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盲道(盲道是什么样子的)
央广网北京9月5日消息(记者王晶)这些年,全国不少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都在提速,的确便利了不少盲人出行不过,随着近日内蒙古赤峰一盲道被设计成“十八弯”事件的不断升温,有
央广网北京9月5日消息(记者王晶)这些年,全国不少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都在提速,的确便利了不少盲人出行不过,随着近日内蒙古赤峰一盲道被设计成“十八弯”事件的不断升温,有关盲道不畅的问题又再引热议道路,是城市的门面;盲道,是城市的良心。
盲道铺得好不好,盲人最有发言权记者就此采访了数位盲人朋友,一些城市的盲道到底真“帮盲”吗?他们当中近8成人表示,很少使用盲道,仅作为前行的小部分参考,无法完全依赖即使在盲道上,也需小心翼翼,不敢大胆向前,因为有时走着走着就会遇上“抢道”的变电箱;而更多的,是部分民众无障碍意识薄弱,有的车主索性将盲道当成停车线……。

盲道距离草坪太近,不达标(受访者供图)不少盲人表示 对盲道“敬而远之”除了被绕井盖、变成“停车位”等这些常见问题,往往是一些不被注意的细节最能决定盲道的体验感对于这一点,宁夏盲人大学生黄莺有太多委屈和不解想要倾诉。
黄莺是全国首位通过普通高考考入211院校的盲人考生最近她在宁夏某地实习,走过一段盲道时,发现自己总被盲杖打到,或找不到盲杖的落脚点,“盲道修得距离草坪太近了”她几乎带着哭腔在讲这件事情,这样的设置,必然导致像她一样的盲人缩小盲杖所扫的范围,“左手边就是人行道,方向感也会同时错乱,很容易摔在草坪里。
”但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挑战”黄莺说,还有的盲道中间被插上了电线杆,有的盲道绕着树木建,让盲道任意拐弯,“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跟着它走,内心就会很慌乱,不知道会被带到哪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常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对于盲人来说,实则是过不去的深坎。
另外一位盲人和黄莺有着相似的经历,曾被电线杆上的电线直接卡了脖子,“我躲过了脚下的障碍物,却躲不过半空中的障碍物,太危险了”实际上,我国的盲道分两种,一种是行进盲道,由条形引导砖铺成的,特点是笔直;另一种是提示盲道,由圆点提示砖铺成的,用在盲道拐弯处。
黄莺与几位盲人朋友告诉记者,他们只有在指向性特别强的情况下,才选择走盲道,“如果没有提示,它始终就是一条直线,属于废道”他们很失落,现在很多城市对于盲道的保养并不到位,有些圆拐点模糊掉了,也无人过问“大部分盲道并未明显凸出于路面,到了冬天,穿上厚一些的鞋子,就无法感受到盲道的准确位置。
”黄莺说但这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问题,到了交通、人流密集的市区,盲道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盲道经常会塌陷只有盲人走的话,不会造成那么大问题”中国盲文出版社编辑腾红雨,两三岁时因病致盲,他向记者吐苦水:“现在有的盲道‘身兼数职’,有的成了商家卸货专用道,甚至成了店铺广告专用栏。
当下,共享单车占据盲道的现象更是亟待疏解”他常和盲人好友们调侃,如今的盲道很“忙”,除了盲人什么都有

由于被其他车辆长期占据,北京某条路段盲道已出现破损(央广网 王晶 摄)不少城市仅为满足人行道的规范 敷衍铺盲道奇葩盲道屡见不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根源到底在哪儿呢?“不仅在于缺乏统一规范,同时也在于缺少有力的监督者和纠偏者。
”这是记者从不少盲人群体组织那里得到的答案后天失明的程东财,一直积极推进盲道建设工作,现为浙江省衢州市盲协主席,他对此观点表示赞同“说实话,有的地区盲道是建起来了,但变成了面子工程,根本没人管,也不能用。
”2017年,中消协和中国残联发布《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无障碍设施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与法律责任等均作了详细规定,但由于缺乏强制性,致使无障碍设施在一些地方成了摆设。
对于这一点,程东财感触最深作为县政协委员的他,此前曾向政府提出,要在县城市中心广场至玉屏公园路段新建一条盲道,但提了三年,当地相关部门一拖再拖,“说广场没有完工,要等一等”程东财说,这实际上只是要做一个“箭头指引”的事而已。
而至今未得到落实,根源还在于盲道的管理体制上,他也很无奈盲道建设,牵涉多个职能部门,彼此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管理,这使得很多盲道的整改修建更是难上加难不仅程东财的家乡,他直言,国内很多城市对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和管理是多部门负责。
比如,城市盲道的规划建设由住建部门主管,主干道市管,次干道区管,而盲道被占则要找综合执法局最为关键的是,如果出了问题想投诉,残联只能负责协调,但没行政处罚权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胡刚一直从事城市规划工作,他谈到:“总体上说,城市建设中对盲道建设是不重视的,一些城市不得不按照新建人行道必须设置盲道的规范要求才做的,很多是应付一下,所以碰到一些问题就尽量避开。
”

