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学会了吗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在哪)

本文为走遍中国的长篇游记,希望大家喜欢,关注、点赞并转发。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的东北部,地处中国北部边疆。

学会了吗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在哪)

 

本文为走遍中国的长篇游记,希望大家喜欢,关注、点赞并转发(五) 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的东北部,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南与兴安盟毗邻,东与黑龙江相连,北和西北与俄罗斯为界,西和西南与蒙古国接壤呼伦贝尔市为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所辖区1个,代管县级市5个,市辖旗4个,自治旗3个。

人口270万人,面积263953平方千米呼伦贝尔市历史悠久,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发现了“扎赉诺尔人”遗址,人类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历史上先后为东胡、鲜卑、室韦、契丹、锡伯等族牧地元属岭北行署,清筑呼伦贝尔城,因靠近呼伦湖与贝尔湖而得名。

呼伦蒙古语“哈溜”的音转,意为“水獭”,贝尔意为“雄水獭”两只水獭为呼伦贝尔湖名字的由来,据说这两个湖过去盛产水獭1969至1979年呼伦贝尔曾划入黑龙江管辖,2001年撤盟改设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拥有扎兰屯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嘎仙洞遗址等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呼伦贝尔属高原型地貌,由大兴安岭山地,呼伦贝尔高原和河谷平原三部分组成呼伦贝尔市有滨洲和牙漠等铁路纵横境内呼伦贝尔市行程2005年7月10日从黑龙江省讷河市→(30KM 10元)莫力达瓦翰尔族自治旗(莫旗)(30KM 10元)讷河市。

2005年7月17日 黑龙江加格达齐→(40KM 10元)鄂伦春旗晚饭7元 住火车站旁江宾旅馆店10元2005年7月18日 鄂伦春旗(阿里河)→(200KM 14元)伊图里河→(20KM 5元)根河市→(120KM 24元)额尔古纳市→(120KM 23元)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

早点3.5元 午餐6元 晚饭7元 住客运站金客来旅馆15元2005年7月19日 海拉尔区 →(25KM 6元)陈巴尔虎旗→(25KM 6元)海拉尔区→(20KM 3元)鄂温克旗→(150KM 25元)新巴尔虎左旗(东旗)

早点3元 午餐5元 晚饭6元 住车站旁东升旅馆10元2005年7月20日 新巴尔虎左旗→(150KM 21元)新巴尔虎右旗(西旗)(120KM 18.5元)满州里市 →(260KM 42元)牙克石市午餐8元 晚饭5元 住火车站旁家庭旅馆10元

2005年7月21日 牙克石市→(250KM 20元)扎兰屯市住汽车站旁向阳旅店 15元2005年7月22日 扎兰屯市→(70KM 14元)阿荣旗 →(30KM 7元)甘南(黑龙江省)2009年6月5日 从吉林省白城市乘2083次列车去海拉尔补戳 (725KM 87元)

2005年的呼伦贝尔市照片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火车站

呼伦贝尔市政府 与那些豪华大楼相比,独具特色。

呼伦贝尔市 海拉尔中央大街

我想往的呼伦贝尔呼伦贝尔一直是我想往的地方,那里有浩瀚的大兴安岭林海和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还有那首歌颂在牧区插队的天津女知青张勇的歌曲,我至今还能哼唱几句“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和北京紧紧相连……”呼伦贝尔生活着蒙古人的祖先还有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神秘,让我渴望了解它,走进它。

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内蒙访古的见闻中写道:“假如整个内蒙是游牧民族的舞台,那么草原就是这个舞台的后台,因为内蒙东部有一个呼伦贝尔大草原”,鲜卑人、契丹人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1202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发动了对塔塔尔人的全面进攻,一举击溃塔塔尔六部,占领了呼伦贝尔草原,此后,成吉思汗很快就统一了蒙古族部落,建立了蒙古大汗国,正如他给长春道人丘处机的诏书中写道“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

十三世纪初,蒙古人金戈铁马横跨欧亚大陆,成为震撼世界的蒙古帝国海拉尔是北疆重镇,建城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由于沙俄不断向黑龙江流域推进,为加强防御获准建城土城周长约4里,城高丈余,因靠近呼伦河和贝尔河,命名为呼伦贝尔城。

