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吗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不取道旁李注音版本)
断句、解释及译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尝:曾经。 诸:众
断句、解释及译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出去游玩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子:李子折枝:压弯树枝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唯:只有(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信然:确实如此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棵李树长在路边,上面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的确如此赏 析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讲述了王戎准确地判断出“道旁李苦”的故事。
王戎自幼聪颖、性格洒脱,是“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一位 选文记录的故事,就发生在王戎七岁的时候作者先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也就是“王戎尝与诸小儿游”在游玩的过程中,突然遇到了一棵果实累( lei )累( lei )的李子树。
相对比其他小朋友争相摘取李子的行为,王戎的反应十分“反常”,所以也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询问之后,王戎才说出自己的判断,摘来李子一尝,果然如他所说 作者在文中通过间接描写其他孩子的表现,和直接描写王戎所说的话,突出王戎的观察入微和理智分析的行为特点。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六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内容大多记载东汉至东晋间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风貌和轶闻趣事,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门),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一百三十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有的很长,由此可见志人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
著有《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趣味拓展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很多名士的日常行为和奇闻趣事,其中不光写了王戎的自幼聪慧,也写了他为人吝啬的特点比如,书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王戎家中有一株李树,结出的李子皮薄汁多,甜美无比。
王戎拿它当宝贝,周围的人也经常向他讨要李子王戎并不想给,于是,下人就向他提议说:“大人,我们可以把李子卖给他们呀!”王戎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可是又想到:我的李子是难得一见的好李,如果被人买走,用核种树,不就白白便宜了人家?不好,不好!但是不卖,李子就要烂掉了,也不能换钱……。
王戎烦恼极了,最后,他竟想出一个“妙法”:先把李子中的核剔除,再加以出售于是,他拿着钻子一个一个地挑起了果核买了王家李子的人都好生奇怪,怎么这些李子竟没有核,等知道了原因,不由得失笑,都说没见过这么小气的人。
故事讲到这里,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卖李钻核”这个成语的意思了,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极端自私的行为。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速看体裁(体裁和文体)
四大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
-
怎么可以错过沈石溪(沈石溪动物小说大全免费阅读)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出生于上海,1969年赴云南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生活36年,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 不要告诉别人商山早行(商山早行拼音版)
- 太疯狂了渔家傲(渔家傲李清照拼音)
- 全程干货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曲歌词完整版)
- 新鲜出炉歌德(歌德学院)
- 庄子散文的特点包括什么是写景散文散文诗歌大全1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