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干货满满萌发菌(萌发菌和蜜环菌区别)

但从种子的撒播到箭麻的采挖,一般要4个年头。“头年种,二年空,三年铲,四年翻”徐锦堂发明的“萌发菌树叶拌种法”。

干货满满萌发菌(萌发菌和蜜环菌区别)

 

菌(萌发菌、蜜环菌)种(种子、种苗)床(菌床)植(定植)管(田间管护)收(采收)菌萌发菌:周铉在我们昭通创造了“蕨草(金星蕨)须根法”,解决了天麻有性繁殖栽培问题但从种子的撒播到箭麻(商品麻)的采挖,一般要4个年头。

“头年种,二年空,三年铲,四年翻”徐锦堂发明的“萌发菌树叶拌种法”,2-3年就可生产出箭麻(商品麻),大幅提高天麻种植成功率和效率天麻的种子无胚乳,需要萌发菌的感染才能萌发,这些萌发菌属于小菇属的真菌,主要包括石斛小菇、紫琪小菇、兰小菇和开唇小菇。

蜜环菌:天麻无根无叶,其块茎的生长必须与蜜环菌建立共生关系,依靠蜜环菌为其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菌种退化的原因、表现和复壮标准1、萌发菌菌种退化的原因、表现和复壮标准1)退化原因传代次数多、种植技术2)退化表现和复壮后的标准。

生长特性(速度、基质适应、光、温、气)形态特性(角变、边缘、色、分泌物、质地)抗性(污染、气候、环境)种子萌发率原球茎大小天麻产量2、蜜环菌菌种退化的原因、表现和复壮标准1)退化原因:用木棒多代接菌培养,蜜环菌生活力衰退

2)退化表现和复壮后的标准:生长特性(速度、基质适应、光、温、气)菌索形态特性抗性(污染、气候、环境)天麻产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种天麻种子生产:种麻选择→育种地选择→种麻定植→田间管理→人工授粉→种子采收

种麻选择:个体重量小于100克的箭麻,贮存的营养物质较少,花茎细,植株矮,开花少且小,蒴果也小,不宜选作母麻;个体重量大于250克的箭麻,虽然贮存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开花多,坐果率高,但蒴果数量与其重量不成正比,而且个体较大的箭麻价格通常较高,所以,选择太大的箭麻作母麻不经济实惠。

育种场地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3个因素:(1)环境:向阳避风,四周无菜地,以防止蔬菜病虫害传到天麻花径植株上(2)土壤:疏松、湿润、不积水、无杂菌(3)管理:应考虑场地能否搭棚,材料来源是否方便,水、电、路是否方便。

现一般选择室内和大棚做育种室育种室要有保温、保湿和防风设施,有一定散射光母麻选种和定植时间:箭麻(母麻)必须经过75天左右 3~5℃的低温春化,才能打破休眠,正常抽箭开花春季麻种的种性(芽头、抗性)才能充分显现。

建议母麻选种定植在2-4月较好即留种麻春天采挖定植低海拔地区春季气温上升快,母麻宜早定植,早播种;高海拔地区春季气温上升慢,宜采用加温设施和温室来制种母麻栽培方法用木箱、泡沫箱、盆钵做箱栽培,应先在底部铺6~8厘米栽培基质然后再栽培母麻,覆土5-8cm,栽好后成排摆放,留出人行道。

母麻栽培方法大棚栽培栽培前先将地整平,做宽60厘米的畦,两畦中间留60厘米宽的人行道,以便授粉操作栽培时,每畦栽培7-8行,平放,顶芽一端同向,芽朝上,株距 7-8 厘米, 10 -12 行距厘米,母麻摆放好以后,盖8厘米左右的砂土,浇水并保持土壤含水量40%左右,直到开始萌动。

生长期管理防病:天麻开花,正是各种病害易发的季节,用多菌灵等农药喷洒种子园及周围环境,做好防病工作防害:防止鼠、虫和畜禽的破坏授粉:天麻花朵的构造较为特殊,其花药(花粉块)在合蕊柱头的顶端,由一药帽盖罩着,呈黏润状团块,而柱头(雌蕊)在合蕊柱下部,所以花粉块不能自动散出,以完成自花授粉,必须借助外界条件才能完成授粉。

