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_心情散文作文怎么新鲜出炉
“回忆性散文”是一种作者自述过往真实经历,表达真实感受的文体,以巨大的真实性展示作为个体的人,在过去的某个瞬间所特有的生命体验和情绪状态正因记忆的时空差异性,回
“回忆性散文”是一种作者自述过往真实经历,表达真实感受的文体,以巨大的真实性展示作为个体的人,在过去的某个瞬间所特有的生命体验和情绪状态正因记忆的时空差异性,回忆性散文呈现出双重视角:一个是经验主体——过去的“我”;另一个是叙述主体——现在的“我”。
而且两个“我”由于时空的差异,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而且不同情感体会的碰撞也会使文章内部存在一种巨大的张力,使抒情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要想深入解读回忆性散文,就需要明确回忆性散文内容、视角和情感的比较与对照。
而我们初中阶段的教材中,一共选有11篇回忆性散文今天我选择鲁迅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两篇散文来解读
一、内容的比对①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的是童年的“我”两个生活时空的比对:从家庭生活到私塾生活,从稚童到少年,从大自然到私塾,从一个人的探索到一群人的学习,从玩中学到学中玩,从天真自在到有所禁锢。
《阿长与》的标题也存在着很明显的对比关系俗与雅,平凡与伟大,枯燥与有趣,呆板与自由阿长是“我”在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她谋死“我”那隐鼠时,“我”就叫她阿长而《山海经》是她告假回来以后的四五天,给我特地买来的书,这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这是两种情感的对比这也是“平凡”与“伟大”的对比阿长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保姆,连名字都没有,而《山海经》是包含着上古地理、历史、神话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所以是一部伟大的书籍。
②文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照时空的不同,把前后两部分截然分开,表现出比较清晰的前后对照式的写作思路 前半部分主要表现的是百草园的乐趣通过具体的景物、人物、故事、趣事来展现“乐”首先从视觉角度,由上到下我们看到了菜畦,井栏,皂荚树,桑椹。
再从听觉角度细写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再观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眨眼,轻捷的叫天子已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农村最普通的景色也有着无限的趣味接着,由面到点,感受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在孩子的眼里,油蛉和蟋蟀都在快活地给自己奏乐,听腻了,再翻开断砖,“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蜈蚣是毒虫,斑蝥就是放屁虫,但这些仿佛是孩子新奇的玩具,“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原来,按住脊梁便是打开了斑蝥放屁的开关,这在小孩子的眼里,是多么新鲜而有趣的发现!玩腻了小动物,再继续和墙角的何首乌玩,牵连不断地拔起来,只希望能寻找到一块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吃了便可以成仙,这可是小孩子才会信的美丽神话。
当然,百草园里还可以满足小孩子的味蕾,又酸又甜的覆盆子,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你看,在小孩子的眼里,这哪是只有野草的百草园,分明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好玩的小虫、有好吃的野果的百乐园百草园的趣味远不止此!长妈妈关于美女蛇的故事,足以让小孩子的鲁迅,感受到刺激、害怕、好奇、惊异、满足……鲁迅采用了情境再现的讲述故事的方法,即模拟当年长妈妈讲故事的语气、语调,把读者一下子就带进了那个神秘的故事中。
“突然”、“却”、“竟”、“果然”等一系列副词的使用,使得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吊足了小孩子的胃口文中还运用了拟声词“沙沙沙”、“豁”,营造了极强的现场感此外,故事中还反复写到故事中人物的心情,“他很高兴”、“他自然吓得要死”、“总是睡不着”、“抖作一团”,故事外小听众的心情和故事里的书生的心情紧密联在一起,既害怕又迫切想知道结果。
于是,叙述中还不失时机地插入了一句“后来呢”,很显然,这是以小鲁迅的身份在说话 趣事呢,雪地捕鸟中隐含了小鲁迅起伏跌宕的心情“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有对下大雪的期待;“积雪盖了地面”,是终于下大雪的激动;“人远远地牵着”,牵着的还有小鲁迅一颗饱含期望的心,内心默默乞求着小鸟儿们快来吃秕谷。
