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一篇读懂经天纬地曰文(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谥号、庙号、年号联系到一起,比如汉高祖是庙号,隋炀帝是谥号,乾隆皇帝是年号。

一篇读懂经天纬地曰文(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谥号、庙号、年号联系到一起,比如汉高祖是庙号,隋炀帝是谥号,乾隆皇帝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用谥号,后来用庙号多,到明清年号更深入人心。

谥号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一般用干支称呼,如盘庚、帝辛到了周朝才开始有谥号,到了秦朝,始皇帝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遂废除谥号,想以二世、三世来称呼(类似于西方的君王称呼)到了汉朝谥号又重新开始施行谥号一般分为三类:。

1.表扬性的 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 步纲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智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布得执义曰穆

比如说汉武帝指他威强睿德,汉文帝指他经天纬地,汉献帝指他聪明睿智2.批判性的 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比如周厉王,汉灵帝,隋炀帝3.表示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过遭忧曰愍<min>。

比如25岁便去世的汉哀帝更多谥号详见《逸周书·谥法解》庙号到了唐宋时期,一般用庙号(也有用谥号的,比如唐哀帝),主要原因就是到了唐宋时期,皇帝的谥号变得非常长比如唐玄宗,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再比如赵匡胤,谥号为英武圣文神德皇帝。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严格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

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世宗是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中宗、圣宗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肃宗有中兴意愿却没有成功,有心无力

;宪宗、宣宗、景宗有功有过;宁宗过于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为人好玄虚(李隆基虽然庙号带贬义,但其功绩过于卓著显赫,因此谥号为褒义);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

度宗、定宗、顺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惠宗治国无方,江山残破;僖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明清多使用年号,到了明清皇帝谥号越来越长,而像是圣祖、太宗、世宗庙号虽然也在用,但远没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耳熟能详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到了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乾隆皇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