1896年俄国与清朝政府签订《中俄密约》,俄国获准修筑从俄赤塔经中国东北地区连接俄国乌苏里的“东清铁路”1903年东清铁路通车,设海拉尔站,从此呼伦贝尔被海拉尔取代1932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海拉尔,殖民统治长达14年之久,实施残暴的法西斯统治,在北山等地修筑军事工事,至今还有遗迹。

2001年呼伦贝尔市撤盟建市,原盟政府驻地海拉尔县改成了海拉尔区因呼伦贝尔市名字长叫起来麻烦,简称呼市又和呼和浩特市容易混,当地人就延续以前的习惯仍叫海拉尔,比如火车站名就是海拉尔在内蒙类似的还有乌兰察布市还叫集宁,巴彦淖尔市还叫临河等。

海拉尔蒙古语和鄂温克语中皆为“野韭菜”之意,不知为何翦伯赞先生的内蒙访古中却写成“海拉尔,蒙古语,它的意思是流下来的水”?我第一次到海拉尔是2005年7月,这被这座边城所吸引,伊敏河穿城而过,把城区分成两部分。

这里即有以蒙古族穹庐风格为主的建筑(海拉尔火车站),也有汉族古典歇山顶形式的大屋顶建筑(市政府),更多的是中央大街一带中西合璧的各式建筑,还有一些日本旧式小楼古今中外,各具特色,让这座草原边城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2009年6月我再次来到海拉尔,火车站东侧的建筑被夷为平地,大面积的土地开发开始了,不知会建成什么风格火车站、市政府、中央大街依然如故2009年时呼伦贝尔市照片

海拉尔火车站

海拉尔火车站前的雕塑

网友拍摄的大草原风景

呼伦贝尔市周边游鄂伦春旗嘎仙洞遗址嘎仙洞坐落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大兴安岭东麓,嘎仙沟花岗岩的峭壁上这座神秘的洞窟就是隐藏了上千年的鲜卑人祖先的发祥地-大鲜卑山和祖庙石室,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属东胡人的一支,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拓拔鲜卑建立的北魏,统治着中国半壁江山,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王朝,留下了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文化艺术宝库以至于当时的中亚及拜占庭王朝都称中国为拓拔民,说明北魏的影响已远到中亚以至欧洲。

可是,对于鲜卑民族的早期历史人们知之甚少,只是从《魏书》上知拓拔鲜卑的祖先发源于大鲜卑山,并在大鲜卑山曾“凿石为祖先之庙”按《魏书》记载:是年乌洛侯国遣使报称“其国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为解这千古之迷,研究北魏鲜卑史的学者们始终在上下求索翦伯赞先生的“内蒙访古”中写到:“根据《后汉书.鲜卑传》所载,鲜卑人最早的游牧之地是鲜卑山,他们每年以春季月大会于饶乐水上。

”可是这饶乐水究竟在哪里?历来的史学家都没搞清楚1961年历史学家翦伯赞曾到鄂伦春旗阿里河镇考察,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至死1980年夏季在嗄仙洞口内15米处的石壁上发现北魏石刻祝文共计201字,字体苍劲古朴,大部分可以辨识。

它的发现确凿地证实了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祖先的旧墟石室,起到了证史和补史的作用大鲜卑山和饶乐水就在这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2005年7月17日我从加格达坐出租车(满四人就走)前往鄂伦春旗,到达阿里河后,找到旅馆放下行李就兴冲冲地找车去嗄仙洞,但因修路,轿车出租之类的车都不去,真扫兴呀!正好遇上一辆面包车说可以去,但仅10公里的路程来回就要25元,当年来说也够贵的,我有些犹豫,司机说到:“路实在不好走,要不是我的车底盘高,我也不去,到那随你玩。

”听了这话,我就什么不说了赶紧走面包车出阿里河镇不久,就进入了原始森林,只见林海茫茫,以松树、桦木为主,峰峦层迭,无边无际车在山岗和树林中穿行,路确实不好走,一个多小时后在嗄仙洞的峭壁下停下嗄仙洞门票15元,只给了张简介权当门票了。

