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清明节散文_清明节散文600字初二越早知道越好

山西作家 \x0a本刊主编:李竹青\x0a责任编辑:李雨生

清明节散文_清明节散文600字初二越早知道越好

 

山 西 作 家 温一壶心事,看世间繁琐。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

写作名人名言

写作不是用白发而是用识见,写作如春蚕吐丝,呕心沥血总的来说,一个作家的风格应该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一个人若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若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歌德我之所以写作并不是由于天才的冲动

,而是为了舒缓爱情的烦恼和哀诉人生难以消除的痛苦。——普洛佩提乌斯

通知季度名篇

本着“发掘人才、培养新秀、弘扬文化、繁荣文学”的服务宗旨,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和读者积极参与进来,于3月29日经编委会研究,《山西作家》从2021年4月1日起,开辟“季度名篇”专栏,每季度按作品阅读量的多少,从40多篇文章中依次选出

十篇优秀作品进行公布,以示鼓励。

作者简介孙朝剑,天津静海区退休干部静海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图书馆、天津人民出版社评论员先后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百篇长篇通讯《这里飞出个大邱庄》被收录《中国发达乡镇经济大观》创作的连环画《好大的西北风》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在新华书店发行。

文学

清明时节悼恩师

 作者:孙朝剑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去年的4月4日,清明节,我的老师吴若增与世长辞 ,因为疫情严重,我们都服从命令宅在家中,未能给恩师送行今年4月又4日,又是清明节,老师卓尔不群的音容笑貌仿佛过电影一样一遍又一遍地浮现在眼前……吴若增老师是天津市一位极具个性的知名作家,又是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的高中学业都是在他的传道、授业、解惑下度过的。

吴老师是1969年秋天与陈静等一批南大、天大等名牌大学的知名学生一起到蔡公庄中学的当时,蔡公庄中学极缺师资,所以,我们遇到了天赐良机,名师来校蔡公庄公社、胡连庄公社以及蔡公庄机场驻军的孩子们都得到了比当时周边地区的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的机会。

吴老师以其思想上文字上的独立、独行、独思、独语闻名于当代文坛他的许多故事几乎都发生在蔡公庄,更多的发生在蔡公庄中学他走上文坛以后,曾多次到蔡公庄中学讲学,多次与国内外的知名作家到蔡公庄中学“游览” ,看他居住过的宿舍,看他垂钓过的小河,看他教过的得意门生 。

怪异的书写

1970年,那时静海还是河北省管辖,4个初中班毕业以后只召收一个高中班那时新建校,全校的老师都在一个大办公室办公一进屋,映入眼帘的是每个老师的办公桌上都放着翻开的教科书,参考书和正在写着或已经写完的教案本等一桌子东西,唯独吴老师桌子上空空荡荡,就一本教科书,而且还没有打开。

只见教科书封面的正中用钢笔画着一个大大的圆圈,圈外围的下方是个一平方厘米大小的 “天” 字,很让我注目我问: “吴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啊?我怎么看不懂啊?” 他很自豪的笑了笑并风趣地说: “我吴某人的吴啊!” “吴?” 我相了好几秒钟的面,还没悟出来时,吴老师指着课本封面上的大圆圈和小 “天” 字 “我吴某是口天吴”,他用手指着大圆圈, “我的脑袋大”,然后又指了下自己的脑袋“我的脑子阔,” 又点了一下那个一平方厘米大小的天字之后,又在大圆圈上方用手画了一圈,“整个天际 ,都在我的大脑中啊!” 这个时侯在场的老师们也一同围拢过来观看,并且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的发出了认可的笑声。

没有教案的教学

吴老师上课与其他老师不同,从不拿教案本,他也没有教案本,不带粉笔,都是让我在他上课前把批改完的作业发下去,把粉笔盒提前放在讲桌上面,下课后往回拿不拿他就不管了他的教科书里每一篇课文的上下左右的空白处都有他标注的文字,只是有,但并不多,除了段意、中心思想之外,偶而有条。

“铁路”或“电线”,页面都是比较干净的虽然他就是拿着课本进教室,拿着课本出教室,没有教案,没有教具,但全班45名同学每节课都听得津津有味,就是三伏天(那时没有暑假)同学们也没有困意记得快放秋假时的一天,文教局的领导由校长展风森和教导主任陪着进了我们的教室,每人一把椅子坐在后面听吴老师讲课。

