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散文_郁达夫散文代表作不要告诉别人
郁达夫,浙江富阳人,原名郁文,字达夫,曾化名赵廉,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抗日时期文艺界抗敌御侮斗争中的翘楚。
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高中《语文》第3册 人教2000年版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原名郁文,字达夫,曾化名赵廉,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抗日时期文艺界抗敌御侮斗争中的翘楚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民族解放殉难烈士”。
代表作:《沉沦》 、《故都的秋》等著有《达夫全集》共七卷、《日记九种》等1913年9月到日本留学,次年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后来弃医从文1921年6月,成为创造社发起人之一,担任《创造》季刊创刊号的主编。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
同时,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
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
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此外,郁达夫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已出版日记的作家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原创散文_原创散文小说校园作文一看就会
时下,各种征文可谓遍地开花,政府某行业或部门,为配合某项宣传活动征文,商家为提高知名度或推销某品牌产品,也搞征文活动,网络上征文的消…
-
月亮散文诗_月亮散文诗歌居然可以这样
——欢迎读者们踊跃投稿,支持大月亮诗歌(文学)研究会,支持全民诗歌运动
- 阅读散文的方法_阅读散文的方法有哪些硬核推荐
- 云彩和风儿散文诗_云彩和风儿散文诗中班教案太疯狂了
-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_杂文和散文的区别是什么?新鲜出炉
-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_杂文和散文的区别是什么?一篇读懂
- 赞美冬天的散文_赞美冬天的散文名篇墙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