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鲁迅散文野草_鲁迅散文野草的象征主义特征深度揭秘

在鲁迅诸多的作品中,《野草》是最特别的,它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诗集。《野草》的意象独特而深晦,语言冷峻而峭拔,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不懈的思想探索历程,也是解读鲁迅的重要途径。

鲁迅散文野草_鲁迅散文野草的象征主义特征深度揭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阎晶明的学术随笔集《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10月31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举办了主题为“走进鲁迅的世界”的新书首发式。

在鲁迅诸多的作品中,《野草》是最特别的,它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诗集《野草》的意象独特而深晦,语言冷峻而峭拔,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不懈的思想探索历程,也是解读鲁迅的重要途径鲁迅曾经说过,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

作为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鲁迅研究的学者,阎晶明从2008年开始有计划地撰写与鲁迅相关的文章,而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野草》多数《野草》的研究都更集中探讨其中的诗性与哲学,阎晶明却有意避开了常规的角度,更乐于回到“本事”中来,关注和研究鲁迅创作《野草》的现实背景,“特别是分析和研究《野草》诸篇中留存的本事痕迹即现实主义成分”。

因此,“北京的风景与环境”“故乡绍兴的影迹”“现实世相与人物‘原型’”“作为‘赠品’的‘器物’”“文史典籍的散布”等均成为其研究的对象他在丰富的细节和充沛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将鲁迅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进而探讨鲁迅对“本事”的改造、升华和艺术创造。

正如阎晶明所强调的“本事是缘起、元素,但不等于就是题材”,在本书第二部分,他着重对《野草》的诗性与哲学展开了深入地讨论鲁迅博学多识,涉猎极广,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而且对文学、哲学、木刻、版画等领域都有着细致而专业的研究。

这也让鲁迅通过文本制造了汉语的迷宫,并同时将自己复杂的哲学思想,贯穿在跳跃的词章背后阎晶明在阐释这一部分时,在“本事”的基础上回归到《野草》文本本身,不仅抓住了鲁迅书写《野草》时的知识性与精神高度,并且通过自己阅读后的生命体验来理解《野草》,用一种简明生动而非概念化的语言呈现出来。

阎晶明对《野草》整体营造的氛围、情感的起伏以及鲁迅思想的玄妙,做了“箭正离弦”的概括——“箭正离弦”是一种状态,它已开弓,无法收回,但它的速度、方向、目标并未完全显现;它比箭在弦上更有动感,比离弦之箭更加紧张、更加准确与透彻。

《野草》已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经典的作品之一,但实际上1924年《野草》在《语丝》发表时,甚至并没有立刻引起热烈反响在书中的第三章,作者主要对《野草》的发表和出版史做了更进一步的探讨这种类似于考据式的研究,是对研究者的巨大考验,我们却通过这一部分最有效地接近了《野草》。

特别是对日本学者秋吉收的辨正,不仅显示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鲁迅与《野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建社之初便着力于鲁迅作品的出版早在1951年秋,鲁迅的《呐喊》《彷徨》等20余种单行本相继问世;其后,1958年底出版了10卷本的《鲁迅全集》注释本;之后又于1981年鲁迅百年诞辰前夕,推出16卷的《鲁迅全集》,并在2005年修订扩充为18卷本,成为目前鲁迅著作最权威和最通行的版本。

(文化副刊部编辑)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