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一看就会唐三彩(唐三彩简介)

唐三彩的发现与仿制史晚唐时期唐三彩已流播海外,受到日本、朝鲜、中近东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喜爱和模仿,首先在日本仿烧成功,出现了类似唐三彩的“奈良三彩

一看就会唐三彩(唐三彩简介)

 

唐三彩的发现与仿制史晚唐时期唐三彩已流播海外,受到日本、朝鲜、中近东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喜爱和模仿,首先在日本仿烧成功,出现了类似唐三彩的“奈良三彩”后来又出现了朝鲜仿烧的“新罗三彩”和西亚仿烧“波斯三彩”。

唐三彩马 高76.5厘米 长7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局开凿陇海铁路,当修建到北邙山时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俑人、马、骆驼等北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部,是唐代大地主贵族最集中的墓葬群,墓室密集,以至当时就有“几无卧牛之地”之说。

唐墓陪葬的金银珠宝、青铜漆器等早已被历代盗墓贼洗劫一空,剩下累累白骨和东倒西歪的唐三彩无人问津也许是盗墓贼的气急败坏所致,所有的唐三彩几乎都被打碎摔烂,脚踏土埋当铁路工人挖出来这些缺胳膊少腿的陶俑时根本不知为何物,随意丢弃在杂土堆上任凭其风吹日晒。

当地人更是嗤之以鼻,认为陪葬死人的东西阴气太重不吉利随着挖出的三彩陶器越来越多,几个头脑灵光的人开始捡拾几个运到北京的古董店里代卖,很快就被外国人买走了消息传开,当地人趋之若鹜,一时间大大小小唐三彩都运进京城,古董店堆积了各式各样的唐三彩。

这种情形引起了我国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罗振玉先生和王国维先生的注意,他们查阅史料,追本寻源亲赴河南考察,并共同发表了研究成果,公开指出:北邙山出土的这批彩釉陶器就是大名鼎鼎、屡见于文献著录的唐代随葬明器顿时国人如梦初醒,市场上流通的唐三彩很快销售一空。

北邙山唐代贵族墓葬群也由此遭遇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盗挖范围最广的毁灭性破坏北邙山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盗坑一个挨着一个大唐帝国的明器在沉睡近千年之后竟然以这种方式重见天日……没过多久,市场上品相好的唐三彩就不见了踪影,怎么办?古董店的老板们想出了高招,由古董商提供唐三彩真品,出资请人照原样仿烧。

从此开始了唐三彩漫长无序且从未间断的仿烧史这种情形在中国陶瓷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唐三彩背猴骑骆驼俑 高53厘米 宽7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末民初,唐三彩的最大买家是暂住北京的西方人,他们出手阔绰,不惜重金许多高大精美的唐三彩名品即最后落户在欧美的博物馆里,而且国外收藏唐三彩的总量也远远超过国内。

民国仿唐三彩基本都是一对一的模仿,也就是照老东西的原样做,古董店里的真器如果没有复制品一般不会出售,有客人看中时老板就会雇人仿烧一件,然后对客人说是“刚出土的”民国仿唐三彩从造型到彩釉与真品都很相像,一般人很难看出破绽。

当时北京仿唐三彩比较有名的是大古董商岳彬,他为牟取暴利雇人做了一大批唐三彩骆驼、马和贵妇俑并当真的卖掉,获利不菲后来他雇人偷盗龙门石窟的佛造像倒卖出国,解放后被政府镇压在古董市场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唐三彩中人物俑卖得最贵,以下依次是动物、灯台、盖盒、盘、碗等日常用具。

因人物俑数量少,颜面和手部等暴露部位仿制起来很容易有纰漏,动物类全部是立体雕塑,仿制难度也很大,只有盘、碗类日常生活用品是最好仿做的民国仿品多以人物和动物为主,小件的盘、碗虽然容易仿但卖不上价钱,所以仿烧得不多。

总之民国仿品基本都有模本,仿烧比较到位,总体数量不多

唐三彩镇墓兽 通高8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解放以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仿品,多是为恢复传统进行的复制性烧造,更多的具有工艺美术性,干净、漂亮,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从这个角度讲,仿烧唐三彩的影响也全非负面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非常重视对优秀传统的恢复和发展,仿唐三彩曾作为河南等地陶瓷工作者的科研课题报请国家重点立项,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千百次的烧制实践,烧出了鲜艳夺目的新唐三彩,为祖国的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仿唐三彩马弄虚作假以获暴利为目的仿品的出现,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几十年间,大部分是照图版烧制,然后做旧加工也有一部分是无所本的低档臆造品受收藏大潮的影响,一些发财心切的人把目标瞄准了比较容易烧制的唐三彩。

唐三彩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瓷器,使用白色粘土作胎,其烧制温度比瓷器低(瓷器烧结温度在1200~1400℃,唐三彩是二次烧成,胎体烧制温度为1000℃,二次上釉后烧成温度只要850~950℃)唐三彩外表涂饰的彩釉属于低温釉,类似于琉璃,配制方法十分简单。

对窑炉的要求也没有瓷器那样严格所以唐三彩的仿制很快泛滥,较集中的地点有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目前全国仍有数万人从事唐三彩仿造的行当,他们把刚出炉的新品使用碱泡、酸烧、茶叶煮、泥巴糊等方法做旧,然后高价卖给那些迷恋唐三彩的藏家。

随着科技的进步,融合进更多高科技因素的新方法使唐三彩做旧日趋完善,几乎没有什么旧有的痕迹是现代人做不到的

唐三彩骆驼 高86厘米 宽6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唐三彩历史悠久但仿烧史不长,这就引发出一个有关唐三彩的鉴定常识:要么是真的,有上千年历史;否则即假,年代只在百年以内那种将一些不伦不类、半真半假的唐三彩冠之以所谓的宋仿、元仿、明仿、清仿等名目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唐三彩仿品的上限不会早于1908年,下限呢?——随时随地、无止无休——谁又能说清楚这股仿古狂潮的截止日期唐三彩的鉴别从鉴定的角度讲,唐三彩的鉴定难度似乎比瓷器更大一些为什么呢?辨伪的关键是看造型,器物的造型能否融入到它所标榜的时代中去,手工拉坯的瓷器造型是在瞬间完成的,仿制者想做到与原物毫厘不差是非常困难的。

唐三彩有很多是模制品,不用拉坯成型,如果用旧器翻模就可以做到与原物相差无几再有,瓷器的话其胎土如果相同时代基本是一致的,但唐三彩不同,相同的年代器物由于产地不同胎质差别很大,河南巩县唐三彩的胎色白中泛粉,俗称:“藕粉胎”;陕西西安附近的胎色普遍白中闪黄;河北地区的唐三彩白中闪青;四川地区的唐三彩白中闪红⋯⋯不同地域生产的唐三彩胎土有明显的地域差别。

况且唐三彩已经仿烧了一百多年,铺天盖地,漫山遍野,相对于瓷器来说鉴定难度更大一些有关唐三彩鉴定的细节,由于赝品太多,一本书或几篇文章不可能囊括所有仿旧痕迹,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