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可以这样浣溪沙苏轼(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
其主要作品有《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等等。
《浣溪沙》这首词,选自六年级语文书最后古诗词诵读部分的第九首古诗词诵读部分收入了十首古诗词,是让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插图用学过的古诗词学习方法来积累更多的诗词下面跟随杜du老师走进这首词,感受清泉寺优雅的风光,体会诗人那豁达乐观的性情。
首先看看作者资料吧!
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其中苏轼的影响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其主要作品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等等。
二、古诗注释浣溪沙:词牌名蕲水:在今湖北浠水一带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之中萧萧:这里形容雨声子规:杜鹃鸟无再少: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尚:还。
三、理解诗意游历蕲水清泉寺,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傍晚萧萧细雨,寺外传来杜鹃鸟的啼叫声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再发出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感慨了。
四、写作背景《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贬官黄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词,词牌浣溪沙下的“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简要地讲述了当时的写作背景,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这首词,是在苏轼游览清泉寺和兰溪的时候写下的。
据《东坡志林》记载黄州30里外是沙湖,苏轼在那里置办了一块田地。
但是因为来回照看田地而生病,所以找了一位叫庞安常的聋人医生给他看病,这位医生虽然身有残疾,但是却才智过人,被苏轼称赞为异人苏轼病好之后呢?约庞安常一起游览清泉寺,寺院紧挨着兰溪,溪水向西流去,所以苏轼即兴作词一首,两人还喝了很多酒,很快活。
五、分析全诗。词的上阙,廖廖几笔便勾勒出暮春兰溪雨后的景色。首句写兰芽很短,但状态是浸溪,透露出一股生机和活力,而且兰芽茂盛,可能正与兰溪的得名有关。
第二句写作者漫步于溪边,看到沙路非常清洁,说明兰溪十分清澈和干净这个“净”字,突出了沙路的干净和兰溪的清澈紧接着作者又写了雨声和杜鹃鸟的叫声,这是暮春时节的季节特征,同时也是作者心情的一种写照因为当时苏轼被贬官,他遭受了人生的打击,觉得自己无法实现远大抱负,于是自己买田种地,但在这样一段时间里,他觉得灰心失望。
所以听到雨声夹杂着杜鹃的叫声时,这种复杂忧愁的情绪,便从笔端自然的流泻出来了可是词的下阙却冲淡了这种悲伤的气氛,先是以一个反问句为开端,紧接着说门前流水尚能西,由于中国的河流多数都是自西向东流的,兰溪却是向西流,于是诗人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六、中心思想这首词描写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词人即景抒怀,表现了自己不服老,执着生活,豁达乐观的性情七、写作特色词的最后一句与白居易的诗有关,使用一个典故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中“黄鸡催晓丑时鸣”,白居易的诗感慨黄鸡催晓,朱颜易老,充满了忧伤。
而苏轼在这里则反其意而用之,“休将白发唱黄鸡”,就是劝人不要自怨自哀,不要在哀叹中老去,毕竟“谁道人生无再少”,此时整首词的调子已经转为激昂上阕中的丝丝愁绪已被大大冲淡,整首词从写景到舒怀,运笔流畅,自如用典,自然无痕迹。
整首词描绘出清新淡雅的景致,又蕴含深深的道理,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所以这首词被成为一篇佳作关于本诗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和好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喜欢老师的文章,请给老师点赞、转发、收藏,谢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杜du老师#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燃爆了泊(泊秦淮古诗带拼音)
众所周知,大李杜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可以和大李杜相比,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姓氏,小李杜同样有大李杜那种心怀天…
-
燃爆了竹石(竹石古诗带拼音)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干货满满再别康桥(再别康桥的康桥是哪)
- 真没想到不由自主的意思(情不自禁的正确解释)
- 硬核推荐天下第一泉(天下第一泉是谁命名的)
- 深度揭秘帷幔(帷幔紫是什么颜色)
- 学到了吗贞观政要(贞观政要任贤第三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