那一天讲的是《海燕》只见吴老师象往常一样,提前二三分钟走进教室把课本往讲桌上一扔,然后就站到了教室门外,和正在步入教室的同学们随便融洽地寒喧着招呼着之后踩着上课的铃声走上讲台,“起立” “坐下” 之后,在黑板上写了“海燕” 两个字,“今天我们学习高尔基的海燕,同学们打开课本第ⅩⅩ页”,然后,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之后,吴老师范读课文,只见他豪情满怀,抑扬顿挫,音域宽宏,音调悲壮,音色豪放,音质清晰,足以和现在春晚上的著名朗诵家比肩。

当时,我的座位是最后一排,所以,余光中看到领导们是那样的全神贯注,无一不伸出大拇指,不经意、不自觉地暗赞

范读课文后是分析课文,课堂巡视,师生互动,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同学们象往常一样互动积极、频繁,当我念完了我总结的中心思想坐下后,吴老师问: “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 见不再有同学举手,吴老师说 : “好!孙朝剑总结得和我总结的一模一样!”他把他写在教科书上的“中心思想”向前排的同学们展示状态的晃了一下: “就按他的,孙朝剑站起来,用记录速度重新读一下,同学们做下记录。

我读完了我写的中心思想,吴老师用手示意我坐下,然后说: “今天的作业是,课下有感情地朗诵《海燕》”他话音刚落,下课的铃声就响了,吴老师鞠过躬后便走出教室只见领导们在教室的后门外边,满意钦佩地迎着吴老师,纷纷握手称赞,“你的范读课文可以跟电台的播音员比美啊!” 张局长握着他的手说。

“我是南大学校文艺宣传队的,语言节目是我的特长……” 吴老师还没解释完毕, 宗局长半开玩笑的“课讲得非常好,效果也非常好,唯一不足的就是没有教案啊……” 吴老师毫不遮掩 “我从来不用教案,” 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教案都在这里边装着呢。

哈哈哈……”他也笑了,领导和县局的老师们都发出了钦佩的笑声

山花初绽

吴老师因为讲《海燕》和《故乡》出了名,全校师生对其赞扬有加,全班同学对语文课的热爱更加突显,甚至近一半的同学学习或模仿吴老师写字,现在已经退了休的刘同庆校长等多个同学的钢笔字、粉笔字与吴老师的字体几乎一模一样,人们赞赏地俗称吴体。

我也因中心思想总结的和吴老师一模一样倍有自豪感,不经意和不自觉中由原来的喜欢数理转向了青睐语文,并时常阅读一些名家的作品,因为作文常成为全班的范文也更受吴老师的喜欢和器重

秋假开学后,吴老师把传统意义的作文课提升了一个层次,变成了写作课,讲什么是散文,什么是小说,什么是诗歌?怎样写小说,怎样写散文,怎样写诗歌?并且课堂上现场练习、指导、实践操作,当场批改和提高,尽管当时对这个非传统的教学作法人们有质疑,但因为吴老师当时在全县乃至全区的影响,学校也就没有阻止。

为了调动同学们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让同学们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吴老师成立了由他任组长,我和杨印秀同学任组员的文艺创作组,还创办了校刊《山花初绽》虽然是腊纸刻印,因为散文、诗歌、小小说、杂文都有,装订成册之后,同学们爱不释手,如获奖励,对全班乃至全校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推动很大,于是,也很快引起了文教局文化组的注意。

1971年春节后刚开学,文教局文化组组长吴荫培老师就来学校了解情况和指导工作,之后,冯育楠、张鸾等老师也多次来校约稿、指导工作和布置任务不到半年功夫,班上就有王彦龄(现静海作协大邱庄分会会长)、刘培义、我等同学的《红太阳光辉照河山》、《碱河之歌》、《红医》等多篇诗歌、散文在《静海文艺》上发表,。

独到独思独语

吴若增老师对许多世事的思考很独到,对社会现状,传统习俗,人生百态的指认,语言犀利且独特1995年暑假开学不久的一个下午,(蔡中校志有详细记载)上课铃响后,学生老师都进入了教室,门卫张学文大伯发现在前排办公室的最西边有两个人指这说那,看着又不像农村人,也不像政府官员,于是赶紧到校长办公室 说:“宋校长,我也没注意,进来两个生人,在前排办公室的最西边指手画脚的也不知干什么!你快去看看……”  宋润田校长和张大伯走到近前问: “二位师傅,你们是干什么的,到这来干什么,怎么不打招呼就进来?这是学校啊,不能随便进的!” “哦,对不起!对不起!我叫吴若增,原来在这学校当过老师。

