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冬天的散文_赞美冬天的散文名篇墙裂推荐
同课异构省级优课: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
省级优课《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
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散文的阅读,虽然在《春》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对这类文章的品读方法有了一定地了解,但还不能熟练的运用,因此,方法的指导仍然相当重要。
我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感知文本,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特点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济南冬天温情这一特点,抓住济南冬天主要景物(山和水)进行细致描绘,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接着, 我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文本。
通过走近“温情”的画面,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从这三个角度体会作者抓住景物主要特征写作 总之,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感,感中悟,悟中品,品中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③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学习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②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二、教学准备教师提前充分阅读教材、教参,制作课件《济南的冬天》,下载好《济南的冬天》的视频朗读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熟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习题教具:一体机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
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
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
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1.学生朗读第一段,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2.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 1.摇篮安睡图 “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
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图 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3.山村卧雪图 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
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4.玲珑水晶图 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
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
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
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1.守护摇篮的母亲 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
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 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3.健美优雅的女郎 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
4.娇美害羞的少女 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 。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
献给谁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济南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
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1.学生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
如: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样来写? 明确:一是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三是表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1.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
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机)。
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1)教师示范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 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
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而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
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 在课堂讨论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引导学生勾画“温情”的画面,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济南的冬天》教学课件
省级优课《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
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学情分析】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他的作品《猫》,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
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 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四季,风光旖旎,摇曳多姿;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同时教师也点到了济南的冬天与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处,给学生以提示。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 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展示) 响(xiǎng)晴 着。
(zhuó)落 宽敞(chǎng) 贮(zhù)蓄 澄(chéng)清 髻(jì) 水藻(zǎo) 狭(xiá)窄 空灵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5.学生展示读,可配乐师生共同体会朗读的情感把握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 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 1.学生默读,思考 (1)用一句话概述对全文的总体印象。
(可从不同角度) (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 (3)文中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 (4)作者对景物怎样描写? 2.学生合作讨论上面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个画面:阳光下的济南、雪后的山景、济南冬天的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四、创新活动——当一当导游(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要给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
?请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济南冬天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再从不同的角度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有更热烈,有更多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五、小结1.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导游活动,加深了我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小短文《商都的冬天》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现在,我们有请一位同学读读《商都的冬天》。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全篇,尽快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围绕中心话题,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1.学生赏析济南山、水
2.作者又写了济南的山、水,现在请小组同学的代表分别上台给我们介绍作者笔下的山水,其余同学把书合上,从画中,从同学的复述中感受济南的山、水 (1)、第一张图片:阳光下山景图 请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并讲解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学生之间互问互答板书:阳光下的小山:温晴 2、第二张图片:薄雪后山景图 请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教师指导朗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提问:(学生之间互讲互问)济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3、第三张图片:城外远望山景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4.第四张图片:冒着热气的绿水图 。
小组代表讲解,讲完后师生互问,小组总结发言三、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小组交流中心话题 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点: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④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定性的说到某一部分。
教师深入学生回答,与之展开深入对话,有机结合在一起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四、学生小结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篇,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1、背诵整篇文章 2、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记录下今天的收获可以采用诗歌、文字配画等形式 3、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向书的世界引领,激励着学生种下自己心中生命 之花的种子。
《济南的冬天》教学课件
资料领取方式:一、长按二维码关注:“好老师在线”。
二、加好老师助手微信领取,请注优课。
更多免费资源重磅!名校名师的1-9年级奥数教学视频免费领取。国庆送礼!2018年1-9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资源包免费领!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赞美改革开放的散文_赞美改革开放的歌曲学到了
作词:樊希安\x0a作曲:洪 科\x0a演唱:杨 乐
-
赞美教师的散文_赞美教师的散文诗名人作品太疯狂了
当他们的学生成为社会栋梁,为社会做出贡献时,而老师的头发早已发白,皱纹也爬满了前额,但他们却毫无怨言,当你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时,还记得…
- 赞美教师的散文_赞美教师的散文诗名人作品全程干货
- 赞美菊花的散文_赞美菊花的散文诗200字不要告诉别人
- 赞美秋天的散文_赞美秋天的散文朗诵满满干货
- 赞美秋天的散文_赞美秋天的散文朗诵没想到
- 赞美校园的散文_赞美校园的散文名篇干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