处于野生状态的天麻,它的授粉是依靠较小的昆虫–芦蜂来完成的,而在室内,根本无法得到芦蜂的传粉1)授粉时间:人工授粉应在开花前1天或开花后3天内完成,过早过迟都会影响蒴果和种子的发育另外,在生产中还发现,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授粉,其坐果率也是不完全相同,早、晚授粉的坐果率较高,中午授粉的坐果率较低。

因此,若时间允许,授粉时间最好安排在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进行2) 授粉工具:最好是尖嘴镊子,也可以用针或竹针代替3) 授粉方法:授粉时,先用左手轻抚花序,拇指和食指轻握授粉的花朵基部,右手用镊子或针伸入花被筒内,将唇瓣往下压,让雌蕊柱头露出,再用镊子(或针)将合蕊柱顶端的药帽挑开,粘住花粉块,把它粘放在雌蕊柱头上。

授粉时可以采取同株同一朵花授粉,也可采取同株异花或异株异花授粉实践证明异株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好于同株同花授粉种子采收:授粉后大约16~25天,天麻果实自下而上陆续成熟当果色渐深暗,果壳上6条纵缝线稍微突起,用手捏发软,掰开,果实里的种子为褐色并开始散开时,表明种子已经成熟,可以采收(将裂果)。

种子存储:种子采收后,一般应立即播种,不宜贮存天麻种子采收后,随贮存时间的增加,生命力减弱,发芽率降低若不能及时播种,可按播种量拌入萌发菌叶中保湿贮存或将种子放入玻璃容器、纸袋内,置于3~5℃的冰箱中保存。

天麻种苗生产:通过母麻(箭麻)抽薹、开花、结果获得的种子繁殖,称为有性繁殖;通过天麻的块茎即白麻或米麻繁殖,称为无性繁殖在种植天麻时,可以从有性繁殖培育种球开始,也可以直接采购种球进行无性繁殖多代无性繁殖会导致天麻种麻退化,产量大幅降低。

所以无性繁殖代数不宜超过2-3代播种时间:天麻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较宽,15 ~28℃均可25 ℃时发芽效果最好只要温度适宜天麻种子发芽种子萌发越早,萌发后形成的原生球茎生长时间越长,秋后种球的产量就越高。

生产前准备:拌种:将萌发菌栽培种(500ml/袋)撕成单片树叶,放入拌种广口容器内,将天麻蒴果撇开,抖出种子,均匀播撒在萌发菌叶上拌匀,按硕果12-15颗与1袋萌发菌拌匀备用菌材处理:将直径5-10cm菌材锯成长12-15cm的节段。

树枝处理:将1-2cm粗的阔叶树树枝砍成8-10cm的节段(每平方米2.5公斤)树叶处理:壳斗科树的干树叶,每平方米1公斤,播种前一天,须将干树叶浸泡1天,捞出备用;新鲜树叶不需要浸泡直接使用床固定菌床育苗:固定菌床育苗俗称塘栽育苗。

菌床铺放:挖长60cm,宽40cm,深30cm的塘,塘底土壤干燥时须浇水,使土壤湿润;按菌材断面间距2-3cm,节段间距3-4cm,摆三行,每行5-10列,所有菌材与坡呈一平面排列;菌材和底土间不留空隙,用土填实,铺满为止,最后用土填好每根菌材之间的空隙。

接菌:两棒子之间和菌材两端接种5-6段蜜环菌栽培种(每塘菌种量为1瓶,500ml/瓶)播种:在铺好的菌床上按1袋萌发菌撒4塘均匀平铺一层拌种萌发菌树叶铺放树枝树叶:在播种萌发菌树叶上先薄撒上一层阔叶树树枝节段,然后再撒一层2-3cm厚新鲜树叶(或干树叶)。

覆土:先覆新土,以盖满菌材为宜,再覆表层土压紧,厚10cm左右菌床培养:整地:菌床挖取之前进行整地,对整地要求不严格,只要砍掉地面上过密的杂树、灌木便于操作,挖掉大块石头,把土表渣滓清除干净就行,不需要翻挖土壤。

