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有关亲情的散文_有关亲情的散文作文600字原创

​带着一身飞雪和北国冰天雪地的寒冷,我来到了上海。\x0a还是那个酒店,还是那个位置的房间,还是那个小吃店,一切都带了一份别样的亲切映入眼帘。上海,我日日牵挂的上海,我们又见面了。

有关亲情的散文_有关亲情的散文作文600字原创

 

【胶东散文年选·新媒体散文年度征文】  

张华荣,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威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之家副秘书长,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爱生活,爱写作,迄今已写作各类作品70万字作品被收录于《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年选》《胶东散文年选》《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并入选《胶东散文十二家·张华荣卷》,多篇作品发表于《威海教育》《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当代散文》《人民日报》人民数字等报刊及公众号平台,著有散文集《山与海的情怀》,2018年荣获“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称号,2021年《那里有一片海草房》荣获首届青未了散文奖二等奖。

上海的冬天文/张华荣  带着一身飞雪和北国冰天雪地的寒冷,我来到了上海还是那个酒店,还是那个位置的房间,还是那个小吃店,一切都带了一份别样的亲切映入眼帘上海,我日日牵挂的上海,我们又见面了来的时候儿子特意嘱咐要多穿衣服,说这两天很冷。

早晨一走出门,感觉这里的冷比家里差很多,尽管有冬天的寒意,可那风吹到脸上是柔和的凉,没有家里那样的凛冽彻骨街上的人大多穿了轻便的羽绒服,也有的帽子围巾捂得严严实实,同我这个穿着厚实的北方人没多大差别没有供暖的上海,空调再怎么昼夜不停地开着也是不一样,开着的时候暖意融融,而出去一趟再回来,室内室外便一个温度,那种阴冷和让人蜷缩着不敢伸展的感觉便让我怀念起家里一进门便将你包围的暖气。

冬天,有暖气的北方,便有了一份温暖的踏实一碗热气腾腾的雪菜肉丝面,蓦然间就温润了眼睛吃了几口,身上就暖和起来了,再喝上几口热汤,周身便有一股暖流在涌动带着一碗热面给我的温暖,我深情地走在上海的大街上马路两边,除了极少一些顶着光秃秃的枝桠有些落寞地静立的树木,很多树木依然郁郁葱葱。

那高大的橡皮树,叶子油绿油绿,似乎把生命中的所有绿色都沉淀在这个季节了;那像刺槐一样的小叶片的树,枝繁叶茂得像一把大伞,寒风吹过,那绿绿的叶子便在晨光里舞动着;还有的树,枯黄的枝叶间,探出来的几枝绿叶,像极了春天刚刚萌发的新芽,走出去老远还吸引着你回过头去打量那一抹新绿……上海的冬天,各种树木也是颇有个性的啊。

漫步在孩子居住的小区,有种置身深秋之感看,银杏树大多落光了叶子,可那黄黄的一地落叶在这样的时节让人眼前一亮,心里便生出许多暖意;有的银杏树只剩了不多的几片叶子在风中摇曳,阳光灿烂的日子,那光影,那光影里的明亮的金黄,会不会瞬间就醉了你的眼?最让人欣喜的是小区楼前的空地上,那一大片生机盎然的小叶绿植,攒足了生命的力量来展示它们的蓬勃活力,打量的的当,让你一下子想起家乡那绿色的田野……没有冬的萧瑟,有的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的生命的活力。

路边的花坛里,枫树一身火红的叶子精神抖擞,让你一下子想起红叶飘零的时节,而旁边落了一地的粉色花瓣与这猩红相映更增添一份诗情画意花们虽有些蜷缩,却开的正艳,在绿叶的映衬下更加精神,还有许许多多的骨朵,正在寒风里探头探脑,等待时机竞相绽放。

