张爱玲高中毕业时,在学校年刊调查表的“最恨”一栏中,填写上:“一个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结婚”一句话,这充分反映了张爱玲对婚姻的恐惧感。
父亲张志沂与母亲黄逸梵协议离婚协议书里有约定,张爱玲的教育费用由父亲负担,而进什么学校,则要事先征得母亲同意1937年夏天,张爱玲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后,向父亲提出要去英国留学的想法,结果不但遇到父亲的严厉拒绝,而且还受到后母的冷嘲热讽,张爱玲很是失望。
从此以后,她对父亲与后母就产生了心理隔阂,对他俩的态度也变的较为冷淡了张爱玲在这个贵族大家庭里,生活的并不快乐,她在生父、后母和她的三角家庭关系中,始终是个最受伤害的角色1937年秋,张爱玲与后母孙用蕃发生口角,原因很简单,但后果却是很严重。
张爱玲在散文《私语》里记录了这个过程:“因为我们家邻近苏州河,夜间听见炮声不能入睡,所以到我母亲处住了两个礼拜”张爱玲回来那天,后母问她:“怎样你走了也不在我跟前说一声?”张爱玲说已向父亲说过了后母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就伸手打了张爱玲一个耳光,受到委屈的张爱玲本能地抬手阻挡,被。
后母认定是张爱玲要动手打她,于是就尖声大叫着奔上楼去找张父告状:“她打我!她打我!”张父不问青红皂白,下楼就对张爱玲一阵拳打脚踢,打得张爱玲倒地还不肯罢手,他边打边喊着:“今天非打死你不可!”老佣人何干不顾一切上去把张父拉开,张爱玲这才没有被活活地打死。
平日里,后母孙用蕃对张爱玲极度恶毒,除了谩骂便是殴打,给她幼小的心灵投下浓浓的阴影这次父亲发怒是受后母的挑唆,直接原因就是母女二人感情不和而造成的张爱玲与后母吵闹又被张父暴打后,佣人告诉了张爱玲的姑姑和舅舅,他俩过来替张爱玲求情。
当时,张爱玲的父亲与后母正在抽鸦片,看到他俩找上门来,心里很不舒服,几句话不投机,张父就用烟枪朝着姑姑砸了过去,砸伤了姑姑的眼睛,流出了很多血,愤怒的姑姑发誓说:“以后再也不踏进你家的门!”姑姑和舅舅走后,张爱玲就被父亲软禁在一楼的一个空房间里。
张父下令除了老佣人何干一人照顾张爱玲生活,不允许任何人与张爱玲见面张爱玲在软禁期间患上痢疾,张父也不给她吃药,也不给她请医生张爱玲在散文《私语》里写到:“正在筹划出路,我生了沉重的痢疾,差一点死了我父亲不替我请医生,也没有药。
病了半年,躺在床上看着秋冬的淡青的天,对面的门楼上挑起石灰的鹿角,底下累累两排小石菩萨——也不知道现在是哪一朝,哪一代……朦胧地生在这所房子里,也朦胧地死在这里么?死了就在园子里埋了”在这危急关头,老佣人何干大胆向张父进言,要求迅速抢救张爱玲,并表明如不采取抢救措施,出了事她不负任何责任。
就这样,张父瞒着后母偷偷地给张爱玲打了几天消炎抗生素针剂,张爱玲这才保住了性命恢复了健康父亲的爱就像双刃剑,珍爱时犹如天堂,残忍时如坠地狱“可爱又可哀的年月啊!”今天,历史只记住了张爱玲,却忘记了老佣人何干。
如果当初没有何干出面建言抢救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许就会少了一个张爱玲!“我父亲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
”张爱玲在散文《私语》里是这样描述软禁时的感受不甘心的张爱玲一直在琢磨着如何逃出牢笼,她在《私语》中又讲到:“我还是想了许多脱逃的计划,《三剑客》《基督山恩仇记》一齐到脑子里来了记得最清楚的是《九尾龟》里章秋谷的朋友有个恋人,用被单结成了绳子,从窗户里缒了出来。
我这里没有临街的窗,惟有从花园里翻墙头出去”1938年初,将近旧历年的时候,张爱玲趁两个看守换岗的空档逃跑了,她逃出了这栋苍凉悲怆的老房子,逃离了这个风雨飘摇的贵族大家庭……张爱玲出逃后,就跑到了法租界的白尔登公寓,找到了母亲和姑姑。
没过多久,张爱玲就把被父亲软禁的经过用英文写成文章,寄到《大美晚报》上发表了,张父看到女儿在报纸上的控诉,大动肝火,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张爱玲已经结束了与康定东路85号的缘分,同时也结束了与父亲18年的感情。
逃到母亲家的张爱玲,又面临着新的危机张爱玲在家是小姐,从未在商店买过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近乎是个废物“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张爱玲在《天才梦》一文中这样写到母亲发现了她的这些毛病,深感失望母亲便教她煮饭、洗涤,从走路姿势、微笑的方法到看人的眼色,让她对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这一切,对在父亲家孤独惯了的张爱玲来说,岂止是磨难,还使她渐渐失去了精神平衡。
母亲的经济能力有限,让张爱玲选择:要么节省下学费来装扮自己,以图早早嫁人;要么继续读书,那样就没有余钱兼顾打扮张爱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大学1939年,张爱玲通过了伦敦大学的考试,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无法赶赴英国,后改入香港大学学习。
1942年5月,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课,张爱玲未能毕业就返回上海,准备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但苦于没有学资,她在弟弟张子静的陪同下,最后一次回家求见父亲,请父亲履行离婚协议,支付大学学费那次,父女双方都没有提到过去的事,父亲答应并支付了最初的学费。
