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君子慎独(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什么意思)
语出《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
语出《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大学》第七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总的来说,大概就是:心中有天地,不为外物欺。
做人有做人的道德,职业有职业的道德,只要遵守,出不了什么大事但如果刻意要制造什么“人设”的话,反而会顾此失彼……其实,演员也好普通人也罢,“人设”只是一个标签,核心问题是你的人设既能立得起,更能立得住为什么娱乐圈的人设会频频崩塌,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做到慎独。
在粉丝面前伪装得很好,但私底下却不会用同一套标准来约束自己,表里不一的后果,就是最终失去了大众的尊重《中庸》里提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就是独自一人时,也能遵守内心的准则,不放纵,不逾矩,不被私心杂念所影响。
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马未都曾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对慎独做过一番解读他说:“慎独就是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自己给自己一个交代,你给自己内心一个交代慎独是没人和有人是一个样子,尤其没人的时候,对着自己内心,你想想你今天做的这个事情,想想你具体做的某一件事情,是不是达到自己内心的一个平衡,你内心是不是很舒服,这一点很重要。
”慎独,是与自己的内心赤膊相见而能做到慎独的人,也是战胜了自己的人慎独则心安古往今来,慎独一直被奉为修身的至高境界,历朝历代也都在践行着这一理念无论是春秋时柳下惠的坐怀不乱,还是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亦或是元代许衡的“不食无主之梨”,无一不体现出一种对内心道德的坚守,对良心坦荡的敬畏。
曾国藩曾在他的家书中这样写道:“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作为晚清重臣的曾国藩,并没有借助职位的便利,谋取个人私欲他非常喜欢书法,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有一个县令投其所好,送给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
这本书法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 异常珍贵,价值连城曾国藩爱不释手,但在细细欣赏过后,就原封不动地退还给了县令并说:“我年过五十,能看到这样的东西是我的福气,但不能留下”他在当天日记中写下八个字:“世间尤物,。
不敢妄取”这八个字,既是一种为官箴言,也是一种自警和自省试想一个两江总督,居“天下第一肥缺”,却能洁身自好,不贪污、不行贿,只能说明他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举头三尺有神明”,即使无人监督,没人约束,曾国藩也谨言慎行,坚守初心,不被利益所诱惑。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前言中说道:“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这是对曾国藩一生的高度评价而他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伟业,离不开“慎独”二字慎独,是人生最高级的自律;
慎独,是智者的人生大境界。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不看后悔披着羊皮的狼(披着羊皮的狼歌词)
今天是520,大家都在等这个特别的日子。“我像个傻瓜一样在等六一,”“没办法啊,我太年轻了。”大家都在期待520,只有我傻傻地等六一。…
-
速看李苦禅(李苦禅简介)
李苦禅的书法与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推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李苦禅认为,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西洋画是画出来的,在这…
- 怎么可以错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曲原唱)
- 干货分享余音绕梁(余音绕梁的意思)
- 这样也行?余音绕梁(余音绕梁的意思)
- 一看就会如果我们不曾相遇(如果我们不曾相遇表达的意思)
- 难以置信如果我们不曾相遇(如果我们不曾相遇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