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难以置信天津碧桂园(天津碧桂园下沉事件始末)

自 2010 年起,天津市地面沉降严重区面积以 2012年为分界线,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由 2012 年的 1 722 km2 减小至

难以置信天津碧桂园(天津碧桂园下沉事件始末)

 

世界上下沉速度最快的10个沿海城市!就有天津和上海,而天津居然是下沉最快的城市所以说天津津南这次沉降并不是碧桂园质量不行,反而在倾斜度这种情况依然屹立,更能证明质量是杠杠的!而且天津处置速度非常迅速,值得点赞!。

天津碧桂园地面沉降,看图片还是很严重的,希望能迅速找到解决之法。

下面从天津的历史开始分析一下沉降原因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南临渤海,北依燕山山脉,西北部为我国首都北京市和河北省,区内水运、铁路、航空、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天津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 11~12 °C。

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82 mm/a天津市基岩仅出露于北部低山丘陵及残丘地带,其余大部分平原地区被第四系覆盖,一般认为,第四系厚度可达 550 m天津市地面沉降多发于南部平原区松散地层地下水超采区域,北部山区主要开采基岩地下水,地面沉降现象轻微。

地面沉降严重区分布及演化特征分析自 2010 年起,天津市地面沉降严重区面积以 2012年为分界线,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由 2012 年的 1 722 km2 减小至 2020 年的 576 km2。

全市年平均沉降量(区域年平均沉降量:区域范围内每年发生的地面沉降总体积与区域面积的比值)变化趋势与地面沉降严重区面积基本相似,由 2012 年的 27 mm 降至 2020 年的 17 mm天津市地面沉降严重区集中分布于环城四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滨海新区、武清区和静海区等区域。

对于以后来天津买房的小伙伴应该多参考一下地质信息从下图可以看出来买房的话市区绝对不仅在教育医疗资源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还有天文地理之类的隐形优势

天津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密切联系如上图所示再结合下面两个含水层的分布图,天津市平原区深部含水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水位埋深等值线大于 40 m 的区域)分布范围与地面沉降严重区基本位置一致,覆盖了A-E 5个沉降区。

其中解释一下,第Ⅱ、Ⅲ含水组为地下水主要开采层,含水组底界埋深分别为168~204m、270~300m。

自 2010—2012 年起,天津市平原区深部第Ⅱ含水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呈现波动变化,先增大后减小;2012 年以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整体呈现减小趋势,与地面沉降严重区面积和全市年平均沉降量变化趋势一致,而且沉降的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晚于水位的峰值出现时间,也体现了地面沉降对地下水开采的滞后效应。

第Ⅲ含水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这主要是由武清—宝坻—宁河一带埋深等值线大于 40 m 区域面积增大引起的;第Ⅲ含水组水位埋深等值线大于 60 m 的漏斗区域面积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2016 年出现拐点,与前述分析的2016 年之后天津市地面沉降严重区面积和年平均沉降量减小相对应同时2013—2019 年,第Ⅱ、Ⅲ含水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水位整体呈现减小趋势2019 年,第Ⅱ含水组已不存在埋深大于 80 m 区域,第Ⅲ含水组已不存在埋深大于 90 m 区域。

自 2010 年起,天津市地面沉降可划分为 3 个阶段:①2010—2012 年:沉降波动期;②2013—2016 年:稳中向好期;③2017—2020 年:快速减缓期,且各阶段 沉降变化规律与地下水开采量变化关系密切。

(2)至 2020 年,天津市基本形成了集中分布于西南部的 5 个沉降严重区,且与深部含水组地下水漏斗分布范围基本一致,10 a 间地面沉降严重区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减小了 67% 近年来,虽然天津市地面沉降年平均沉降量和严重区面积均完成了相关规划指标,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与区域水资源条件不适应,压采难度大,周边省市地下水超采对天津市地面沉降影响明显等问题仍然存在,地面沉降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最后希望天津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