张子静说,这是姐姐“生命中幽暗的一角”这对于张爱玲来说,这是“不明不白,猥琐,难堪,失面子的屈服”,虽然张爱玲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只能以卖文为生,“然而到底还是凄哀的”如今大多数人只看到张爱玲那钻石般的耀眼光芒,却很少有人理解她从小承受过的那地狱般的煎熬:四岁母亲离家出国,十岁父母离婚,十三岁父亲再娶,十七岁被父亲监禁半年,十八岁逃出父亲的家……。
可以说,她自小就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在情感方面一次次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以致张爱玲在幼小的心灵里,父母都是已经远去,她成了心理上的弃儿,尽管后来拥有熠熠生辉的旷世才华,但她潜意识里总是蒙上沉重的儿时阴影,在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显得孤高气傲,冷眼看人。
张子静认为,张爱玲在成长岁月里受到的种种挫击,使她的内心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孤独世界:自私,自卫,自我耽溺也有人说,是成长岁月里的苦难成就了张爱玲,如果没有这些痛苦的记忆,张爱玲的文字也许不会苍凉悲悯,她的
小说也许不会深入人心,中国文坛上也许不会有绝色才女张爱玲!“一个文人的最好训练是不快乐的童年”这是张爱玲曾经翻译过海明威的一句名言现在想来,海明威的这句话好像就是针对张爱玲说的苍凉悲怆的少女生活深刻地影响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她的作品中有许多故事原型出自这栋老房子,也有若干巅峰之作的写作灵感也是源自这栋老房子。
张爱玲曾在《私语》中详细地叙述了在这栋老房子里的生活,如被关禁闭时呆的黑屋子,和弟弟一起在三楼大阳台上骑脚踏车,弟弟曾在这里踢球弄碎了一扇玻璃等等还有,小说《倾城之恋》中曾描述过的白公馆黑暗的客厅,也是取材于这栋老房子里那终日不见阳光的客厅。
有人考证,小说《半生缘》中姐妹同嫁一个丈夫的故事情节,也是源自这老房子后面一家邻居的故事也有人认为,只有面对这栋老房子时,才能透彻地读懂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1944年7月,张爱玲在散文《自己的文章》中是这样自我评价自己的写作风格的。
这样的风格使她的文学作品呈现出色彩纷繁的面目和悲悯苍凉的美学基调,将读者一步步引进她精心营造的苍凉世界里苍凉悲怆的少女生话带给了张爱玲无尽的敏感、倔强与哀愁,那种阴郁、刺痛的生活,严重地伤害了张爱玲的自尊心,倍受打击的张爱玲曾经说:“希望有个炸弹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
”所幸战火中的炸弹没有炸掉这栋老房子,它在乱世中完好地保存下来,让我们在今天有了这个与张爱玲隔空交流的地方现如今,人们面对这栋穿越世纪风尘保留至今的老房子,许多人不知道它曾经的主人是李鸿章或是张佩纶,只知道它是张爱玲的故居。
如果非要讲到李鸿章或是张佩纶,必须强调李鸿章是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或者解释张佩纶是张爱玲的祖父历史就是这样真实地书写着无情和苍凉,这冥冥中也验证了张爱玲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苍凉悲怆的康定东路老房子,它的每一个台阶,每一个门窗,每一个房间,如今都布满了沧桑的褶皱,它是张爱玲入世与成长的见证者,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如今,它以苍凉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张迷”们前来参观学习。
作者简介:徐崇德,主任记者,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摄影专业,进修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生班,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累计写有三十多万字的摄影论文散见于各种摄影报纸和艺术杂志;在国际、国内摄影论坛及部分高校作学术报告、摄影讲座五十多场;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摄影展、入选各类大型摄影联展三十多次;著有《风从海岛来》等七本摄影作品集。
崇德摄影•崇德读书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张爱玲散文摘抄_张爱玲散文摘抄精选干货分享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
-
张家界游记散文_张家界游记散文荻奖作品新鲜出炉
人民网长沙10月11日电 “白云和仙气相连,人和峰相连,墨浓墨淡......”10月10日,备受关注的“吴冠中”张家界游记散文有奖征集…
- 张抗抗散文_张抗抗散文自选集墙裂推荐
- 张抗抗散文_张抗抗散文自选集学到了吗
-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_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2百度网盘硬核推荐
- 张小娴散文_张小娴散文作文题目万万没想到
- 张小娴散文精选集_张小娴散文精选集想念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