嘎仙洞建在高出地面25米高的峭壁之上,为便于参观和保证安全修建了石梯和防护栏杆洞口呈三角形,西南朝向,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高20余米,面积达2000多平方千米,宛如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厅洞内石壁平整,西北角另有一斜洞,长约20米,当年北魏中书侍郎李敞的祭祀祝文就在洞内西壁上,已用铁栅栏保护起来,只可远看,不可近摸。

祝文和《魏书》记载的内容基本相同这嘎仙洞里的祝文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1979年盟文化局的人发现嘎仙洞与记录的鲜卑祖庙规模很相似,1980开始进洞考察,他们就地取材用杨树绑成梯子爬进洞里,寻找祖先留下的蛛丝马迹,直到第四次进入洞内时,一名队员突然发现眼前隐约显出凹道,用手一摸兴奋的叫起来,他发现的正是一个“四”字,之后神秘的祝文重见天日。

我曾数次想过,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翦老先生活到80年代应该不成问题,如果他生前能看到这一考古发现该是多么大的一件喜事呀!大鲜卑山在翦老先生的那一代,学术界还是众说纷纭,这千古求索的重要史迹,今天我已经很轻松的追寻和触摸到了,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

鄂伦春博物馆从嗄仙洞遗址回阿里河镇,我就不断向司机打听鄂伦春族的各类信息司机虽然是当地人,却也是个汉族年轻人,他说真正的鄂伦春族人只有几千人,而这个旗有几十万人呢!他建议我去博物馆看一看说实在的,对鄂伦春的了解我略知一二,因为在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博物馆有个鄂伦春展区,当时对它很感兴趣。

鄂伦春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几个民族之一,并参观过鄂伦春族精美的桦树皮制品,这似乎只能算个学前班,来到鄂伦春博物馆,继续深入学习鄂伦春博物馆门票10元博物馆的门前有鄂伦春猎手的塑像,看到他就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泛流传的一首老歌: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面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前年的春节晚会上又听到这首歌时倍感亲切)。

鄂伦春族长期生活在莽莽的原始森林里“以射猎为务,食肉皮衣”,过去鄂伦春人保持着氏族公有制的生产、分配方式,猎场和主要生产资料为氏族集体所有但他们并不是此地的原住民,过去一直在黑龙江北岸地区活动,17世纪受沙俄扩张势力的侵害才逐渐南迁到此。

鄂伦春经历了漫长的氏族社会,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又缺医少药,到1953年时总人口只有2256人鄂伦春以肉食为主,有烧烤和熏煮等制作方法,以烤鹿肉、狍肉、熊肉和晾晒各类肉干最具民族特色他们的传统服饰主要以兽皮做原材料,如狍子皮经过熟皮、染色,缝制成金红色或土红色的皮袍、皮裤。

帽子的制作最有意思,将完整的狍子头皮剥下来,晒干后按头的原状缝上布,特别是帽顶上带有两只角,再做两只上翘的假耳朵博物馆门前的猎手就是这种装扮鄂伦春虽然生活在森林里也是马背民族,马是他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只在冬季雪大时用爬犁和滑雪板。

过去鄂伦春人的居所是因地制宜用木架和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又叫“斜仁柱”,过着穴居野处的原始部落生活,现在他们已从深山老林中走了出来,过上了定居生活博物馆里列举出多个鄂伦春第一,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有件事还能想起来,就是他们把前面的老歌填上了新词,其意当然很时尚,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我觉得真没劲,不会有生命力的。

在鄂伦春最有收获的是在博物馆外和一老者交谈中得来的当我提起蒙古族的图腾是苍狼白鹿时,老人家告诉我,鄂伦春人的图腾是黑熊他说熊和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它能直立行走、上树,进食时用前肢抓起食物放入嘴里,窥视远方时会用前肢遮光,搬拿东西也用前肢,还说母熊的乳房和女人一样,公熊和母熊的那家伙(生殖器)也跟人相似,交配时取前入位动作等。

