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万万没想到王进喜的故事(王进喜的故事简介概括)

他以铁人形象、以铁人精神,知难而进、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敢为人先,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万万没想到王进喜的故事(王进喜的故事简介概括)

 

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他以铁人形象、以铁人精神,知难而进、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敢为人先,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王进喜为什么会成为铁人呢?

一、苦难的岁月磨砺出钢铁般的意志王进喜生于旧社会,历经苦难的锤炼他于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为了活命,6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后来,父亲的眼疾越来越厉害,单靠乞讨已不能维持生计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王进喜不得不给地主家放牛但就算是这样,王进喜和父亲也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王进喜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困窘中度过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

他不甘压迫,奋起反抗,但也常因此而受到惩罚带他的师傅很帮他,还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正是这种苦难的经历,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的精神

二、以艰苦创业的干劲打造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后,焕发出无穷的自豪感和创造力从1950年春天成为我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开始,王进喜就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他曾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

”在艰苦的钻井生产实践中,他养成了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大公无私的思想1956年 4月29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王进喜担任了贝乌5队(1205队前身)队长,带领贝乌5队在当时的国家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优质快速钻井”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

同年10月,王进喜到新疆克拉玛依参加当时的国家石油工业部召开的现场会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把一面“钻井卫星”红旗颁发给他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则被誉为“钻井闯将”

三、以勇于牺牲的拼搏形成伟大的铁人精神1960年,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豪言壮语3月25日,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到了萨尔图车站。

下了火车,他不问吃住情况,而是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石油大会战在极端困难和恶劣的环境中展开了钻机是王进喜带人运到井场的,也是他和钻井队的同志们竖起来的。

没有吊车?没有拖拉机?汽车也不足?不要紧!可以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四天搞定!没有打井用的水?不要紧!附近的水泡子不是有水吗?可以破冰取水!没有大型工具运水怎么办?不要紧!可以用脸盆端、水桶挑!

4月19日,55井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首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之后,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的腿不幸被砸伤,但他仍然坚持在井场工作当时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

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来压井喷,最终降服了这头怪兽!有一次打试验井,王进喜废寝忘食连轴转,刚端起饭碗便靠在钻杆边打起盹来大家劝他多保重身体,他却说:“我早就豁出去了,只要上午拿下个大油田,哪怕下午倒在钻台上也痛快,也值得!”。

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铁人”王进喜带领钻井队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这首曾经被毛泽东引用过的诗歌,是铁人王进喜在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中,以生命的底蕴吼出来的由此形成的铁人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四、以公而忘私的标准对自己及家人铁面无私王进喜一生严于律己,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创造了许多奇迹,但王进喜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对工人及其家属关怀备至,对自己和家人却严格要求,表现出铁面无私、铁石心肠。

王进喜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领导干部,革命本色始终不变他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1964年年底,他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并代表工人做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从北京回来后,他依然保持谦虚谨慎的习惯,说,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工人的实际问题,成为大家的知心朋友。

他看到天冷时工服不保暖,工人挨冻,就到缝补厂建议把棉工裤后腰加高加厚,给工人做皮背心和皮护膝钻井生产、生活特别是住房、吃粮面临困难时,他利用工余时间带领职工和家属开荒种地,烧砖、割苇,盖“干打垒”住房,让工人和家属“吃饱肚子去会战”,“回来有个窝”。

铁人王进喜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铁人家是个大家庭,全家10口人,弟妹子女还要上学为了维持全家生计,王进喜叫老母亲管账,精打细算过日子会战工委和各级党组织都想尽办法对困难职工给予补助,像王进喜这样的情况可以享受每月30元的"长期补助",但王进喜自己从来不花,他把这些钱都补助给困难职工了。

大队派人给他家送去猪肉和面粉,他都一律拒收工人们想把他家铺炕用的苇草换成席子,他老母亲也不让铁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上级为照顾他,给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车王进喜自己很少坐,就用它来给井队送料、送粮、送菜,拉职工看病,完全成了公用车。

可老母亲病了,是铁人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去卫生所与他的爱人同期来油田的家属多数已转成正式职工,他的爱人却一直是家属,在队里烧锅炉、喂猪他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为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公仆形象。

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患胃癌而永远地离开了,年仅47岁王进喜一生处处表现出铁人的秉性,心系钻井,魂系石油,为国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铁人”,这个掷地有声的名字,是对王进喜一生的准确概括铁人王进喜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标识,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写照,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怀念和纪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