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水仙花的散文_水仙花的散文20字左右速看

▲点击标题下『中原作家群』,快速关注  微信号:zyzjqwx中原作家,影响中原  中原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和

水仙花的散文_水仙花的散文20字左右速看

 

▲点击标题下『中原作家群』,快速关注 微信号:zyzjqwx中原作家,影响中原每周一期|拒绝庸俗  中原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灿烂的历史,自中国新文学发端始,中原作家接续了中原一度近乎断裂的文脉,一步步重新崛起。

当下,中原崛起看文化,中原文化看作家!中原作家群,注定将要影响并改变着这个时代!文/水仙书生

  2009年春天,周末清早,和孩子骑车去市区北黄河边,顺文化路走出市区的嘈杂拥挤,见人车渐稀的路边,兀自立着一座小凉亭,便下车走近,想要休息一会  由六根石柱支撑的亭子里,中央竖立着一通日历造型的石碑,凉亭下环围着一圈石椅,可供行人乘凉休憩。

  坐定看碑的正面,刻着“1941年11月3,星期一,农历九月十五日”,正纳闷思索这个是什么日子的时候,忽听转到碑文背后的上了小学的儿子问我:妈妈,这个字怎么读啊?  我走过去,看见是“杲村民众抗日纪念碑”字样,才知道这个凉亭后面的小村子,就叫杲村。

  春日杲杲的杲,我对儿子解释着杲的意思,出自《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杲字从日,从木,日在木上,表示日出明亮、欣欣向荣看得出来村庄的命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

  转到碑身后面,看到一篇碑文:“1941年11月3日,日本侵略军窜扰今金水区庙里镇杲村,抢掠财物并残杀无辜群众两人,村民恨之宋姓村民德贤、锡纯、建中、德银、明孩、长选、福生、文选、三孬、遇合、湘妮、家安、延兴、德河、景山、大山、海乐等十七人挺身出战,打退了日军,取得了毙敌四人及夺回杲村桥的胜利。

不仅保护了全村老少,也为中国军队围歼日军创造有利条件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纪念该村村民忠勇爱国,特此勒石,永志不忘                        郑州社会各界捐建                      公元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五日。

  原来在这个平静得不起眼的小村庄,却也曾有过如此不平静的夜晚,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全民抗战历史,有着一个需要后人世代铭记的传奇故事  我很是惊讶带着这点小小的惊讶,那天我和儿子一起继续向北,骑到黄河花园口实地参观考察了“花园口决堤”处,“扒口处广场”及“花园口纪念碑”。

  喜欢历史的儿子回家后,搜集了杲村抗日的背景资料,当年“假抗日、真反共”的蒋介石政府,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洪水淹没了近百万同胞民众,却未能阻挡住侵华日军南下和西进  杲村位于郑州市北郊,北临贾鲁河,村头的杲村桥是一座狭窄的木桩砖桥,是进出村庄的交通要道,日军占据这里后,进村烧杀抢掠,闹得鸡犬不宁。

青壮年村民自发地组织起来,用棍棒和老土枪,打跑了日军,夺回杲村桥,保护了村庄和村民  记得当时读初中的儿子在我的引导下,还写了一篇名为《身边的历史》的作文,以纪念那次出游和见闻感思  随后不久,郑州市区的城中村改造进展的轰轰烈烈。

市区内很多村庄被拔地而起的林立高楼所代替,仅仅留下了一个个熟悉却陌生的村名,有的甚至连村名也不能够得以保留就像河南豫剧《朝阳沟》戏词里唱的那样: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变化太大太快,日新月异,以至于有段子手在网上调侃:早上出门上班,黄昏下班时就迷失了回家的路。

  杲村的拆迁改造自然也在所难免它东临东风渠,北靠贾鲁河,与郑州北大学城接壤,丰庆路、索凌路、文化路三条主干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12年7月,郑州市政府正式将杲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整体拆迁。

相比其他村子,它消失的命运,降临的还算迟些  2013年一个周末早晨,我们再一次骑行黄河边时路过杲村,正在拆迁施工的村子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那个小小凉亭,孤零零地面朝东方,灰头土脸地站立着,碑身涂满了泥巴,亭子下的石椅被毁,石块的碎片散落一地。

它像一个被遗弃的人,因为固守在这里、妨碍了谁前进的道路被踢了几脚一般的委屈无助  当时正是春日,伫立杲村村头,明明是日上三竿的时辰,却看不到杲杲日出,因为周遭的雾霾太大,你知道太阳的位置,知道它在哪里,却就是看不清楚看不见。

  贾鲁河几近干涸,破败的河床中,残存着几缕形容不出颜色的肮脏的死水,散发着说不出是腥还是臭的刺鼻味道  我围绕着纪念碑又读了一遍碑文,心里担忧着它的命运,希望它永远站立在这里,守护这个普通小村庄那一段不普通的历史,铭记那些抗争外族入侵、保卫家园的民间英雄,定格那个深秋时节本应美好宁静却拔刀揭竿的月圆之夜。

  可是,能够吗?!我真的不乐观  又过了一段时间,儿子从外地回来过暑假,有一天他要去北环那边找同学玩,我交代他顺路再去看一看杲村村头路边的那个小亭子、那通石碑  在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它们,偶然从网上也看到了一篇呼吁保护的帖子,可是这微弱的声音,在喧嚣的当下,就像一片秋叶飘零于水面,甚至激不起一丝涟漪。

  晚上儿子回来,发给我看他拍的纪念碑和亭子的照片,果然比上一次我看到它们更加地破败了,亭子几乎已被破坏殆尽,徒留一通石碑,似乎很不合时宜地站在那里  不知道是谁、为什么要来毁坏这个小亭子,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存在一定影响了某些利欲熏心的人们,他们一点点地破坏着它,试探着这个村庄对于那段历史的怀念之情和保护底线,在渐渐麻木的反抗中,不知不觉地再让它慢慢化为乌有。

  难道我们就是这样子纪念我们的过往历史、保卫我们自己的生存吗我真的不知道再写些什么好了,很多时候,甚至写了之后,心间涌出的是鲁迅先生的诗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杲村的民众抗日纪念碑能够引起重视、受到保护吗?千万不要忘记了自己村庄的历史,不要等到高楼林立、广厦千万间时,却让那一段段鲜血铸就的光荣与尊严,苍凉萧落无片瓦立锥之地。

【作家简介】水仙书生,一个生活在郑州的法律人。中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可登陆“中原作家书社”微店,上面有梦情签名版小说《我的青春与你檫肩而过》!中原作家群出品|精品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此二维码,或点击标题下的“中原作家群”,皆可关注本文学公众号。我们负责传播,你们负责阅读。欢迎互动与投稿。投稿邮箱:zyzuojia@sina.cn中原作家,引领中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