陡坡的地方可稍整理成小梯田或鱼鳞坑,并有一定的斜度利于排水雨水多的地方,栽培场不宜过平,应保持一定坡度,有利排水同时,做好种植基地四周防护菌床挖取:种植当年4~6月据地形地势,顺坡向挖长60~80cm,宽40~50cm,深20~30cm的培养塘,培养塘底部顺坡向做成5~15°的斜面,以利排水。

每亩根据地形打200~250塘,培养塘间距为50 ~100cm菌材选择:选用长效树种和速效树种搭配使用长效树种有青冈、麻栎、板栗、野樱桃等速效树种有花楸、苦桃、水冬瓜、桦、苹果等菌材要求:要求新鲜且无病虫害。

菌材直径5~10cm,超过10cm的可分成2半菌材加工:将菌材锯成长14cm或20cm左右的节段,长度尽量保持一致摆放菌材:摆放时长效树种/速效树种=6/4,粗细搭配使用在已挖好的菌塘底铺一层松软新土陡破地块菌材顺坡向横放2~3根(木段平行于等高线,14cm长摆3根,20cm长摆2根),竖放5~10排(根据菌材直径大小决定排数),铺满为止;缓坡地块菌材顺坡向竖放3~5根(木段摆放方向垂直于等高线,14cm长摆5根,20cm长摆3根),横放4~6排(根据菌材直径大小决定排数),铺满为止;相邻两木段间和断面间距2~3cm;菌材和底土间不留空隙,铺满后,最后用土填好表面空隙。

接菌:在菌材两端和中间接种5-6段蜜环菌栽培种(每塘菌种量为1瓶),再在菌材上撒一层长度不超过5cm、直径小于2cm的新鲜小树枝或新鲜树叶进行引菌覆土:先覆新土,以盖满菌材为宜,高约3~5cm再覆表层土,约5~10cm(干燥地区覆表层土可稍厚,表面呈平面;湿润地区表层土可适当薄一些,表面呈龟背垅面)。

盖塘:在菌床表土上覆盖一层树叶,保墒防太阳直射植天麻种植:种植季节:培养菌床当年11月下旬~翌年3月种植方法:挖开已培养好菌床的表土,将菌材之间的土取出一半,相邻两根菌材断面间放1个白头麻,菌材靠塘边断面处放1个白头麻,两根菌材间放1个白头麻,白头麻脐眼靠近菌材断端蜜环菌丛处,茎芽斜向上。

若菌材发菌良好则不需要添加蜜环菌栽培种,直接在白头麻脐眼四周摆放3~5根引菌材,若菌材发菌不好,摆放引菌材的同时还需添加1~2段蜜环菌栽培种,而后先覆新土3~5cm,再覆表层土5~10cm(干燥地区覆表层土可稍厚,表面呈平面;湿润地区表层土可适当薄一些,表面呈龟背垅面,利于排水)。

盖塘:定植完后在塘表土上覆盖一层树叶,保墒防太阳直射管田间管理:温度调控:早春温度低于0℃,在菌床表面加盖落叶或加厚覆土层以保暖;夏季温度高于30℃,注意盖草遮阴降温水分管理:2-5月份春旱季节,注意浇水和保湿,以利蜜环菌萌发生长和白头麻接菌,防止白麻畸形;6~9月雨季应及时清理好排水沟或撤掉菌床表面土壤上的覆盖物,排除多余雨水,利于天麻生长;10月以后要控制水分,防止雨水过多,土壤过湿,蜜环菌疯长而造成烂麻,和麻水分重、麻型过长。

打草盖塘:4月中上旬和8月下旬,及时割除天麻种植地的杂草,并将其覆盖于菌床上建栏防护:在人畜容易到达的种植区域,应建防护栏,防止人畜践踏收天麻采收:采收时间:天麻种植当年11月~翌年3月采收方法:先用挖锄铲去表层土,用手小心取出天麻,严防机械损伤。

菌床清理:天麻采挖后,应及时清理菌材,可再利用的菌材留在菌床内,发现感染杂菌的菌材或腐烂过度的菌材可风干做柴烧天麻不宜原窝连栽,连栽次数越多产量越低应该休闲4~5年后再栽天麻天麻和其他中药材套、轮作,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天麻 – 滇龙胆天麻 – 黄精天麻 – 红升麻天麻 – 猪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