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快来看退避三舍(退避三舍的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现今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或许你听说过“退避三舍”的故事,但是你知道“退避三舍”到底退了有多远吗?晋文公,姬姓,名重(chóng)耳,晋献公之子,为春秋时期晋国的

快来看退避三舍(退避三舍的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现今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或许你听说过“退避三舍”的故事,但是你知道“退避三舍”到底退了有多远吗?晋文公,姬姓,名重(chóng)耳,晋献公之子,为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重耳流亡“退避三舍”起源于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发生的一则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难到楚国,楚成王收留了他,并问他将来返回晋国为君的话,将作何报答?重耳说,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后来,重耳果真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城濮(pú)之战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

楚国大将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城濮之战奠定了晋文公霸业的根基“退避三舍”到底退了有多远?那么,在城濮之战中晋军退避三舍,到底退了有多远呢?在我国古代,行军三十里称为一舍退避三舍,即将军队撤退九十里。

据考证,周代一里为415.8米,而我们现今所说的一里为500米由此可以推算出,在两千六百多年的城濮之战中,晋军“退避三舍”实际退了37422米,即37.422公里原标题:《文化山西:“退避三舍”到底退了有多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