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散文的主要特点_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都可以

形散:善于联想和想象,让题材多样\x0a神不散:主题凝聚,中心明确

散文的主要特点_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都可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Space Dayof China .都是日晕惹的事4月30日,日晕图片在朋友圈刷屏了。大家脑洞大开,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此时的日晕别有一番韵味。还有:

再看:

原本普通的自然现象,因为有了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普通也变得趣味盎然如果写作文时,你也善于联想和想象,是不是同样令人耳目一新,精彩不断?这些同学就对月亮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1.月钟岳林犹记当初,孩提时的我总盼着过中秋——中秋有月饼、晚会,还有三天小长假。

看着电视中一个个团圆的故事,幼稚的我并不知其中深意我房间的窗外是一条小巷,入夜后总被一盏明亮的路灯照得亮亮堂堂陆陆续续地,我总能听见摩托车的低吼声,震得天都要抖三抖,直把那月光晃得溢出来,流到墙角水洼中。

接下来,便是铁门的开关声我知道那是一户人家一天的忙碌结束,聚在温馨的小家中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吟起这句耳熟能详的诗,便想起了披着绿袍的春日江南与远行的游子孑然一身的游子,陪伴着自己的只有千百年不息流动的河水、年复一年的碧绿、鲜绿、深绿,以及与历代先哲共同仰望的月亮。

心中是无尽的愁思,身旁是虫鸣、流水,和皎洁的月光何其孤独!他的家人与他所仰望的月亮,是否都被抹上思念?今年春节,远在深圳的大姨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没能回来一起过年她用微信视频与我们通话,两边家里都支上了火锅,透过氤氲的香气和大家的欢声笑语,我才明白中秋月圆的真正含义——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廖琬婷每月之中,月圆就那么几夜物以稀为贵,月圆便成了人们心中的美好向往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怎会事事如愿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熙熙攘攘的繁华世界中,人们都在为追求幸福与美好而忙碌,或许这便是人生的最高目标吧?月亮圆了,仕途、学业、生意……便都顺顺利利,节节高升……美好得如巧夺天工的匠人打磨完美的石雕,令人陶醉。

不由想起家人团聚的中秋节犹记去年中秋,亲人们从五湖四海回来,欢聚一堂,吃过晚饭便一同赏月调皮的月亮在云彩里嬉戏,时而洒下醉人的光华,时而披上薄如蝉翼的霓裳,好似那要出嫁的新娘,羞答答的尽显妩媚一阵风过,帮助圆月拨开云彩,更是美得梦幻,大家眼中都流露着笑意。

那夜,我们把酒问青天,明月此时有可团聚过后,月缺、人散可“月缺"虽让人我们遗憾,但也仍值得赞美与欣赏美好溢出,何尝不是生活另一种乏味转念这么一想,月缺也美好了起来千百年来,因分离或缺憾,才诞生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晓镜但愁云鬓改,吟应觉月光寒”等流传千古的佳句。

“月缺是诗”不尽是世态炎凉后感情的凝聚,更是一种淡泊心境月缺的空白,是简单唯美的,在这之中,是“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的”静叹,亦或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耕耘”的闲情又有谁知晓,月亮在每个“月圆”的时刻,暗付了多少努力?有时候,生命需蜇伏图存,这是蓄势与准备,为了领袖群星,闪耀夜空。

月下漫步,冷风阵阵,在喧嚣的都市中,流出独属我的空白与诗意。

2.残缺的月,圆满的情肖鑫鹏今夜,皎洁的月华流水般沉落下来,照亮了漆黑的天空,桂树散出点点芳香,随着月光飞向月亮,光亮洒在窗前,洒在雪白的瓷壁上,清幽的石板上常传出悦耳的滴答声久久不绝中秋,是团圆的最佳日子,去年的元夜之时,月光如水,家乡的庭院里,小小的木桌上,放着一些小吃,全家一同望着这轮明月,共饮月下花间一壶酒。

零星几颗星辰闪烁,奶奶又开始说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儿时也曾想月亮上的必是位气质非凡的神仙姐姐,有桂树,有玉兔,有广寒宫,他们也一定是团圆的月下,是我们欢庆的笑声;月上,也一定是无比温暖吧儿时的中秋节,是孩子们的天堂,可以自由地玩耍。

母亲总是一大早起来,就赶着去庙里拜神,回时就在亲戚邻里间吃了晚饭,谈笑着月光斜照,就连平时不大走动的乡亲,此时也在村子里搭起了戏台,大人们便有了聚集的场所孩子们却常在月下玩游戏,时而一声大叫,便轰的散开,时而大汗淋漓靠在一起。

疯一阵跑一阵,渐渐累了,疲了,就进入了梦香当我清醒时,只见月明星稀,月亮如宝石般透亮,戏台上仍旧是灯光灿烂,照着人们着人们聊着农事兴奋的脸,银光闪闪想着月光也会照到边疆吧,那里是不是风沙满天?天空却异常的明净,几座简陋的平房,烛光闪烁,映在窗上的,是边疆战士们威武的身影。

他们在中秋的夜晚,独守岗位,守护祖国,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半明月,渴望寻求团圆的月光,但他们分隔两地,残缺自己的月,来求得更多“月”的圆满他们是烛火,点亮万千人民的心灯但月光圣洁如水的背后,何不是也在致敬边疆战士,他们残缺着自己的“月”,他们圆满着天下的情。

转眼至今,中国大陆与台湾仍旧隔海相望,那是破碎又感伤的明月啊但是,月亮在天上,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抬头便是祖国的思念,只要抬头便是情感的重逢月是分别的,但情是永生的,愿月下的伤感借光亮成为喜悦,愿月的缺成就情的圆。