北京某路段,盲道遇井盖绕行(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盲道不畅 折射无障碍“意识盲区”部分民众“无障碍”意识薄弱,也是盲道很“忙”的主因之一最近又发生的两件事,让盲人小伙周昊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颇为愤怒他于9月3日去一位老主顾家调琴,正走在盲道上,后面突然出现一辆电动三轮车,他听着像是后座拉着客人的样子。
“你知道吗?他在盲道上载着别人,竟然还不依不饶地让我为他让盲道!”还有一次,发生在城市地铁里早高峰时,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将导流的栏杆直接放在盲道上周昊雨拿起电话要投诉,结果对方直接反驳说:“你投诉无效,这是为了保证大部分群体安全,只能牺牲你们了。
”随后又补充道:“如果你们想坐地铁的话,可以打电话让工作人员去接你们”而除了这些无障碍意识欠缺的部分市民,市政部门管理下的路口红绿灯,对于盲人的提示意识也并不友好程东财说,他家位于开化县最繁华的地段,但过马路时从没有红绿灯声音提示,他常常跟着感觉走,“司机很少看是不是有盲人,有几次被刮倒在地,这些年连盲杖都折了好几个。
”但即使有的城市有红绿灯的声音提示,仍有时间限制黄莺理解程东财所言,“由于扰民,这个提示音在天还没黑,就因扰民而被强制关闭,那样我们就不能出门了”这些都不是个例设置无障碍设施是城市文明的表现,曾有不少盲人协会组织为此呼吁。
如果每一个人都从身边的小事表现出关爱,比如停车时都自觉一些,那么这些对于常人来说是举手之劳的事,就会使盲人的出行容易很多提倡多让盲人参与公共场所盲道改造、验收异于常人的生活、不便利的出行,很容易让这个群体更加封闭,如同城市中的“隐形人”。
一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的视力残障人士多达1700万而数量如此庞大的盲人群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见到“这就像一个死循环,无障碍环境不好,他们就不出来;他们不出来,也不会知道无障碍设施建设到什么程度了怎么改善?”一位康复科的医生曾这样说道。
实际上,为了保障盲人的出行权利,早在2001年,我国就颁布实施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就明确规定,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化带等障碍物0.25—0.5米处,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等;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占用盲道。
这些问题,也不难解决,但最终缺乏的,还是执行力和监督力黄莺等盲人建议,希望参与建筑设计的施工单位按照无障碍标准手册去建设,尤其是涉及公共空间的市政公众场所,可以尝试在验收时让盲人参与体验或者规划设计;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各扫门前雪”,要形成联动机制与合力,加大惩罚力度。
也有盲人提议,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如日本就将现代高科技运用到盲道中,如将IC芯片置入盲道或墙面内,当持有接收末端的视障者接近时,就会接收到道路说明等信息“这些实践起来并不难”胡刚觉得,当目前盲道建设不再止步于道路验收的冰冷规定,而是按需而设,拓宽其功能,“盲道”才能改变目前“盲目之道”的尴尬。
举报/反馈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墙裂推荐盲道(盲道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小编将继续向大家介绍有关无障碍设施的常识,告诉大家什么样才是规范达标的盲道和扶手。…
-
学到了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是哪首诗)
每日坚持一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宋·邵雍的《山村咏怀》释义: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
- 满满干货杨廷和(杨廷和为什么杀朱厚照)
- 燃爆了锁麟囊(锁麟囊是哪一派唱腔)
- 学会了吗鸟人(鸟人吉克隽逸戴佩妮完整版)
- 墙裂推荐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意义和影响)
- 速看狼来了(狼来了的故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