这南国的花,在这样的冬天,也是颇有勇气的啊偶有爱美的女孩走过,依然光着脚穿着瓢鞋,那露出的一截脚脖,只一眼,立刻一股寒气便扑面而来健康与时尚,就看你怎选择什么了或许,没有雪的冬天终究称不上冬天不一会儿,天上飘起了零零星星的雪花,儿子立刻兴奋起来:下雪啦!是啊,难得下雪的上海,今天就尽情感受一把冬的热情洋溢,雪花的飘飘洒洒。

可那小小的雪花,还没等落下来就不见了,耳边只有大人孩子看见一点雪的影子就兴奋地不知所措的欢呼声出租车司机说,这是上海最冷的冬天,前几日暖和着哪好吧,来自北国的我,漫步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仔细感受这最冷的冬天。

雪依然零零星星,风似乎大了一些,有点寒气逼人了在城隍庙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一个女孩子看见几片雪花悠然飘落,兴奋地喊着:哇,好大的雪呀!我驻足仰望,这也叫大雪?想想我来时机场那厚厚的雪,想想登机时那风雪弥漫的世界,我会心一笑。

买了支老北京冰糖葫芦,一边走一边码下一颗,飘飞的雪花和那红红的冰糖葫芦相映成趣,年的意味是不是更浓了?就这样被人流簇拥着,出了这家店铺又进那家店铺,城隍庙里的很多带有时代印记的东西,在这飘雪的时节,蓦然就让人产生一种久违的亲切,那些时光的影子,就如这漫天飞舞的雪花,慢慢温湿了脸颊,温湿了曾经的记忆。

傍晚,雪大起来了,纷纷扬扬的雪花似顽皮的孩子在天空中捉着迷藏,我仰头想细细打量甚至张开双臂想拥抱一下这上海的雪时,他们忽然像害羞一样倏忽间不见了,只在我的发梢、衣服上留了点点湿润,我知道,这是上海的冬天以这样的方式给我的问候与祝福,深情而又美丽。

那么,就下点这样的零星小雪吧,上海是受不住家乡那漫天大雪的,那些树木花草,还都沉醉在晚秋的诗情画意中,那穿着单薄的上海人,还没做好迎接冰天雪地的准备走在上海的街道上,雪片雨点不断打在我头上脸上,冰凉冰凉。

但是,挽着儿子的胳膊,嗯,高大魁梧的儿子的胳膊,慢慢走在路灯下欢快飞舞的雪花里,走在上海阴冷的夜晚,谁说这是冬天,我的心,分明春意盎然、明亮温暖……上海的美食(外一篇)来上海不品尝一下形形色色的美食,那真的是一种缺憾。

上海人见面的时候,不问“你好”“早安”,而是问“饭吃过了没有?”,尽管并没有要请人吃饭的意思,却可以看出吃在上海人衣食住行中的重要位置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历代的创造、丰富和发展,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八大菜系。

上海菜虽然不在其中,但是,近百年来,上海的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加上上海又是中国文化的半壁江山,所以,上海的饮食文化如同上海的经济一样,成为国内外饮食文化的交汇点在上海的这几天,不管是特色小店还是高档餐厅,上海美食都以其独特的精致与美味吸引着我这个外地人。

上海会馆,是一家主营本帮菜的老字号餐厅,装修别致典雅今天的上海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侠义的上海菜称为本帮菜,其特点是浓油赤酱、色泽鲜亮、注重原味我们点的几道菜,不论是本帮熏鱼、酱鸭还是九转大肠、新鲜鲈鱼,都体现着本帮菜色浓、味厚的特色。

品尝佳肴的过程,也是一个感受上海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过程,吃着聊着的当儿,打量着大厅里用餐的人,尤其耳边飘来几句地道的上海话时,便回过味,这是在上海而蟹榭餐厅,则更多让我们感受到江浙风味的创新蟹宴走进蟹榭,里面人头攒动。

