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口诀顺口溜)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也称“散文八大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也称“散文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为便于记忆,民间有诸多顺口溜流传:“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韩柳欧三苏,曾巩王安石”;“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曽王”;“韩柳加欧阳,三苏并曾王”等还有联想记忆法:“一个叫三苏的人在柳树下拱石头,汗如雨下,然后休息。
”简单地说,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先后掀起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欧阳修、三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曾巩、王安石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明朝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章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遂始于此。
明朝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朝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此,文人写文章学习的对象就是这八个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先看“唐二家”,韩愈和柳宗元“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千古名言,就出自韩愈的《马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则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之言从中可看出他们“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文章风格。
在此之前,文坛以骈文为主,很多经典作品都讲求对偶、排比等手法,言辞要华丽、形式要工整,连政府公文也如此长此以往,导致很多讲求形式而忽略内容的作品出现,言之无物,无病呻吟为此,韩、柳从改变文章形式入手,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师法先秦两汉的古文,抛弃骈文形式,注重质朴语言的表达和文章内容的沉淀,从根本上扭转了文风。
再说“宋六家”,三苏和欧曽王六人皆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骨干力量当时, “西昆体”等浮靡文风大行其道,使文章软弱无力、言辞华丽、内容空洞于是,王安石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欧阳修继承“文道合一”“文以明道”,苏洵、苏辙“史论纵横”,苏轼提出诗文应“有为而作”,曾巩弘扬中正平和之气,他们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对当时的文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
另外,八大家都有政绩在身比如,苏轼从京城到杭州,再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凡是他去过的地方,都造福一方百姓;再比如,王安石主持变法,致力振兴国家颓废的局面;又如,韩愈在朝为官时,直言进谏,写下“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忠言……他们用文章来宣示自己的理想,又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初心。
可以说,古代士人修齐治平的理想,他们都做到了,无论是从其不朽的文章来说,还是对文风的变革来讲,抑或是对家国贡献来论,八大家成为士人的楷模当之无愧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原创蜀道难(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贴在门口的化学元素符号对联为寝室增添了几分节日气氛 @辅导员蜀黍 图“Ag Zn Na F Ga Hf Mg”“Re Sg Tc Au As Sc Ti”,这…
-
难以置信蜀道难(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蜀道难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
- 干货分享窦桂梅(窦桂梅老师的教学理念)
- 这都可以光阴(光阴之外免费阅读)
- 一篇读懂《诗经》(《诗经》里面的诗歌)
- 太疯狂了《诗经》(《诗经》里面的诗歌)
- 一看就会陆贾(陆贾隋何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