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余秋雨散文_余秋雨散文精选摘抄满满干货

《文化苦旅》余秋雨 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好书,摘抄的部分句句经典,引人深思。

余秋雨散文_余秋雨散文精选摘抄满满干货

 

1作者介绍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汉族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戏剧教育家    余先生写作这本书首先是因为受了一位青春不老、童心难泯的美国老教授的激发。

这位教授虽然年老但却冒险般地游历了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使作者萌发重新认识祖国大地的愿景,并产生对中华文化的思索与追寻其次,应该是作者对自己,对社会的一种慰藉作者渴望在旅途中解放自己的心灵并对中国文化做出贡献。

所以,余秋雨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官职走出书斋,开始了文化苦旅2作品简介

    《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文化苦旅》由自序、后记和37篇文章组成,主要内容有:。

1、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大漠荒荒,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2、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形神俱佳地表现了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3、通过文化人格、文化良知的描述和回忆,展示了中国文人艰难的。

心路历程以及文化的走向。3书籍摘抄

1、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2、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3、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4、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5、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贴;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

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7、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8、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的选择、探寻、猜测、想像都生气勃勃。

9、山河间的实际步履,使一切伟业变成了寻常风景,因此也使我们变得轻松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10、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

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故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当工匠们正在这些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陶渊明喝的不知是什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什么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一般,拔剑而起。

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11、直到近代,吴侬软语与玩物丧志同义理由是简明的:苏州缺少金陵王气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这礼拜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这里的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

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书法过于流利,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12、人这个字倘若总被大写,宽大的羽翼也会投下阴影时代到了这一天,这群活活泼泼的生灵要把它析解成许多闪光的亮点。

有多少生灵就有多少亮点,这个字才能幻化成熙熙攘攘的世界13、他们就像焦距不一样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清楚和模糊14、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就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

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就是一样,自己的选择15、即使就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就是雍容大度的聚汇,聚汇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就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

16、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永久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17、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唯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18、它就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就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19、这种结构就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20、我最不耐烦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几句简单概括。

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霸道,总会把它丰富的生命节律抹杀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还牙,举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统的霸座迸发其实,谁都是渺小的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2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22、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来迎接困难的,看到了一个个困难,心里就特别踏实,因为这才像活着23、人生在世,可以没有功业,却不可以没有友情以友情助功业则功业成,为功业找友情则友情亡,两者不可颠倒”24、人生不要光做加法。

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25、人的一生要接触很多人,因此应该有两个层次的友情:宽泛意义的友情和严格意义的友情没有前者未免拘谨,没有后者难于深刻26、中华文明至少在一点上既符合最低标准,也符合最高标准,那就是:自己好好活着,不去招惹别人。

27、我想,中青年在人生意义上的魅力,就在于这双向疏离和双向慰抚吧因双向疏离,他们变得洒脱和沉静;因双向慰抚,他们变得亲切和有力但就是,也正因为此,他们有时又会感到烦心和惆怅,他们还余留着告别天真岁月的伤感,又迟早会产生暮岁将至的预感。

28、自然的最美处, 正在于人的思维和文字 难于框范的部分29、一连串无可超越的绝境,一重重无与伦比的壮美,一系列无法复制的伟大,包围着你,征服着你,粉碎着你,又收纳着你你失去了,好不容易重新找回,却是另一个你。

30、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比色彩斑斓的人生高尚的多。              喜欢的点个赞和在看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