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墙裂推荐16楼影院(和平影院在几楼)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旧城大召西夹道曾经有过一座电影院,名叫“和平电影院”,在这里看电影曾经是周边居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墙裂推荐16楼影院(和平影院在几楼)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谢谢!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旧城大召西夹道曾经有过一座电影院,名叫“和平电影院”,在这里看电影曾经是周边居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没有找到和平电影院的图片,这个是网上找的相似影院当做配图​​电影院原址,曾经是一间澡堂名叫“龙泉澡堂”,由河北定兴人李华投资3000块大洋于民国十年(1921)开设新中国成立后由土默特旗蒙古族商人奎大(云润和)把他改建成一座小戏园子,聘请民间艺人组成“和平剧社”专唱二人台小戏。

后剧社迁走,人民政府于1956年5月将此地改建成专业电影院,并取“和平”二字冠名和平电影院座西朝东,建筑面积570平方米,门面为二层砖木结构,外用清水刷石磨平,上方的“和平电影院”五个大字,用水泥刻成并用红色油漆涂色,显得非常醒目、庄重。

水磨石台阶上有一间房是售票口,一共有三个长方形洞口,是购票的洞口电影院中间六扇木框玻璃大门,是电影散场后观众的主要出口电影院内设有观众席位700多位,观众席是木头长条椅子,一条椅子设六个座位,为了保证每个观众都有座位,在长条椅子上都用白油漆写上号码,以便观众能够对号入座。

每到冬季来临,在影院前后各有一个大号铁炉子用来取暖夏天,则打来天窗来换气通风降温在那个年代,电影院的设施非常简陋,环境状况一般,没有看电影讲舒适的说法,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将热情的观众阻挡在剧场门外每天早、午、晚场均场场爆满,周日或节假日更是一票难求。

每遇新片上映,人们更是早早地来到影院门口排队购票

当时的电影海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视还没普及人们每天下班后无所事事,吃过晚饭后就会三三两两的来到和平电影院来看电影,当时热映的全是《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半夜鸡叫》、《青松岭》等等黑白电影。

当时人们对电影的痴迷程度,现在的人无法想象当时一张电影票一毛五分钱,每个月的工资是二十多块钱相比现在的电影票,当时的票价还是很宜的

斗私批修大字报​​转眼到了1966年,随这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和平电影院因“和平”二字也无形中被卷入之场运动中,遭到红卫兵的攻击和批判和平电影院随之将剧院的“和平”二字去除改为“反修电影院”当时的口号叫“斗私批修”。

反修意为反对“修正主义”不久又改为“向阳电影院”1971年与大召前的民众剧院合并,并改名“向阳影剧院”1997年,大召区块改造,向阳影剧院被拆除,现在原址盖起了女神大酒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