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渡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太清]指天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渡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太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代“云”、“梦”本是二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大部淤成陆地,便并称云梦泽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中说:“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唐玄宗开元21年,张九龄为相,孟浩然与他多有交往这首诗意在通过张九龄而被引荐,但却毫无趋炎附势,阿谀权贵的媚态诗人十分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写了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而生的感慨曲折含蓄而又极有分寸地表达了干禄求仕之意。
开头四句,诗人似乎是在极为客观地描绘洞庭湖的自然景色:八月的洞庭湖波翻浪涌,水与岸齐极目望去,水天相接,上下一色洞庭湖浩渺的烟波笼罩了整个云梦大泽,而它的波涛却时时震撼着岳阳城但是,在这奔腾不息的怒潮,在这辽阔旷远、烟水茫茫的自然景观背后,我们又似乎分明可以看见诗人胸中的波澜,听到心灵深处的叹息。
人生多艰,前途茫茫,诗人那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理想岂非也象隐藏在烟水迷茫中的地平线,渺不可寻因此,诗人在对洞庭湖的描写中巧妙地倾注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者说这是诗人在特定的心境下,特定的氛围中,对洞庭湖的特殊观照。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经描绘过洞庭湖两种迥然不同的景色他认为两种不同的景色会给“迁客骚人”带来截然相反的悲喜之情其实,一个人在心情不同的时候,他眼前的景色也会因之而改观当然,孟浩然所写的洞庭湖没有范仲淹所写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萧然悲感;也没有范仲淹所写的“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喜气洋洋。
孟浩然抓住的是洞庭的“广”及“大”,烟水茫茫及波涌浪翻这与孟浩然当时不甘寂寞,心存进仕,而又无途可通的心境是吻合的因此,下面四句就将这层意思直言不讳的表述出来要渡过洞庭湖到达彼岸,可惜没有舟楫;隐居闲处,又觉于心不甘,有负圣明之世。
“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唯一的办法是什么呢?诗人没有回答,结论却在不言自明之中恐怕张九龄读了这首诗,也不好意思回避甘当舟楫的重任,负起引荐保举的使命吧诗贵含蓄求荐则更贵委婉太露太直则显出浅薄的急功近利的俗态。
诗人要保持他的人格,想不失清高风度,意思又不能不挑明,于是他只得苦心孤诣的借洞庭湖来传情了就诗而论当然是写得很高明的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越早知道越好琵琶行原文(琵琶行原文注音版标准)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
燃爆了宿新市徐公店(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 原创刘黑闼(刘黑闼为什么这么厉害)
- 新鲜出炉奥楚蔑洛夫(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一篇读懂马相伯(马相伯创办了哪些学校)
- 原创裴多菲(裴多菲的诗歌《我愿意》)
- 不看后悔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