” 他指了下那间屋子 说,“就住这间屋子,出差路过这,进来……哈哈哈……忽视了,没顾得打招呼……”吴老师双手合十 “多包涵!多包涵!” “你就是吴若增老师!久仰大名啊!我是校长宋润田,有眼不识泰山啊” 宋校长双手握住吴老师的手 “走走走!赶紧到我办公室坐……”于是吩咐门卫把副校长,教务主任们都唤来沏茶倒水,招待吴若增老师和同行的马来西亚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戴晓华老师。

乡政府离学校很近,我闻讯后不到10分钟就赶到了学校,向恩师问好后还没来得及坐稳当,就见宋校长走到吴老师近前,非常礼貌、谦恭地 说:“吴老师,您能不能和咱学校的老师及同学们见个面,给老师和同学们讲几句话啊?” “没问题!” 吴老师很豪爽 “讲什么内容啊?” “讲什么都行,讲什么老师和同学们都会牢记!”

宋校长打开广播,亲自下令“全校师生注意,现在停止上课,马上集合,到初二年级教室门前开会” 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雅雀无声的会场上上千双眼睛聚焦在吴老师和戴女士这两个陌生的面孔上直到宋校长说 : “老师们,同学们,多少年来,我们都听说过,著名作家吴若增曾经是咱们蔡公庄中学的老师,都知道他的作品编入了电大教材,他的《脸皮招领启示》上了春晚,他所有农村题材的作品都收入到了《蔡庄故事》集,但是我们现场的老师和同学都没有见到过吴若增老师,现在吴若增老师和马来西亚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戴晓华女士一并光临我校……”全场一片愕然,一片惊呀!“现在,我们请吴若增老师给我们讲话!”全场爆发起雷呜般的掌声……。

吴老师很怪,学校摆好的开会专用的讲桌他不用,“我就喜欢站高点!”他一边说着,一边站到了教室门口的台阶上,像大河流水一般,滔滔不绝地讲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直到放学的钟声敲响他讲到了学习和生活,讲到了常立志和立长志,讲到了人生百态和社会习俗,也讲到了对国内外形势的观察和认知,虽然许多内容与教和学并无多大关系,但他对事物独到犀利的认知至今让人难忘。

讲到生活和创业时,他说:“我们这个城市‘吃文化’享誉全国,而南方的城市创业文化家喻户晓,比如深圳,最早就是一个小渔村,现在也不过一个计划单列市,但GDP超过了我们这个大都市,为什么?因为人家天天就是企业,创业,事业,干干干!土特产是企业,是企业家,是企业家精神!我们土特产是什么?十八街麻花,耳朵眼儿炸糕,狗不理包子,整天就是吃吃吃!特别是青少年,不!应该说是有的家长和有的青少年,不思学习,不思向上,不思将来,整天想的都是吃!吃可以吃出民族复兴来?吃,是我们天津的文化,但许多人不要文也不要化,只要吃!吃难道可以吃出硕士、吃出博士?难到可以吃出科学家?吃出共产主义来?”吴老师的语气一句比一句重,声调一句比一句高,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讲到国内外形势时,他说,“你们有的学过了,有的正在学着鲁迅先生的《故乡》,《故乡》里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叫做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到现在走的都是社会主义的路,现在改革开放了,一些无良的文人政客鼓吹什么民主,自由,人权,还有什么自治,你一个村一个街也不是少数民族,搞什么自治,还拿什么什么自治法当挡箭牌!想和共产党分庭抗礼,分道扬镳吗!想改变社会主义的方向吗!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走了半个世纪了,而且是十几亿人一块走,足以证明走的人多了!足以证明也便成了路啦!” 他稍沉思了一下,有些愤怒“鲁迅先生若是还健在的话,他一定会把原来的话改成: 地上本来有路,折腾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掌声又一次雷呜般响起。

讲到写杂文,他说,“任何国度都有弊端,用杂文指点一下江山,提个醒,对国度、对世事和人群的进步有促进作用我写了不少杂文,抨击了不少时弊,可以说直言不讳,但都是善意的我最近发现,有的文人墨客,心地不良,他们哪里是指点江山,抨击时弊,简直就像一个泼妇站在大街上撒野,骂共产党,骂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纯粹是攻击时政,就像骂爹娘的儿子一样,不知道羞耻!” 他停顿了一下后,提高了嗓门儿,“你们说,骂自己爹娘的有一个好东西吗?杂文类似如此,对待敌人应该像战士手中的匕首投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但是,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应该是大夫手中的手术刀,刀到病除!不这样做的,我们就应该疑似他是汉奸或是西方的卧底?”掌声经久不息,马来西亚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戴晓华女士也不停地把大拇指竖起。

