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干货分享武雄关(武雄关历史原型)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电视剧《大决战》热播,讲述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4年多时间里的故事,特别是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

干货分享武雄关(武雄关历史原型)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电视剧《大决战》热播,讲述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4年多时间里的故事,特别是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大决战》既有历史的宏观视角,恢宏壮丽,大气磅礴;也有小人物的基层视角,细腻壮烈,感人肺腑。

开篇重庆谈判,体现共产党的战略格局之大我党为了和平大局,始终把人民的呼声放在心上,为了人民安定、国家发展,在谈判中更是愿意做出巨大让步然而,国民党谈判是假,抢夺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是真双十协定的签订,更如废纸一般。

而后的战争开始,在战役层面,双方高级将领对各场战役的组织、谋划、决策,无不体现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战略格局之大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会议氛围的民主、从容而自信反之,蒋介石任人唯亲,国民党高级将领却各怀鬼胎、盲目自大。

战斗层面,我党战士的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也让观众深深震撼而四平保卫战就是在这种恢弘磅礴、惨烈悲壮的氛围中展开在《大决战》第三集的剧情当中,四平保卫战正式打响,在这场战斗中,武雄关慷慨牺牲,独腿撑旗,孤身一人冲锋,极为感人。

在电视剧《亮剑》中,也有一个人骑马冲锋的场景,不得不说,当时看得有些泪目一个人冲锋,杀出千军万马的气势

武雄关高喊“九连,冲锋”武雄关是电视剧虚构的,历史上并无这个人物对于虚构的人物,处理不好,极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原本笔者也有这个担心艺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如果脱离实际太多,就会弊大于利然而,艺术真的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吗?对于人民军队来说,这个观点未必正确。

一个人的冲锋,这样的原型英雄人物,笔者查询了史料,由于不是近代史专家,也因为时间关系,在抗日战争及以前的战斗中,并未查询到一个人冲锋的英雄事例也许那时候以游击战为主,也许一个人冲锋,因为牺牲了,没有人传播出去,敌人也不会去宣传,所以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在解放战争,特别是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个人孤军奋战的事例,屡见不鲜一个人冲锋的太快,甚至能发生“一个人俘虏敌人一个连”的事情对于主旋律的影视剧,有人会反感,有人不喜欢,因为战争离我们太远,因为我们不喜欢说教,因为抗战神剧,让我们觉得英雄壮烈的太假。

电视剧《大决战》已经播放超过10集了,笔者看了8集,每集都没有快进播放,剧情紧凑,吸引着我不放过任何一个瞬间作为后辈,我们已经熟知历史,站在上帝的视角,我们很多时候会去评价不能这么密集的冲锋,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是的,我曾经也困惑,为什么明明知道,前方碉堡,机枪,前方区域敌人的火力已经无死角的覆盖,即使再多的人冲上去,也是徒劳,除了失去战士的生命,对结果毫无意义真的是“徒劳”吗?真的“毫无意义”吗?当然不是!我们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评价当时的战术。

正是这样一次次以生命为代价的冲锋,才有了后来三三制等等各种战术的发展就比如三三制战术,其源于抗日战争时期,成熟于解放战争时期,最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大放异彩林帅正是在东北战场总结出“一点两面”,“三三制”等等战术原则,并最终推广全军。

所以,战争的最终胜利,不仅仅有领袖自上而下的战略正确,也有自下而上的战术优势长刀所向,战略确定着挥刀的方向,战术决定着挥刀的力度,战略和战术的双重优势,让领袖,将军,士兵上下一体,如此,才能劈出长刀,劈碎黑暗。

共产党人可歌可颂之处不胜枚举,笔者最佩服的,还是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将信仰化为执行力的行动重庆谈判后,我们不得不战,当时海陆空军队,战备武器,对占领区的控制和经济等等各个层面,我们都是劣势,对于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是成功还是败亡?再说抗美援朝,当时以林彪元帅为首的一大批将领都不愿意与美国直面对抗,连苏联也不愿意正面交战。

美国作为当时的第一等霸主,协二战胜利之势,威势空前,在当时无一国敢言胜然而在两场战争之前,在很多人都认为我们不可能赢的情况下,我们的领袖还是做出了最英明最勇敢的决策,并且最终我们赢了因为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所以历史也选择了共产党。

在最深的夜,黑暗重重,迷雾叠嶂,以信仰为光,划破天际,一刀劈出新中国,再一刀劈出百年和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