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知道越好晁错(晁错是谁)
晁错 (前200—前154) 是西汉初期重要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他远见卓识,为汉朝提出三大奇谋——移民实边、以夷制夷和削藩策,直接扭转
晁错 (前200—前154) 是西汉初期重要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他远见卓识,为汉朝提出三大奇谋——移民实边、以夷制夷和削藩策,直接扭转了历史的走向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在我国的施政方针上,看到晁错之谋的痕迹。
然而,晁错因公忘私,善于谋国却不善谋身,最终落得个腰斩东市,三族尽灭的悲惨下场
就让我们跟随司马温公的脚步,进入《资治通鉴》的世界,领略一代政治家晁错的成败得失晁错,是颍川人,中国最后一批接受完整法家教育的学者汉文帝时,晁错以善于属问而担任任太常掌故在此期间,晁错弃法从儒,奉命去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受儒家思想。
学成归来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为博士由此,晁错成为中国第一批善于将儒学和法家学者相结合的政治家而正是这一特质,让晁错备受汉文帝青睐和看好但在汉文帝时,朝廷官位仍为汉初军功集团所垄断,即使是名满天下的贾谊也难获任用,更何况晁错?因此汉文帝将晁错任命为太子家令,让他辅佐未来的汉景帝。
在东宫,晁错和太子刘启一见如故,并被刘启亲切地称之为“智囊”。在太子的帮助下,晁错多次向汉文帝上书,写下了四篇不朽的政论文——《言兵事疏》 《守边劝农疏》 《募民实边疏》 《论贵粟疏》。
汉文帝之时,汉朝逐渐从汉初的凋敝和萧条中恢复过来,已经有了治世的苗头但不容忽视的是,汉朝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患首先,强大的匈奴经常侵略汉朝边塞,甚至经常杀到长安附近,给汉朝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次,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同姓诸侯国的势力逐渐膨胀,叛乱的威胁一直挥之不去;最后,由于汉朝的无为政策,导致富商巨贾的经济实力逐渐膨胀,他们巧取豪夺、侵渔小民,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对于困扰国家强大的这些弊病,拥有非常强烈爱国心的晁错可谓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因此,晁错首先向汉文帝进献《言兵事疏》,并提出制约匈奴的两大方针——移民实边和以夷制夷政策所谓移民实边,就是以优惠手段,吸引百姓移民于边境。
为了保卫自己家园,这些边民会主动与匈奴交战,可以免去从中央派兵的麻烦相比于秦朝时的强制性实边,晁错的实边政策会给予免罪、拜爵、免除徭役赋税等优惠政策相比于秦始皇的实边政策,晁错的政策更有吸引力为此,晁错还设计了入粟拜爵、重农抑商的政策,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所谓以夷制夷,就是争取与匈奴相敌对的游牧民族,与匈奴交战晁错首先分析了匈奴的作战方式,发现汉朝的步兵战术面对匈奴的骑兵战术,有相当多的劣势因此可以招募一些熟悉匈奴战法的胡人,从而以夷制夷最终,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移民实边政策,使边境人口大大增加,也大大加强了边境城镇的防御力量。
虽然汉文帝并没有采用以夷制夷政策,但是这项政策却在汉武帝手上发扬光大汉武帝将归降的匈奴骑兵、东胡骑兵编入汉军,最终为击败匈奴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移民实边和以夷制夷政策乃是远见卓识的奇策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我国的施政方针中,看到晁错智慧的影子。
虽然晁错警惕匈奴的入侵,但他更警惕于同姓诸侯国的威胁。因为相比于匈奴,同姓诸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腹之患。因此在晁错看来,如今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削藩。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继位,而晁错也正式迈入朝廷中枢,并在天子的支持下,获得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资治通鉴》中称 “错数请间言事,辄德,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虽然汉景帝对于晁错言听计从,但唯独晁错最重视的削藩之策,他却无论如何也不敢同意。
首先,汉初诸侯国(特别是刘濞的吴国)实力强大,若贸然削藩,可能导致对方狗急跳墙;其次,诸侯国国君与天子血脉相连,有骨肉相残之嫌但是晁错仍不死心,于是当他升任御史大夫后,竟公开在朝堂上提出,要对几个主要的诸侯国进行削藩。
景帝于是让公卿、列侯、宗室进行讨论,大部分朝臣都不敢发表意见很显然,朝臣们既不敢得罪皇帝,也不敢得罪诸侯,削藩问题实在过于敏感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遭致杀身之祸但是为了国家,晁错却完全豁出去了
经过这次会议,已经使得晁错站在了朝中大臣与诸侯王的对立面,一旦出现问题,晁错便会首当其冲,稍有不慎便会有杀身之祸经过晁错的一再固请,汉景帝最终松口,决定大张旗鼓地进行削藩政策听说晁错力主削藩,诸侯们皆恐惧不已,一时间舆论大哗。
晁错远在颍川的老父亲听说此事后,紧忙赶往长安,劝说道:“皇帝刚刚继位,你怎么能侵削诸国,离间骨肉,你到底想干什么?”对此,晁错坚定地说:“我做得没错,不如此,天子就没有尊严,宗庙就不安。”
父亲见儿子如此倔强,于是悲哀地说:“汉家安,而晁氏必危,我已经能预见你的死亡了!”最终,晁错的父亲服毒而死,并说:“我没有胆量看着家族的灭亡”最终,晁错的父亲一语成谶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带头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而他们打出的名号正是“清君侧”“诛晁错”景帝与晁错对于这场动乱显然是没有预料到的,甚至没有相应的准备景帝在和战问题上犹豫不决,但对于景帝而言,应该更倾向于和而正是汉景帝犹豫而软弱的心理,直接导致了晁错的死亡。
一方面,晁错的政敌袁盎不断在汉景帝面前诋毁晁错;另一方面,晁错也在祭出了一个严重的昏招,即“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也就是说,晁错让天子亲征,自己却坐镇长安将天子致于危险之中,晁错自己却坐享其成最终,汉景帝下定决心诛杀晁错,而可悲的是,晁错对此仍毫不知情。
第二天,晁错像往常一样穿着朝服上朝,准备讨论平叛事宜在半路上,晁错却被行刑官逮捕,并押送到东市腰斩而他的家人也受到牵连,全家数百口全部被灭族然而晁错的死,并没有让叛军就此罢兵,晁错白白送掉了自己的性命,成为了皇权的牺牲品。
而他的三大奇谋,却让汉朝强盛了440年
搜图编辑有很多人评论晁错,说他缺乏情商但在笔者看来,以晁错的聪明,岂能没有情商和保身之术但是晁错太有担当,进而因公忘私,奋不顾身地推行对国家有利的政策,最终送上了自己的性命在笔者看来,晁错是可敬的,是光辉的,是值得后世人学习的。
读了晁错的悲剧故事,不知大家是否有所感触欲了解更多历史的智慧,缅怀为国家统一大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可以多读读《资治通鉴》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1.3万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燃爆了粮食(粮食补贴怎么查询)
对于农民来说,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如何能拿到这笔钱,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粮食补贴申请流程略有不同,可根据当地政策申领粮食补贴。…
-
学会了吗航天发展(航天发展股吧最新消息)
航天发展2021年12月21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中披露,截至2021年12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6.3万户,较上期增加1.36万户,增幅达9.09…
- 干货满满火烧云(火烧云第二天是什么天气)
- 干货分享冰心(冰心最喜欢的名言)
- 干货满满虽有嘉肴(虽有嘉肴的道理启示)
- 没想到信天游(信天游钢琴曲教学视频)
- 这都可以师说(师说要求全文背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