来这里,感受的就是蟹的盛宴,蟹菜当然是主打蟹粉豆腐上来了,白嫩的豆腐,黄澄的蟹粉,黄白相映,赏心悦目舀一勺到嘴里,豆腐爽滑,蟹粉醇香,交织出鲜香与细腻的口感苏东坡有诗云:“煮豆作乳脂为酥”,真是佩服江浙人的创意,平常的豆腐和不寻常的蟹粉搭配在一起,带给人的就是惊艳味蕾的口感和享受。

嘴里的余香还未散尽,色形味俱佳的荞麦鲜虾色拉又端上来了嗬,就像一件件精巧的小工艺品,只是看着就美美的感觉拿过一只,仔细端详,一个花朵样造型的脆皮,里面包着浇了色拉的藜麦,上面再放上一只新鲜的小虾,那小虾弯着红红的尾巴卧在上面,在虾身弯曲的缝隙处,插上两瓣小豆苗,就像一朵小花在生机盎然地绿着。

这样的美食,看着比吃到嘴里更享受咬了一口,那馅酥香甜翠,那虾嫩软鲜美,嚼着品着,留在唇齿间的是美味,涌上心头的是生活的惬意蟹粉小笼也是不可错过的特色美食小小的笼屉里摆放了四个精致的小笼包,面皮吹弹可破,每个都朝一个方向捏出二十多道褶子,上面顶着一小簇鲜亮的蟹黄,看着便让人垂涎。

有经验的吃客都知道,刚出笼的蟹粉小笼很烫的,绝对不能一口吞下,而应“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最后一扫光”,一点都不敢乱来的夹起一个,轻咬半透明的薄皮,立刻,里面的汤汁便溢出来,轻吮一下,那蟹粉的浓香便在舌尖上打转,如果接着咬第二口,全部的感觉便是鲜香美味。

看上海人的精致和讲究,一屉蟹粉小笼足以说明来蟹榭就是冲着大闸蟹来的上海人挑选大闸蟹有这样一种说法:九月要食雌蟹,黄满肉厚;十月要吃雄蟹,膏足肉坚虽然不是吃大闸蟹的最佳时节,我们还是点了三只母蟹蒸好的大闸蟹上来了,和大闸蟹一起的,还有每人一小碟香醋以及吃蟹的工具:一把剪刀一只小勺。

摸摸,这刚出锅的闸蟹,好烫手趁着这当,我打量起这江南正宗的闸蟹青绿的瓷盘里,三只橙红的大闸蟹排着队站着,嗬,就像我们一家人,忙的时候各忙各的,聚的时候又相互偎依,如此,甚好不由得向这三只大闸蟹行注目礼了。

拿过闸蟹,沉甸甸的揭开红红的盖子,露出金灿灿的蟹黄,是那样撩拨人的眼睛用小勺子舀一勺,还未送到嘴边,一股浓香就扑面而来,送至嘴里轻轻嚼着,那醇香便将你的舌尖包围一勺一勺,香而不腻再把闸蟹掰开,按照蟹肉的纹理品尝蟹身,那嫩白的蟹肉既有嚼头又带着一份特有的香,蘸点镇江香醋,味道更佳。

心急的人是不适宜吃蟹的,那一丝一丝的蟹肉,需要你耐着性子将丝丝缕缕剔除出来,所以,上海人吃闸蟹需要蟹八件,挑挑剔剔的过程中,蟹的醇香与鲜美,便入眼入心了,我想,吃到一定时候,已经不仅仅在吃蟹,而是在慢慢品味蟹文化了。

打量一下周围的几桌,地道的上海人大都点了一个蟹锅,再加上别的菜品,一桌人也吃得其乐融融孩子爸突然一乐:咱们是每人一只蟹,人家是一桌一锅蟹,味道一定不一样……不管怎么吃,闸蟹的肥美鲜香是无可置疑的此时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自古以来那么多人对蟹是那样的痴迷,为什么那么多文人留下那么多写蟹的名篇,且不说这个季节依然肥美,如果是9、10月份大闸蟹上市的好时节,蟹膏金黄流油,蟹肉饱满鲜香,会是怎样的沉醉?。