鄂伦春人中间流传着人变熊的故事,说是从前有一妇女去森林采野果时迷失了方向,只好在深山里长期生活,后来变成了熊她丈夫进山打猎时捕获到一只熊,当他用刀剥皮时,猎刀插入熊的右前肢时怎么也拔不出来,仔细观察后发现熊腕子上带有手镯,正是他走失的妻子手腕上的那只。

因此鄂伦春人认为他们和熊有着血缘关系,以熊为他们崇拜的图腾在鄂伦春这一天紧张的游览中,丝毫不感疲倦,每每回忆起来,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根河市街景,因保护天然林,这个林区城市显得清净多了。

还有一张门票

鄂温克族自治旗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地域,这里有三个民族自治旗,在全国也是仅有的,除上面刚说过的鄂伦春自治旗,还有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先讲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以后去黑龙江时再讲。

2005年7月19日我从海拉尔前往鄂温克旗的旗政府驻地巴彦托海镇,当地人称它为南屯这里也有一座博物馆,当我饶有兴趣地赶去时却吃了闭门羹,只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写在这儿,不一定准确鄂温克意为住在大森林里的人们、使用鹿的人们,鄂温克和鄂伦春一样,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也曾生活在贝加尔以东的广大地区。

有学者考证,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的远祖有着一定渊源,文化和生活习俗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同属于北方室韦部族的支系鄂温克族目前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驯鹿也是鄂温克族的象征博物馆前树立着一座海兰察塑像,海兰察是鄂温克族人心目中的英雄。

他戎马一生、骁勇善战,为了大清朝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乾隆二十年,他正好20岁,应征赴新疆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战斗中只身擒获叛将;乾隆三十二年,出征缅甸;三十八年平息四川大小金川之乱;五十二年赴台湾平定林爽文叛乱,次年生擒林爽文并押解回京。

乾隆五十六年廓尔喀(尼泊尔)入侵西藏,海兰察击溃来犯之敌,晋升为一等超勇公爵,乾隆五十八年海兰察病故于北京,清政府赐其入昭忠祠,并在台湾、黑龙江、海拉尔等地为他修筑祠堂今天鄂温克旗为表彰海兰察的功勋,为他塑造雕像,表达他们的敬仰之情。

我想,一个为保卫祖国疆土完整统一而征战一生的勇士就应该万世流芳!

巴尔虎蒙古族从鄂温克旗去新巴尔虎左旗(东旗)的路上,能看到成群的牛羊,还经常跑到公路上,司机要小心避让,可不能撞上它们这里属于呼伦贝尔高原,沙丘沙地型的草场,沙化十分厉害,草原逐渐退化,而且越往南走越严重。

巴尔虎系蒙古语,是蒙古族古老的部落名称,喀尔喀蒙古车臣汗所辖巴尔虎部,于清雍正年间进入呼伦贝尔东旗的旗府驻阿穆古郎镇,镇西南15公里处有座喇嘛庙叫“甘珠尔庙”,据传因珍藏过藏蒙文的甘珠尔经而得名,这是东旗的一个名胜,旗府广场也以其命名,称为甘珠尔广场。

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北方的民族崇奉信仰的是原始宗教-萨满教,萨满教的教义认为“万物有灵”,宇宙中的万物、世间的福祸,皆由鬼神主宰萨满跳神时以“神的代言人”出现,沟通人与神之间的联系,请萨满来跳神,通过他向神灵祈求,消除灾病,驱逐鬼魔,保佑人畜平安。

自元代统治者接受藏传佛教后,喇嘛教在蒙古地区逐渐兴盛,17世纪初,清朝统治者为实行“以黄教柔顺蒙古”的政治策略,自康熙年间以来,漠北形成了以哲布尊丹巴活佛为首的喇嘛教中心和漠南以章嘉呼图克图活佛为首的喇嘛教中心。

外蒙古独立,一直都是中国人讳莫如深的话题,到了中蒙边境也想把这段历史了解一二晚上住在东旗客运站二楼东升旅馆,老板就是个蒙古族人,他十分健谈,跟他聊天大长见识先聊诺门罕,1936年苏军和日军在这里打仗,苏军好象是由朱可夫指挥,使用了新式武器卡秋莎,日军大败。

