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都江堰简介(都江堰简介李冰父子)
文/张良羽都江堰二王庙大殿门两旁,有一副治水对联:“深淘滩,低作堰,懿训昭垂,为准为则;湾截角,正抽心,仪型足式,无颇无偏”,落款:“丙戌年仲秋月,四川省都江堰流域堰务管理处处长
文/张良羽都江堰二王庙大殿门两旁,有一副治水对联:“深淘滩,低作堰,懿训昭垂,为准为则;湾截角,正抽心,仪型足式,无颇无偏”,落款:“丙戌年仲秋月,四川省都江堰流域堰务管理处处长张沅敬题”。


二王庙大殿,张沅亲书的治水对联郭庆忠供图对联编撰书写者张沅,名子聪,字沅,号应培,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十七日生于成都,1952年三月十九日逝于成都他是中国同盟会创会会员,“民国”四川省水利知事、四川工业实验讲习所所长、“民国”时期两次大修都江堰的主持者、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后都江堰的重建者、四川省水利局首任局长兼总工程师、四川省都江堰流域堰务管理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四川省高级工业学校教师。
张沅连续治理都江堰近40年,是都江堰有史以来治堰时间最长的“堰功”张沅的儿子张世龄子承父业,继续治理都江堰张沅父子因对都江堰的贡献,在20世纪40年代被都江堰流域的人民称为“当代李冰父子”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事迹被载入《四川省志·水利志》《都江堰志》《四川省玉溪河志》等。
如今,张沅治理都江堰的70多袋卷宗仍保存在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里

都管局存档的张沅治水卷宗少年立志,长大后要为民治水张沅父亲张亮儒,本是四川资州(今资中县)的一个贫苦种田人咸丰二年(1852年),资州遭遇特大洪灾,沱江泛滥,农舍庄稼荡然无存,张亮儒跑到山上的禹王庙内才幸免于难。
洪水退后,张亮儒步行到成都,投靠表兄陶诚真中医师,在陶诚真的药店当学徒10多年后,张亮儒开业行医,娶妻温氏,时年40岁夫妻俩育有长子张子聪(字沅),次子张子镛每年夏秋季节,张亮儒总要到都江堰流域各乡镇行医,救治遭遇疾病和洪涝灾的贫苦民众。
他每次巡医都带着张沅同行,想要儿子将来继承父业行医少年张沅虽然不听从父亲对他命运的安排,但父亲嘴里的那座禹王庙却成了他心中的圣地,大禹成了心中的圣人张沅告诉张亮儒,他长大后要学大禹为民治水张亮儒中年得子,所以在张沅21岁时就张罗着让张沅娶妻曾筠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初,23岁的张沅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通过了清政府举行的留日学生大汇考,获得奖学金,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土木系留学张沅告别父母妻儿,从成都出发,经重庆乘木船出长江三峡东渡日本木船经过三峡的空篌沱时,被波浪卷入漩涡中。
张沅和全体乘客与船工同舟共济,用竹竿、木板奋力搏斗突然,一阵风刮来,船老大赶紧升起风篷,木船顺水冲出漩涡,一口气飘了几十里,顺利到达下一个码头30年后,张沅在叠溪地震的废墟上重建都江堰时,无限感慨地对儿子张世龄讲述了这个故事:“我没有子承父业去行医,而你却子承父业来治水。
当年空篌沱的漩涡没有吞没我,就是要留下我们父子为民治水啊!”

