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散文集_优美散文集书名大全不看后悔
在《行路观心》的前言里,尚明自谓“每一首诗的背后都埋藏着一段往事”“岁月的烙印,其实根本无法抹去一刀一刀,都是已刻入DNA的印记”初读以为不过是泛泛的感慨读下去便
在《行路观心》的前言里,尚明自谓“每一首诗的背后都埋藏着一段往事”“岁月的烙印,其实根本无法抹去一刀一刀,都是已刻入DNA的印记”初读以为不过是泛泛的感慨读下去便发现,他真是在每一首(组)诗的篇末,把“往事”一一重现。
这重现,使我感觉此书不只是一本诗集,或也可以说是一本散文集其中的诗篇,当然珠玑般闪烁,而附之于后的文字,无论记人记事,抒情辨理,推心置腹的言说中都弥漫着诗意比如这一首《然而,你没有》,写的是他很意外地收到一位朋友亡故的消息:。
“David/我一直想问你中文名字/为何叫——杨哲/我想/这个好听且意味深长的名字/一定有些特别来历/这个名字/会陪伴你胡茬变白/一笑,满脸皱纹都堆在一起/你用流利的中文说/‘是的,我是杨哲’/同时你还弯一下手臂‘看,我还不老’……”
诗人面对失去友人的事实,直以一连串喃喃的诘问貌似不动声色里,沉潜着真正的悲恸附后的小记,是在“心绪逐渐平静”之后,诗人改以第一人称,把自己与友人的故事娓娓道来:“直到此刻,我还无法完全相信David(杨哲)离去的事实,就如同Kelly一边掐自己一边说希望这是在一个梦里。
然而,这就是真实的人生,这就是无常伤痛之余,我总在想35岁的他其实并没有真正离去……今早坐上这班飞往纽约的航班时,我才发现今天是8月16日,本来是David从纽约回上海的时间而此刻我们前往,或许我们在空中擦肩而过。
仍然难以置信,但就是这样的梦幻人生,杨哲示现给我的应该是无限的珍惜和努力去行所当行吧……”诗与散文的交织有冷静的追思,有云端的冥想与生命的升华我阅读的过程岂止是感动如同读本书里许多篇章那样,读过,又返回前页,重新品咂一番。
全书读完,又翻回来,精彩处忍不住赞叹惜缘、悲悯、自持、谦和、专注、倾情……这是我忍不住涂抹于书页空白处的感慨掩卷而思,纠缠于想解开一个密码——它凭什么打动我?尚明全名解尚明关于他的人生轨迹,用他自己的描述,“23岁那年,离开故乡,从此也拥有了故乡。
”之后的他一直在路上,南方,北方,国内,国外,“从他乡再次前往他乡前一个他乡就变成了故乡”这述说使我不能不想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这在20世纪末的中国,在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90年代,是振聋发聩的唤醒。
尚明应也是被唤醒的一个而我的故乡广西北海,恰又是尚明诸多“他乡”终为“故乡”中的重要一个当然,时代的风,并不能使每一位弄潮儿迎风而起,初到北海的尚明,似乎也赶上了他乡“淘金梦”碎的寂寥“一个人/摸不到自己的影子/一张床/半边是我/半边是岁月”(《关雨声在窗外》)但他迎潮而立却是义无反顾的。
在同一首诗后面的小记里,他记取了“向光而生”的决绝:“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只要不回到那个日复一日的家乡,朝九晚五的工作中,做什么都行也就是那个时候经常会乘车往返于两广谋生夜行的大巴车上,凝视着窗外的夜色,灯柱,树影,相对于车上的人来说,大多数人要么回家,要么离开广西去广州打工,然而对于我来说,归、去、前、后,都是异乡……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因此,尚明的诗,首先让我们循着这位诗人半生“行路”的屐痕,读出了其命运的坎坷与寻觅,随之也读到了他对家人和挚友的深情,读到了他置身于熙熙攘攘纷扰嘈杂的现实中,期冀宁静、沉思,反观、自省,乃至他对“诗意地栖居”的向往。
正如他所感慨的:“今天,我们几乎已经被手机绑架了……隐藏在屏幕背后,有人观察,有人潜水,有人爽朗地发出评论和邀约碎片化的信息在方便之余,少了些许深刻和独立的思考这是个无时不充满诱惑的时代,谁能守住自己的灵魂,谁更懂珍惜,谁就会更有所获得。