诺门罕就属于东旗管辖,距这儿60公里接着又聊蒙古独立的事,我上学时听老师讲过,好像是哲布尊丹巴.八世等上层人物搞的,老板说就是我们的人搞的,其中也有你们河北人和山西人还有俄国人插手,我突然想起他们也属于喀尔喀蒙古人。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之时,苏赫尔巴特等人趁机宣布外蒙古独立,国际上并没有国家承认,那后来民国政府为什么承认其独立呢?甘珠尔广场

满洲里市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的西部,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为中国与俄罗斯交界的口岸城市,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因地处欧亚大陆桥的咽喉要地,素有“亚洲之窗”之称满洲里原为巴尔虎蒙古部的游牧地,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古语意为“旺盛的泉水”。

20世纪初,因东清(滨洲)铁路建成,在此设满洲里站,满洲是我国东北一带的旧称,意为东清铁路进入满洲的第一站,或是满洲零公里的地方从此满洲里取代了“霍勒津布拉格”沿用至今1908年清政府在满洲里设胪滨府,这里成为独立于中国主权之处的“国中之国”,由俄国人管辖。

1932年关东军占领满洲里后,残酷地镇压人民的抗日爱国活动和疯狂地进行经济掠夺,1939年设立满洲里市,1945年9月满洲里解放满洲里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屈辱的缩影1985年满洲里被国家批准为开放城市,成为一个以国际贸易和旅游为主的新兴城市。

2005年7月20日我从东旗去满洲里市,在这一年降雨量只有200多毫米的地方,还赶上喜降小雨,一路上都是熟悉的风景,正如网友高路入云传上的照片那样,美不胜收到达满洲里市时已经雨过天晴了,城市建筑充满了异国情调,装饰华丽的商场里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不同肤色的中外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欧亚文化交融的特殊氛围。

中俄互市贸易区和国门是满洲里独具特色的旅游亮点,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参观国门国门坐落在满洲里西部的中俄交界处,距市区8公里,因提前就打听好了车钱没被挨宰,往返20元,国门也要门票为20元国门处于中俄两国铁路连接点的中方一侧,对面就是俄罗斯口岸和后贝加尔斯克镇。

东侧国门呈“门”字形,上方横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中间是庄严的国徽,国际铁路就从门下通过,不远处就是俄罗斯国门,两座国门仅隔数十米,却代表着不同的国度和文化在国门景区还展出了一辆运草的木车,曾被人们称为“红色的国际桥梁”,将人藏在车子里,把草盖在上面,越过国境,满洲里从上世纪20年代就是中共与国际联系的交通线,许多重要领导人去苏联考察学习,参加重要会议,都由国际交通线护送,从满洲里出入中苏国境。

在两座国门之间的中方一侧还有一座41号界碑,界碑是祖国领土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中俄国门

国门 中方界碑

国门 俄方

国门全景

木刻楞参观完国门,我来到老市区的头道街,这里还保留着一些俄式建筑,最著名的是“木刻楞”,木刻楞的墙基和墙裙用石头砌成,四壁用粗壮的圆木叠成,黄色的墙、红色的铁皮屋顶,蓝绿色门檐、窗檐、是装饰的重点,上有工艺精湛的雕刻和彩绘,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审美情趣。

木刻楞一般为对称式的建筑,色泽明快绚丽,驻足观望就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令人心情愉快

在宽阔的市府广场有一组青春的塑像,象征着满洲里生机勃勃的美好前程。

满洲里火车站

满洲里至牙克石在满洲里用了半天的时间,基本上就转了个遍,时间很富裕,我决定乘晚上6:30的N92次列车去牙克石市上车后就和周围的乘客闲聊天,坐在我对面的是位吉林延边朝鲜族姑娘,名叫李春花,她是延边大学财会专业的大学生,也是来满洲里旅游的。

虽然她家延边市和满洲里同属边境城市,但她还是对满洲里充满好感,只因没去呼伦湖而感到遗憾我对她说:“我在满洲里打听过,到扎赉诺尔(呼伦湖)基本上都是包车,将游人直接带进度假村,水域虽然宽广,游览的时间有限,住的虽然是蒙古包,吃的不是烤全羊而是全鱼宴,而且,一个人去又不方便也没意思。