张沅留学日本,是同盟会创会会员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夏,张沅在日本青山参加中国留日学生会议时,结识了在那里开办革命军事学校的孙中山,并加入了兴中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三十日,孙中山在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召集成立同盟会的筹备会议。
张沅联络中国留日同学参加这次会议,使得参加者90%以上都是留日学生与会者有原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军国民教育会等团体成员及全国10多个省的留日志士70多人同年八月二十日,张沅参加了孙中山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坂日本友人坂本金弥宅内召开的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孙中山演说革命宗旨与方法后,进行合组新团体讨论,决议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并举行入会宣誓,张沅成为创会会员张沅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深受导师土木系创始人古市公威教授的赏识和栽培张沅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在该校任教及深造。
在日本的9年中,他先后游历各地,考察水利、铁路、公路、桥梁等1912年,32岁的张沅回到成都,购置了少城包家巷82号房产,用来创办以发展四川工业和科技为宗旨的四川工业实验讲习所,自任所长同时,他还担任了四川省水利知事。
1913年,四川工业实验讲习所更名为四川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他还开办了女子职业学校、蚕桑学校他主张妇女放脚,组织了成都大脚会,在驷马桥立碑撰文,称“斯时妇人放脚中华图强之新纪元”,碑上刻有会员姓名首次大修,引进新材料和方法。
张沅担任四川水利知事期间,了解到都江堰自光绪三年(1877年)九月四川总督丁宝桢主持大修后,到1913年已有36年未大修他目睹都江堰渠首各工程遭到冲损,内、外江灌溉河道越淤越高,有的与稻田几乎相齐,水流混乱,灌区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一片凄凉,遂以水利知事的身份上书四川民政长(清亡后,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称为民政长;1914年5月,民政长改称巡按使——编者注)陈廷杰,请求政府核准大修都江堰,并提出大修工程分3年进行,共需款约30万元。
陈廷杰以都江堰事关民生为由,向北京政府致电,要求拨款大修都江堰,遂拉开了继1877年丁宝桢之后第一次大修都江堰的序幕陈廷杰会见张沅,面授大总统袁世凯签署的委任令,任命张沅主持都江堰大修工程委任令中提到:“清代学术未明,又不知利用水势”,“现在土木科学逐渐昌明,无论任何险工,皆能设法修筑。
该堰工程当谋彻底重修,以为一劳永逸之计不应因噎废食,不思改良”张沅双手接过委任令,向陈廷杰表示:“余自少年奢望为民治水,万难不辞”1915年,张沅作为简任技正(总工程师),被派驻灌县(今都江堰市)张沅带着从日本带回来的测量绘图仪器,与四川工业实验讲习所的学员苏崇孝、唐聪虞一行,徒步考察都江堰流域,为大修都江堰绘制出1:12000的《四川省都江堰外江流域淘工、埂工平面图》,标明了外江河道和大修工程的分布状况,都江堰工程由此结束无图整治时代。
张元主持的大修都江堰工程包括改变都江堰渠首分水鱼嘴的位置和分水角度,大修由鱼嘴堤坝向下游延伸而形成的分水堤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大修辅助工程包括护岸百丈堤、护岸坝马脚沱、溢洪人字堤、二王庙顺水堤、旁侧溢洪道平水槽。
大修延伸工程包括淘修整治都江堰流域流向外江右岸引水灌溉的沙沟河、黑石河、养马河,及流入成都平原的内江主要干渠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工程从灌县、温江分路施工张沅引进了西方的钢筋水泥等新型建材料和设计施工方法,过去许多防冲抗磨的难题都纷纷迎刃而解。
自此后,张沅长期担任都江堰流域堰务管理处处长1915年大修都江堰,张沅设计出了新型的杩槎、竹笼、干砌卵石、河方、木桩、羊圈等。

杩槎示意图

杩槎截流施工现场

杩槎截流杩槎主要用于内、外江进水口和其他堰口的截流,也可用来调剂流量,抢险堵口,挑流护岸,或搭交通便道。

护岸竹笼竹笼把分散的卵石聚为一体,既抗御洪水冲击,又能泄水,并适应河床变化。

干砌卵石示意图干砌卵石是不用粘合材料的石埂张沅测出其抗压强度为每平方厘米一吨,耐磨性能好,不但能抵御流速的冲击,而且有利于地下水从卵石缝隙中排出,减小土压推力河方是在河渠中清除沙石积淤使河身轴线顺正,主流归槽,减轻弯道激流冲刷,使水流畅通。
木桩用于水流湍急、河底严重淘刷之处。在分水鱼嘴基础下设有承重桩,在鱼嘴前设有防浪桩,护底防冲。