“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好激动啊!罩住了多少只呢?“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哎,好失望啊!如果说长妈妈的故事让小鲁迅有了安全意识,那么闰土父亲教我捕鸟,则让鲁迅明白了做事,需要静静地等待,不急不躁道理因为闰土的父亲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这与“我”的战利品三四只麻雀是有多大的差距啊。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是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朴实的话语道破天机——性急捕不了鸟,性急干不成事,就连性子躁的张飞鸟也养不过夜 这就是百草园之乐啊!不必说“我”在百草园里的自由探索,也不必说长妈妈讲述的神秘故事、单是雪地里捕鸟的期待与兴奋,就足以让“鲁迅”用美好的的童年疗愈一生。
后半部分:下面,我们来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回忆了他的老师和学习生活在三味书屋里面也有“乐”,比如三味书屋的后面也有一个园,折腊梅,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等,特别有趣的正面描寿镜吾先生陶醉式读书的情景:“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样的示范朗读,对于小朋友而言,也应该是最好的耳濡目染,读书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是多么自得其乐的一件事啊!这位先生,有点可爱!“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是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这两个“不常用”,表明了先生虽然古板但却慈爱,看似严肃实却温和。
还有在老师读书时,同学们做指甲游戏,画画等,都是读书生活中的趣事
但在三味书屋里,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寿镜吾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是“我”的听闻实际上的情形是怎样的?“我”询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没想到先生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可见,从教学方法来看,先生的教育方法是古板的,是不擅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的,与“博学”这一评价似乎相去甚远写孩子们读书时的情景值得玩味,先生大喊一声“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人声鼎沸,读得是半通不通,学生对于内容的也不甚理解。
这一描写,实际上还是在调侃先生的教育,只要求读文言文,而且是死记硬背,单调乏味 通过前后两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前后两部分的内容的比对既有相反的,趣味与枯燥的对比,也有些许相似的,都表现了孩童向往自然、热爱自由、活泼烂漫的天性。
《阿长与》“阿长”概括文章前半部分的内容,代表的是枯燥而《山海经》主要在文章后半部分出现,代表的是浪漫与遐想从文章前半部分可知,阿长有很多令“我”厌烦的地方: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元旦有很多烦琐的礼节等,让作者感觉非常麻烦,无法可想。
而《山海经》充满神奇色彩,让我渴慕已久,对知识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是“我”心爱的宝书也有低俗与高雅的比对,特别是阿长庄重严肃地讲述长毛的故事时,让成年的“我”感觉特别的愚昧粗俗,而《山海经》勾勒出的是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
二、视角的比对 两个“我”的比对,常常是成熟与幼稚、过去与现在,了解事情真相与被蒙在鼓里、理性与感性、天真快乐与严肃冷峻、无忧无虑与洞察世事之间的对照比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开篇第一自然段,“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是鲁迅先生常用的看似矛盾的句式,一个“只有一些野草”的园子,为何会成为“我的乐园”?从成人的视角看,这个园子“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而从儿童的视角来看,这个园子就不仅仅只有野草,还有许多新奇的事物、许多有趣的生命。
所以用的是“似乎”我们读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不难感受到有趣文字的背后,站立着一位童心未泯的大人,这就是两个“我”比对的效果再比如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作者是采用“儿童视角”来分析大人把“我”送进书塾的原因,这些有趣的猜测,实际上,在鲁迅写此文时,也就是作为“成人”的鲁迅早就知道上学是现当代社会,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很显然与儿童猜测的这些原因毫不相关。