用手掬一捧月光的水,让它洗净一切的尘杂。今夜,又是圆月,若无法重聚,愿星光与月色搭起一座情感的鹊桥,渡过遥远的银河,让心灵相会。重申一遍今夜,又是圆月……心,亦是圆月。

3.追月康宏铤对于天上的太阳、云彩、星星、月亮……我从小就抱着好奇心与求知欲虽不至玩“物”丧志,嗜其如命,观察天象却也是我每天的乐趣北斗七星、流星似乎很美丽,许是与我无缘,我至今也没有见过日日夜夜让我瞩目的只有那太阳与月亮。

太阳耀眼,无论阴晴,都难以直视,而月亮就温柔多了,它是我晚上唯一的玩伴月亮是这么皎洁无瑕,不禁让人心向往之我想摸摸你,月亮!可你离我那么遥远……我似乎从没有站在过月亮底下,因为每次都是斜视就能看见它,并不需要90度仰视。

为了站在离月亮最近的地方——认真打量我的挚爱,根据学过的数学加物理知识,我要站在地球表面切线与月球作下垂线的交点,才离她最近我曾经还对着月亮跑,跑,只想站到月亮底下,可她总离我不远、不近最终,我独自一人坐在冰凉的石板路上,直至妈妈喊我回家……。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追?我毫不犹豫的左手指月:“因为她!月亮就在那儿!那儿!”追到月亮并不是不可能,古有嫦娥奔月有时我想竭力看清月亮,只求能望见她所居住的天宫,和那可爱的玉兔月亮上能看见一两个黑点,我一直认为,那是嫦娥的影子,她正在眺望地球,也眺望着我,愿望着回到故土。

却不知她是否知道地球上也有人在望月,却希望住在上面呢?依稀间,我听见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听见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有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月亮下吟诗作曲,月亮就是他们寄托、表达情思的媒介,是他们孤单时倾诉的密友。

写月亮的诗不计其数,大部分都在表达情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都回来了,我心中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伴我归乡呢?有了月亮,我们就能与古今诗人同悲同喜,真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李白的童真想象,只是月亮真如玉盘一样吗?很久以前,著名的“宇宙大爆炸”诞生了宇宙,一片混沌过了许久,渐渐形成了岩石,最后许多岩石拼接在一起,形成类地行星从卫星照片上看,月亮是坑坑洼洼的,这是为什么?是陨石撞击?又或是行星碰撞、挤压?这一个个问题正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道闸门,是的,就是月球。

自从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作为中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后,我国太空科技领域就不断发展“天宫一号”“嫦娥一号”……一颗颗卫星、探测器承载中国人千百年的梦想冉冉升起,去往月亮,去往比月亮更远的宇宙空间现在,只是当我们看清了月亮和宇宙的“真面目之后”,是否会诞生更美的“咏月诗”呢?。

我忽然想成为太空中的岩石,哪怕只是一块碎片,也能见到更辽阔的绝美风景。唉,希望太空中的一切星球,能成为我们心中的“月亮”,有人为她而奔跑向前,让月亮成为人们的目标,向“下一个月亮”不断探索下去……

# Space Day of China #小结并不是中秋节,同学们为什么要写月亮的文章呢?其实是我布置的散文小练笔的一项作业我们已经学了很多散文,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吴伯箫的《灯笼》等通过学习,大家懂得了散文的基本写作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我简单的解释一下,“形散”指文章包含的内容丰富、题材繁多,结构上显得分散;“神不散”指文章的主题思想集中,所有内容和题材,都围绕主题思想展开,也就是中心思想明确、突出形跟神的关系犹如面粉跟水的关系,水凝结了面粉,从而水粉交融,浑然一体。

比如《昆明的雨》,作者以雨为物线,以对昆明的怀旧与珍视为情线,回忆了仙人掌、各种野生菌子(蘑菇)、木香花、缅桂花、陈圆圆自溺的莲花池、杨梅、雨天的鸡......从雨中物、雨中事写到雨中人、雨中诗,作者所写题材之多,联想之丰富,看似“散”,但正因线索明了,主题集中,从而达到“神不散”之功效。

吴伯箫的《灯笼》亦然从这些经典名篇中,我来总结写好散文的几点方法:首先,确定主题,让“神”明确比如钟岳林的《月》,他确定的主题是团圆,所以小作文所写之事都体现了团圆这一主题第二,选择物象,让物象来寄托思想。

这一期的所有范文都是选择月亮这一物象来贯穿全文,也就是要有线索第三,紧扣物象,不断联想和想象,以达到“形散”之功效“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有之相关的事物,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概念出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发挥联想和想象》。

)在肖鑫鹏的《残缺的月,圆满的情》中,他从现实的月亮写起,联想到中秋佳节家人的团圆,村里村民的月夜团聚,不断扩大范围到边疆战士的中秋,上升到祖国和台湾的“缺”与“圆”,最后又回到现实的明月非常灵动地模仿了吴伯箫《灯笼》的写法,从而使文章形神神聚。

康宏铤的《追月》也类似而琬婷在第三段里,对月亮的精彩描写,就是她高超想象能力的体现第四,紧扣物象,有层次地联想,体现文章的逻辑性比如,吴伯箫的《灯笼》以灯笼为线索,作者由小及大、由浅入深地进行了联想:亲情——乡情——民俗历史——国家情。

除此之外,还可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地联想等等通过这一期的学习,你是否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更清晰的认识呢?最后,我以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来作结,看看大诗人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YUWEZUOWEN公众号|FEIXIANG生活的语文|心灵的语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