我喜欢深度而宁静的相对和链接午后,一杯清茶”你不能不感叹,当年那“走异路、寻他乡”的青年,即使获得了世间足以令人羡慕的一切,即便进入了足以志得意满的族群,仍然保持着那份心灵的操守——他诘问面对“无时不充满诱惑的时代”“谁能守住自己的灵魂”?他决定用“深度而宁静的相对和链接”,用静思,用体悟,用感恩,珍惜生命的赐予。
在我的感觉里,“午后,一杯清茶”,堪称用极简的语言道出的一个美丽的象征或许这才是更接近于本质意义上“诗意的栖居”吧?比如他在本书里精选的几首藏地诗札,应是他几十年间往返于青藏高原,游走于古寺佛前、塔公草原等地之所见所思所悟。
回归尘俗,他说“重返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生活的繁重无二无别,得失之间,只是多了一份偶然的停顿和觉察那次经历却修改了我的DNA”于是,我们从《行路观心》所读出的,就有了超迈于写实、具象以及情感的蕴积之上的哲思的升华。
比如他悟到的:“……以一缕略显不羁的蓝/以百年一字的语速/以藏文汉文英文的优雅/叙述/‘凡迟到的也必到达/凡远行者必归来’”看得出,他意欲挟着诗意潜入哲学的堂奥无论是岁月的熔铸、哲思的升华,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无论是慨叹生命还是捕捉少年心事,尚明营构的意象里,都流淌着诗意。
有时候忍不住想,诗意也应该是他DNA的一部分比如他写自己如何沉醉于一首歌的情境:“别动/让这种感觉再停留一会儿/眼不要睁开/倾听/海浪一波一波涌来//别动/且等这雨珠儿飘入/南湖/荡起涟漪/慢慢;慢慢地散去/慢慢;慢慢地/把你浮现面前/方顿悟;方无语/这是至美一刻//别打扰我/就让我藏身于灯影里/听那首乌兰巴托的夜(《乌兰巴托之夜》)。
他描述乡村时代的少年心事,既让我们闻到阳光的味道,也品咂得出古老的中国民间故事的滋味:“把新晒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被子/铺在床上/把四个被角尽量抻平/四肢尽量伸展/便只等她来入梦了/长安的一场烟雨里/如果/她是那曲浅唱低酌的小令/他就是在断桥上/苦苦等候的/执伞的公子”(《惘》)
解尚明这名字,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回到故乡北海听说的说是在北海的一家小咖啡馆里,活跃着一群青年诗人有的,北海就是他们的原乡,有的则来自五湖四海那时使我惊异的是,在边远的北部湾畔,一个小小的咖啡馆里,被唤醒的诗情也澎湃着。
从《行路观心》可知,尚明诗心的萌起,更早于此之前,那是他的学生时代,20岁左右——“八十年代,七月诗社的活动地点位于天津和平文化宫,每个周五晚上大家相聚一起谈论时事切磋诗艺,读自己近期写的诗,在那里孕育了我早年的诗情,形成了我对世界的初步印象。
”尚明在书里还描述了他和同学举着自行车,翻越大学围墙,半夜三更去参加诗会的情景闯荡北海,应是谋生生涯的艰难之际,北海咖啡馆的聚集,或会被称为“坚守”,我却认为,因有诗意相伴,点燃了他谋生之路的爝火,继而完善了他对生命的理解。
这诗意,也因此融入了他的DNA不难发现许多诗文的篇末,注明这是诗人从云端的撷取诗人还说,“火车,总是让我心中升起许多诗意”可以想见这位诗人在火车上、飞机上,何等沉浸于心底的吟哦,忘情于字句的推敲在我看来,更为难得的是,诗意成为了一个人生活的准则和基调。
比如《行路观心》里写到,有时候,他开车“徜徉灯火车河,尤其听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乐曲,或与彼时心境相合的歌词甚至会潸然泪下有时候,有意不去停车,再多开一段路,再听一遍心爱的乐曲”有时候,他乘坐火车时沉迷于某本书,即令列车已到终点,下了火车,他也不会径直回家,而是跑到车站的某个角落,把那书读完方可释怀。