”接着我又和她聊高句丽、集安古城,也谈朝鲜和韩国,因我刚去过吉林延边,这是我的强项,说起来滔滔不绝临下车时,我又对她说:“一个女孩子独自出来旅游不简单,一定要注意安全,还是去补张卧铺吧”看看,我也够操心的。

火车10:30到达牙克牙市,站外有旅馆的人接站,我就跟着去住插间了(多人间每位10元),刚才还让别人注意安全,自己却在凑合,找到床位倒头便睡,一觉醒来就6点多了起床后便在牙克牙市闲逛牙克石市于1983年建市,以前称为“喜桂图旗”,蒙古语意为“森林”,早有“森林城市”之美称。

自从禁采天然林之后,受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与人聊天时听到一段趣闻以前林区的一个检尺员,就是负责计算车辆上木材体积的职务,是个肥缺,号称给个县长都不换,现在还是不换,却倒了个个,谁还会和他换呢?他们的收入少了,森林得到了保护,我看是件大好事。

牙克石火车站

牙克石至扎兰屯上午乘火车(满洲里至哈尔滨的N92次)继续前往扎兰屯市,途经免渡河,这儿曾是我国最冷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我上学时还是以免渡河为我国最低气温的极限,现在这个记录不知为何变成了北极村漠河列车再往前开到了喇嘛山和巴林镇一带,这里是大兴安岭低山丘陵地形,虽看不见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但满山遍野都是枝繁叶茂的落叶松和白桦木。

山岭上奇峰异石,山谷中溪水萦绕,涓涓细流汇入雅鲁河,这天然的美景犹如一座绿色的宝库扎兰屯风景名胜区扎兰屯风景名胜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其最有名的景点是秀水和吊桥公园雅鲁河从大兴安岭出山,冲积成扇形的地段被叫做秀水,河床上有数不清的大小岛屿,水柳丛生山花烂漫,是旅游休闲胜地。

吊桥公园原名卧牛湖,始建于1905年,是“东清铁路”修通后,俄罗斯人为其享乐而开辟的公园,建造了有异国风情的悬索吊桥,扎兰屯有“景色娇,看吊桥”之说老舍先生曾来过此地,看到这里山美水也美,不禁吟诗一首:“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扎兰天一方。

深浅翠屏山四面,回环绿水柳千行牛羊点点悠然去,凤蝶双双自在忙处处泉林看不厌,绿城徐入绿村庄”大概是名人效应吧,北国苏杭、塞外苏杭、内蒙古苏杭等美称应运而生我下午两点到达扎兰屯市,这里四周群峰环抱,蜿蜒曲折的雅鲁河穿城而过,滚滚向西流去,当我走进这座风景如画的山城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扎兰屯刚刚遭受了一场龙卷风的袭击,人们谈风色变,我坐火车来没受影响,而公路因灾难摧毁的树木导致交通中断,去秀水没车,只能去位于市区北部的吊桥公园了,吊桥公园的门票仅为一元。

这时天空还在飘着蒙蒙细雨,更为吊桥公园罩上了一层朦胧美在淡蓝色的环形湖面上,两座微微起伏的吊桥紧密相连,一座是木板悬索桥,另一座是拱形桁架桥,令人叫绝的是悬索桥,顾名思义就是用铁索将吊桥悬挂于空中,铁链从湖面两岸的四根白玉桥柱顶端的孔中穿过,两头高悬,中部下沉呈弧形,用24根细铁索将一座乳白色雕花的木栏板桥悬吊碧波上空。

清风吹过,桥身微微晃动,铁索铮铮作响,似船儿在水上漂荡,又似彩虹悬在云端,与湖边上童话般的木刻楞房子交相辉映,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文化品味我走上吊桥,就觉得桥身有些晃悠,再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似乎感到整座桥都在颤动,我自嘲太胆小了,于是放开脚步在桥上走了一个来回,当然也是有惊无险,我想如果人多些,晃悠起来会更刺激,当年老毛子修建此桥的乐趣就在这里吧。

一个人顶着小雨,在动荡的铁索桥上漫步,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还真够惬意的!