甘做孺子牛

吴老师对他的学生的事儿特别认真、格外上心儿,可以说有求必应,有约必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为师甘做孺子牛” 我们毕业以后,吴老师在接手新的高中班时,发现一名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不在新生名单中,问讯后才知道,升高中的推荐表上村革命委员会没给盖章。

于是,就亲自去这个学生所在村与村革命委员会接洽,但都无果村革委会都以指标少,生产队缺劳力为由拒之门外面对难题吴老师不灰心,失败,努力,再失败,再努力,最后说服了校领导,报请公社革命委员会同意,才获成功

1973年4月初,我父亲撰写的顺小王村史展览解说词,通过了全村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的批准,但总觉得不够精练,不够铿锵,让我和吴老师联系一下,看能不能帮忙修改修改,把把关,提高一下?我用午休时间在吴老师宿舍和吴老师说了此事,吴老师毫不迟疑 ”行!今天下午放了学,吃完饭我就去,你在村口等我。

” 傍晚,太阳还没下山,吴老师就骑着他那辆旧的大链盒飞鸽车到了村口,进我家之后,喝了杯我父亲制作的土枣茶,听完我父亲的简短介绍之后就开始了阅稿和修改那年代物资匮乏,没有写字台,在炕上放了一张吃饭用的桌子,吴老师一会儿侧着身子跨在炕边,一会儿在炕上坐会儿板凳,一直从傍晚6点多改到零辰2点时分,我母亲给熬了点儿山芋干儿粥,我们一起当了夜宵,之后又和我们全家5口在一个土炕上挤着闭了几个小时的眼,天一亮就自已骑行12里回了学校。

他删减了60多处文字,修改的那些精彩斗争片段至今顺小王人耳熟能详

上学时一个学习很优秀,写作能力也很强的同学因为一失足进了监狱,出狱后,在村上有时遇到一些传统认知的歧视,吴老师知道后长途驱车从市内专程到这个同学家看望,并将去这个村的信息提前告诉了相关的同学们,于是,区内党、政、公、法等部门工作的

20多个处级领导职务的学生闻讯后,都赶到了蔡公庄镇这个偏僻的村庄,去看望吴老师,并在村上的饭店陪吴老师一起用了午餐无形中大大消弱了传统的歧视和认知,使该同学很快融入到了村民中,两年后还为村上出庭打赢了一场大官司,给全村村民赢得了巨大的利益,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一致通过决议奖励了该同学30万元人民币。

       又是“清明时节”,又是“雨纷纷”,又是“欲断魂”,愿恩师在天际的文坛上,永远独立,独行,独思,独语,永远卓然不群!……(本刊责编:李雨生)

投 稿 须 知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投稿我们将全力以赴,为阅读和投稿的您推开一扇朝霞满天、星光璀璨的轩窗您美好的文字和图片,将会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分享!发送稿件时请注意:1、文章必须是原创首发,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不可一稿多投。

2、体裁不限,可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等3、请附作者简介和照片一张,并将图文稿件一次性发送到邮箱,不要分开发送4、若稿件一月后未发出,可自行处理稿件5、来稿时请注明:投稿在此感谢各位作者及读者对本平台的信任与支持!。

鱼跃龙门

山西作家

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李竹青责任编辑:李雨生    图文编辑:李竹青诵读编辑:谷晓梅    薛韵寰甄丽华    张卓君创联编辑:高敬杰(组长)  李雨生    王恩会    王荣珍王鹏举    秦文宁    谷晓梅   

穆怀书    张卓君    杜德建   薛   东    张   瑾    散文、纪实文学投稿邮箱:tjliyusheng@sina.com诗歌、小说投稿邮箱:274285031@qq.com做有温度、有品味、有境界

的原创平台。SpringFestival

往期回顾(部分)

【第91期桃花节专刊】南景印象(诗歌)【第92期清明节专刊】清明的追思(散文)【第93期清明节专刊】清明怀思庄周梦(散文)【第94期清明节专刊】清明祭(散文)【第95期清明节专刊】我的婆婆我的妈(散文)

留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