这种诗性的“任诞”,有如刘义庆笔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沉浸与洒脱只有诗意的人生与人生的诗意相互焕发,这样的人,这样的诗,才由不得你不喜欢恰如尚明在本书前言里所说,“做成一本美的小书成为我的重要期待”在202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中,《行路观心》以“优雅纯静的风度和诗意的美感”赢得殊荣。
“诗意”,成为了不同视角的评价者发出的共同赞叹读者所面对的,真是一本“美的小书”它犹如一首诗,读得出作者、出版者、设计者共同倾注其中的心血尚明在书里告诉我们,这本小书还有一些特别之处,比如“诗集拉页上书名是妻子Linda题写的,插画则由两个女儿完成,她们都喜欢绘画,但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和我写诗一样都是业余爱好。
母亲为我写了一段话,我身上的很多品质都来源于她父亲也写了各个章节中的大字,母亲总说你父亲的字写得端正父母恩重难报亿万分之一的偶然里,我来到了这个世界”诗人又把他的感恩,延续到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身上——“此刻,因为这本书的缘故我也遇到了您。
感谢您或无意听到了我们家庭的合唱”读文读心,类似的表达,我们在许多书籍的序跋里倒也见过但我以为,到了尚明笔下,这表达的绵密与细腻,诚恳与谦和,恰与其为人之道相得益彰温良恭俭让的人性之美,通过倾情的投入和推敲,抵达了诗性的呈现。
人心、文心、诗心,当诗人说到如何和朋友们一道,打造这小书的时候,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更感人的画面——“有些诗歌后面有一个二维码,有诵读,有些随感和思考;如果您想有更多了解,可以随意听听”为这二维码融入可以读出的美,他记录下了和老同学博涵合作的欢喜:“……当晚他就拿出收藏已久的打击乐器,在他家的地下室,我们开始合成录制音频,那是许久不曾有过的投入、感动和欣喜;如打马归来的少年。
从夜晚到早晨,从树林到阳台,从一瓶啤酒到一杯清茶,从吉他到鼓,优美的旋律里有了击节而歌的快意……吉他声音伴着树林里飘坠的黄叶缓缓流淌,我说博涵你就随意弹,跟着你的感觉”“‘我们录一些大自然的声音进来吧’,博涵边说边随意拨动琴弦,那些绿色和气息,随着树林里的阳光飘得很远很远。
中间偶尔有些鸟叫,割草机的声音,或飞机划过天际的轰鸣……”《行路观心》就是这样成为了诗人和家人、友人一起,小心翼翼地捧出的一本美的小书这小心翼翼,渗透于字里行间又一次打动我的,是作者编撰好了书稿,交到编辑手里——。
“初次见面,编辑罗老师就说,这本书急不得,需要认真地打磨,做好了,我们就轻轻地放在那里……”一句“轻轻的”,曾被无数的诗人用过编辑罗老师的这一句,也不会成为名句,但它熨帖、准确、诗意,难怪被诗人捕捉到,传递了他奉上诗集前的心声。
诗人说,来自他的家人、同学、朋友乃至部属,人类这种诗意化的平等、温馨、爱意和善意,“都已经转为恩养,化做我生命的一部分”。这些话如此诚恳。这种诚恳,竟也充满了诗意。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优美散文句子摘抄简短_优美散文句子摘抄简短一点燃爆了
湖面静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天边淡淡的云彩和远处的山影。晨雾如同轻纱,缠绕在山腰,让一切都变得朦胧而神秘。夜幕降…
-
优美散文片段_优美散文片段摘抄带出处居然可以这样
诗画生活:短句的魅力与艺术赏鉴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那些简洁而富有力量的短句所触动,它们如同生活中的艺术珍珠,不经意间照亮心…
- 优美散文片段摘抄_优美散文片段摘抄200字左右真没想到
- 优美散文诗_优美散文诗 短篇新鲜出炉
- 优美散文摘抄300字_优美散文摘抄300字左右墙裂推荐
- 优美散文摘抄400字_优美散文摘抄400字带题目怎么写全程干货
- 优美散文摘抄500字_优美散文摘抄500字左右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