大闸蟹,多少人抵挡不住的诱惑这当儿,生煎包上来了生煎包,在上海也叫“生煎馒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饱满紧实的肉馅,香浓滚烫的汤汁,都包含在小小的生煎里轻咬一口满嘴汤汁,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再配一杯香浓的核桃露,幸福的感觉便涌上心间。

幸福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当闸蟹和生煎包的香溢满口腔,一道上汤菌菇番茄煮时蔬清爽养眼,翠绿的油菜,加了黄的蟹粉,还有红的番茄,油菜爽口,蟹汤鲜美,黄绿相映,赏心悦目,喝一口那汤,舌尖上满是浓浓的的鲜香蟹粉,演绎了多少舌尖上的美味啊。

还有那雪白的米粉糕,每一块上都印有“蟹榭”二字,虽是点缀,依然让这蟹宴美不胜收作为一个生活在北方沿海城市的人,那鲜美的海蟹是我的最爱总是在我吃了几只欲罢不能只得以它大寒为由才放下的时候,我便骄傲地以为:海蟹,唯有这海蟹的鲜美才是无可比拟的,尤其是蒸着一大盆,一家人围桌而作的时候,百仙之尊的螃蟹,以其兴奋味蕾的魅力,让肥嫩鲜美这个词深深地植根于北方吃蟹人的心里。

而今天,在上海的蟹榭餐厅里,品尝过这各色的蟹菜之后,我终于明白,闸蟹的鲜香同样有着一种无可取代的地位,那无数的美食家,吃了海蟹河蟹后,对这南国的大闸蟹依然情有独钟,且百吃不厌,这蟹的情缘,怕是无法割舍了。

闻名遐迩的城隍庙,更是品尝各色美食的绝好地方走进小吃店,人头攒动,座无虚席难怪有人说,要吃遍全国名吃,不需周游各省,只需到上海,到城隍庙在你惬意品尝东西南北的各色美食时,你依然能感受到闹市中的宁静、繁华下的厚重。

上海之行,从特色小吃到本帮菜再到海派菜,可以说是一次惊艳视觉与味蕾的美食之旅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人善于取人之长,广纳博采,兼容并蓄,为我所用这种理念不但表现在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更反映在日常的饮食中。

上海菜并不成其帮派,却又集中了各地美食之精华 ,成为集全国菜系之大成者好烧就烧,要吃就吃,海纳百川,精彩纷呈即便是引进各地名菜,依然按照自己的口味加以改造,不正是腾飞中的上海的写照吗?

这是年选推送的第 1735 篇文章尊敬的作者您好!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是小众散文与年选微刊共同打造的集散文作品发布、新书出版、文学交流等综合推介功能,面向胶东及海内外作家、文艺家打造的高端文化载体本平台开通“赞赏”功能,欢迎大家自愿赞赏自己满意的作品,赞赏实行五五分成,一半用于支付作者稿费,一半用于平台维护,低于二十元不发放。

本平台分成发放定在每月的十五号,由小众散文与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按时发放【胶东散文年选】一个关于散文的小众的私人化写作展示平台总顾问:毕淑敏、许晨、丁建元、王展、王安、邓兆安、孙艺洲、宋世章、李红梅、李海涛

主编:焦红军、王海峰 执行主编:雪原副主编:王春海、杨强、沈默、刘玉涛、雪原、姜雪梅、李庆梅、郭志波、梁绩科主办: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胶东散文年选》编辑组委会承办: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之家山东省散文学会福山创作之家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协办:烟台玉林店卧福开心农场烟台亚上装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点击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即可关注胶东散文年选购买微信号:lovedlchy投稿邮箱:jiaodongsanwen@sina.co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胶东半岛散文书局官方商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