公园里还有一座苏军纪念碑,是为悼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苏军官兵们而修建的。

满洲里城市很美,不是一般的美,在全国来说也是非常突出。给人的感觉,多彩、斑斓、玲珑、大气、立体、童话......优点一言难尽。上传网友拍摄的照片分享。街景

套娃广场

国门景区

草原景色

呼伦湖

美景

阿荣旗2005年7月22日早上从满洲里乘班车前往阿荣旗,此时已雨过天晴,沿途还是看到了大批被龙卷风刮倒的树木,所幸的是没听到人员伤亡的消息阿荣旗是我呼伦贝尔市旅游的最后一站,它位于呼伦贝尔市的东南部,西部与扎兰屯市隔河相望,东以扎格敦山岭为界和莫力达瓦旗为邻,北部以毕拉河为界和鄂伦春自治旗相连,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接壤。

阿荣系蒙古语“阿伦”的谐音,意为“清洁干净”,因地处阿伦河流域,故名阿荣旗有英雄人物,他就是舍身救人的英雄王杰,他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偶像,特别是毛 一句“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让王杰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

在我的记忆里,王杰的老家应在山东省金乡县,六十年代全家迁入阿荣镇,因那时山东穷啊19岁入伍成为一名工兵1965年7月14日上午,在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时,炸药包意外爆炸,他毅然用身体压住了炸点……以他年轻的生命保护了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

阿荣旗人民没有忘记王杰,同样也为英雄而倍感骄傲和自豪。2004年王杰纪念馆在阿荣旗落成,纪念馆前修建了宽敞的广场,这里已成为呼伦贝尔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阿荣旗人民娱乐集会的场所。阿荣旗王杰广场

金界壕遗址十二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后,与女真人争夺江山,战事不断,刚刚建立的金王朝为了安定后方的局势,从金熙宗开始,就在金朝北部浩瀚的旷野上开始设置堡戎,继而又连堡戎而筑“界壕”(长城),掘土为豪,堆土为墙,从大兴安岭南麓直至黄河东岸台地,像一条巨大的长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全长约5000公里,后人称为“金长城”或“金界壕”,在我国历史文化古迹中可与秦、汉、明长城并提。

提到金界壕(长城)一般人都很陌生,虽然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知道有它的存在,但在内蒙中部始终就没找到这个庞然大物直到2003年才打听到在苏右旗的新民乡永胜村,尚存金界壕遗址,同时也得知内蒙和黑龙江省就是以金界豪为界。

到了阿荣旗进一步了解到,阿荣旗和黑龙江甘南县交界的金界壕保存较好,而且从这里去甘南交通很方便我乘坐一辆夏利车在金界壕下车,眼前这条巨龙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沟壑已被填没,城墙变成了不高的土墙,上面长满了荒草,饱经沧桑,一片凄凉。

标识碑上写的是“金东北路界壕边堡遗址”它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还有模糊不清的红色标语,有意思的是草地上放养了一群雪白的鸭子,猛一看还以为是一群羊呢,如果没有那块石碑,谁又能相信这里曾是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呼伦贝尔市政府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辖区,人口26万人,面积1440平方千米,2001年设置海拉尔市。

满洲里市:呼伦贝尔市代管县级市,人口16万人,面积696平方千米,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1939年设置满洲里市扎兰屯市:呼伦贝尔市代管县级市,人口43万人,面积16800平方千米,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南部扎兰屯蒙古语是一种官名,扎兰屯即扎兰所住的屯,1983年设立扎兰屯市。

牙克石市:呼伦贝尔市代管县级市,人口38万人,面积27590平方千米,位于呼伦贝尔市东部牙克石系满语“扎敦毕拉雅克萨”的节译,意为扎敦河冲坍的河岸,原为驿站名,1983年设立牙克石市根河市:呼伦贝尔市代管县级市,人口16万人,面积19659平方千米,位于呼伦贝尔市北部,1994年设立根河市。

草原边城景色秀丽多姿,还有网友助兴,充满迷人的魅力。下集鄂尔多斯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