羊圈示意图羊圈为设置在分水鱼嘴和泄洪道飞沙堰的护底工程,是用木料做成的无底框架结构1918年,大修都江堰竣工后,张沅回到四川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在他的集资帮助下,一批青年考入勤工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前去法国留学,其中有来自乐至的陈毅。
再次大修,鱼嘴向前移动30米1923年5月,岷江洪水,灌县山洪暴发,淹毙人口无数,灌县城内行舟,都江堰渠首及灌溉工程遭受重创张沅又主持大修工程,再次改变了鱼嘴的位置和分水角度此次大修,一批从四川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成为技术力量。

叠溪地震后,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废墟四川省都管局供图1933年8月25日,四川叠溪发生7级地震,海子溃决的特大洪水彻底毁灭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重建都江堰的重担落到了张沅肩上他带领儿子张世龄及四川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的3名学生志愿者组成5人小组,去都江堰流域考察勘测。
1936年冬,张沅主持大修,将鱼嘴位置西移约8米,向上游移动约30米新工鱼嘴长约10丈,深入河底一丈,高出水面一丈五尺紧靠外江桥墩,深挖基础,安设地符,上用卵石混泥土浇砌成顺水流线型新工鱼嘴,同时加固百丈堤、金刚堤和飞沙堰。

铜标何斌供图在淘挖凤栖窝河床时,在原卧铁旁设铜质水平基点(又称铜标),上刻“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建设厅长卢作孚、水利局长张沅”等字,用作淘挖凤栖窝河滩地深度及修筑飞沙堰顶高的标准1936年4月8日,大修工程完工。
同年6月28日,四川省水利局成立,张沅被任命为局长张沅聘用丹麦工程师舒尔兹(Shulz),这是都江堰首次聘用外籍人士1947年,张沅卸任,到四川省建设厅工作1949年3月,作为建设厅官员,他验收了1948年度的都江堰岁修工程,这是他为都江堰做的最后一个工作。
二王庙大殿门上的治水对联,是张沅在1946年受四川省政府之命,用隶书字体写就的。他以四川省都江堰流域堰务管理处处长的身份,将都江堰的治水格言编入了对联。

卧铁何斌供图“深淘滩,低作堰”传为李冰治水六字诀“深淘滩”指都江堰每年岁修淘淤时,必须淘至内江凤栖窝山脚下的河床底部所埋的卧铁显现为止,使内江河床保持一定的深度这个卧铁的位置和深度,被张沅在3次大修都江堰的工程中改变了3次。
每次都有不少人给他建议:加埋一根卧铁,在其上刻“×年张沅制”张沅总是笑着说:“古来修堰者不计其数,何人留名?吾亦只修堰,留堰不留名”“低作堰”指飞沙堰不宜筑得过高,否则会影响其泄洪和排沙效果“湾截角”指河床弯段采取凸岸截角,与凹岸挑流护岸相配合,使弯道改得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凹岸的冲刷。
“正抽心”指遇到顺直的河段,河道岔沟多时,应疏深河槽中间部分,再利用水流冲大其过水断面,使主流改直,防止洪水冲刷堤岸“懿训”是好经验,“仪型”是良好的制度和法规,“足式”之意是足以作为完善的模式

张世龄在父亲张沅治水对联前留影子承父业,张世龄扩大了灌区张沅之子张世龄,1916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生于成都,1979年公历11月1日逝于成都1933年叠溪地震后,正读高中的张世龄辍学,跟随父亲为重建都江堰出力。

张世龄高中辍学随父修堰1936年清明节,都江堰放水祭祀典礼暨庆祝叠溪地震后重建都江堰工程竣工典礼同时举行,仪式格外庄严隆重放水庆祝典礼由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卢作孚司仪,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主持并致贺词四川省水利局首任局长张沅用一口铿锵高亢的四川话发令“砍杩槎”时,三声礼炮响起,顿时锣鼓喧天。
面对滔滔江水,两岸民众尽情欢呼蹦跳,有人沿江拼命奔跑,有人用小石子向流水的最前端掷去“摸水脑壳”,有人则争舀“头水”祭神张世龄情不自禁随着人群,如刚冲出杩槎决口的岷江春水一样,似脱缰野马沿江疯狂奔跑“继承父业为民治理都江堰”的志向,顺理成章地在张世龄心中扎根,使他为之拼搏一生。