两次“Ade”的呼喊,也表现了的是“小鲁迅”哀求时的那一声声哭喊,那无奈的挣扎而“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我的”是一个小孩子在宣示对自己所爱之物的专属权蟋蟀们、覆盆子们、木莲们……加了一个“们”字,这是用孩子的视角来表现这些动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我的朋友们,都是我的伙伴们,怎舍得就此告别?这里,作者把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的不统一、相矛盾比对在一起,特别耐人寻味,用儿童视角,更能表达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
如果用成年视角来写,就显得过于理性,失去了童真《阿长与》在儿童视角下,阿长是一个古怪无聊、卑微又粗俗、愚昧迷信、渴望一生平安有福气、没有文化但对“我”很有心、很用心的人而在成人视角下,看到的阿长是身世坎坷、悲苦不幸的人作者把这矛盾的双方放到一起,更能突出阿长买《山海经》的艰难。
强调了阿长对儿时的“我”的关爱、体察,更能说明阿长不仅是“我”的保姆,甚至比“我”的朋友、母亲更加在乎“我”的感受站在儿童的视角,我们读“笑”了;站在成人的视角,我们读到了“悲哀”这就是鲁迅文字的“笑而含悲”的特点。
三、情感的比对 回忆性散文写的是“过去的我”的经历,但又往往带着“现在的我”的理解与思考人还是那个人,事还是那些事,不同视角下的情感却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多种情感的交织共同指向的是文章的主旨中心,使文章的意蕴也更为丰富。
儿童的“我”用以抒情,成年的我主要“明”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对于儿时的鲁迅是乐园,表现儿时对大自然的喜爱,儿童的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百草园对于成年的鲁迅,则是失乐园,表达的是对遗失的美好的怀念,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的追忆。
对于三味书屋,也许是回忆让童年往事均蒙上了珍贵的色彩,也许是鲁迅对当时时代背景之下先生的教育方法的包容,从字里行间里,我们能读到鲁迅对当时古板教育方法调侃式的批判,但也表现了寿镜吾先生可爱的、有爱的一面,三味书屋除了学习,也有很多有趣有滋有味的课外活动。
《阿长与》对于阿长,童年的儿童视角下表达的是憎恶、敬佩之情而在成人视角下,表达的更多的是怀念,愧疚、感激之情所以双重视角下的主题更加多元 成年鲁迅在当时动乱、灰暗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渴望从回忆中得到心灵的温暖和慰藉。
他重温了童年的快乐与温馨,也以新的眼光看到了以前未曾思考的社会现象,以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交织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理和理性的思考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在比较对照中,我们进一步消除了对鲁迅作品的隔膜,读懂鲁迅先生的冷峻与柔情。
点关注 不迷路
读书,使人进步作者简介:杨静,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老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湿地语文栖息者公开课、视频课、教学设计多次获全国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省市二三等奖若干并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时代教育》《读与写》《文学少年》《科学与生活》《四川优促会》等核心刊物上,参与编写全国中考复习资料《中考直通车》、《优佳学案》等,成都中考复习资料《蓉城中考》《中考一号》《中考必刷》等,多次在国培、锦江区教育研讨会上献课、送课、讲座等。
所带班级年年获得校优秀班集体,西萍奖学金品质班级称号获2021年成都市中考命题比赛一等奖,获嘉祥集团表扬个人,曾代表嘉祥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参加全国“跟着教材教·学语文”系列活动之“我教古诗文”教学大会献课。
曾获锦江区优秀班主任,醉心语文教育,追求诗意人生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心情散文随笔心情_心情散文随笔心情描写干货分享
郭宏文散文读后记
-
新年散文_新年散文诗短篇越早知道越好
在诗行里,看见时间的不朽;\x0d\x0a在无尽的消逝中,看见光明的内心。
- 新年散文_新年散文诗短篇真没想到
- 新散文观察论坛_新散文观察论坛手机版原创
- 新散文观察论坛_新散文观察论坛手机版全程干货
- 徐志摩的散文陌上花开_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这都可以
- 徐志摩的抒情散文诗_徐志摩的抒情散文诗有哪些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