张世龄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时的照片

张世龄获得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张世龄先后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土木系、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抗日战争期间,交大内迁至贵州平越(今贵州福泉市)1942年,张世龄毕业,是茅以升的高徒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后,张世龄回到都江堰工作,任四川省建设厅工程师、四川省都江堰流域堰务管理处工程科科长。
1944年,时任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一行参观都江堰时,张世龄以都江堰工程师的身份,用英语向来宾们介绍都江堰1946年秋,张世龄和张沅在二王庙大殿门前,参加了四川省政府为张沅亲笔书写的都江堰治水对联的揭幕仪式。
1947年,川西暴雨,都江堰告急。张沅父子不顾个人安危,数次在夜间身披蓑衣,手提马灯,风雨飘摇中站在索桥上观察鱼嘴情况。

张世龄任西康省水利局总工程师兼计划科科长时的照片1950年,解放军抢修都江堰时,张世龄负责工程技术指导同年,张世龄被人民政府派往雅安组建西康省水利局,任总工程师兼计划科科长,设计并负责施工安宁河流域一带的“长藤结瓜”系列水利工程。
1953年,张世龄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水利工作会议。1958年后,张世龄任四川省农田水利局、四川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工程师,为扩大都江堰灌区完成一个又一个设计和施工工作。

张世龄在玉溪河留影

张世龄(右一)在玉溪河工地上张良竹供图1967年到1979年,历经10年,张世龄担任四川省玉溪河流域水利枢纽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建成4.8公里的穿山引水隧道,至今跨流域灌溉着邛崃、蒲江、名山、芦山的良田人们称玉溪河灌区的清流为“生命圣水”。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张良羽提供)【张世龄诗作】游望江楼感怀(1978年秋)一儿时同窗重聚游,故人星散江边柳且喜霹雳开新宇,江楼辉煌茂竹幽二我来江楼六十秋,楼台为新梯如旧犹忆儿时滚梯下,只因身长一尺九。
三少年意气高斗牛,遨游江楼不知愁。负籍三省为学技,愿凿离堆引清流。四贫瘠西康山河秀,为兴水利细酬缪。高原深谷勤昼夜,病休再来望江楼。【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张良羽在玉溪河引水渠边留影张良羽,成都人,张沅孙女、张世龄女儿曾就读于成都18中高68级,下过四川大邑农村,后在四川省水利厅汽车队当过汽车修理工,在成都18中学担任过英语教师兼班主任师从古琴川派老一辈名家施淑宜(表姨妈)、刘兆鑫(表叔)、俞伯荪、喻绍泽、王华德等。
1990年,获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颁发的代表证书同年,与成都洞箫演奏家张新全的琴箫合奏获台湾五等奖四川增选会头等奖2001年,在美国洛杉矶贝尔班克成人学校读书寒窗16年,先后取得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艺术(中文研究、亚洲研究)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中文)学士、羚羊谷大学艺术副学士、洛杉矶市立大学音乐副学士学位。
2005年,在美国洛杉矶出版中国古琴CD专辑现任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理事、北美南加州华人写作协会会员、美国大学妇女协会会员、美国西海岸巴蜀琴馆馆主著有《都江堰的历史功臣张沅父子》(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文章散见于海内外报刊举报/反馈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居然可以这样都江堰简介(都江堰简介李冰父子)
1、定义/概念/含义: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2、作用:防洪、灌溉。…
-
奔走相告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怎么改)
1、成分残缺:上课铃响了,立刻跑进教室。可以选择补充主语:“同学们”或者“我”句子可以改成: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我立刻跑进教室。…
- 难以置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朗诵带拼音)
- 这样也行?荒岛余生(荒岛余生德爷)
- 学到了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 奔走相告旧唐书(旧唐书李白传原文)
- 墙裂推荐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课本原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