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俞伯牙(俞伯牙怎么读拼音)
自从上次看过钟子期墓,一直惦记抽时间来固镇找找俞伯牙墓,利用半天的休息时间,骑上我的大玩具车,顺着国道一路奔向固镇湖沟方向。固镇现在宣传造势,搞
自从上次看过钟子期墓,一直惦记抽时间来固镇找找俞伯牙墓,利用半天的休息时间,骑上我的大玩具车,顺着国道一路奔向固镇湖沟方向。
固镇现在宣传造势,搞得有声有色,叫“汉兴之地,胜利之城”汉高祖刘邦在此设立谷阳县,北魏太和年间改设谷阳镇,后演变为固镇高帝五年(前202年),著名的“垓下之战”发生在该县境内,开启了汉王朝400年基业,也留下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动人故事。
我走的是去固镇的老国道,基本是顺着京沪铁路旁边。这条路许久没走过,林荫大道,车辆不是很多。
从刘集路立交桥转向西行。
这一路都是晾晒粮食的,稻谷和玉米,新修的道路相当好,就是被挤占得不敢快跑。
307省道,梧桐树遮天蔽日,跑起来真爽!不一会到杨庙。这地方很多年前来杨庙中学听过陈美英老师的公开课,当时我还开着我的第一辆汽车桑塔纳。
从杨庙直接顺着乡道往湖沟方向,这一路看到的全是路边晾晒的玉米,开来固镇这里的农民秋季主要是种玉米。
北方农村的房屋都很宽大单一,没啥样式,道路也都是横平竖直,摩托车走这样的路实在轻松。
路上也经过一个大桥村,连桥上都晒着粮食。基本上只要稍微平坦开阔点的地方,全是金黄的玉米。
这里有个湖沟镇十里村,我所要找的俞伯牙墓就在这个村附近。
我看到村子中间的路边有个弹琴的雕塑,于是就把车停下来,前去看个究竟。今天出马,我特意没挂边箱,这样跑起来轻巧一点。
原来这里是个伯牙文化园,远处有个伯牙抚琴的雕塑,中间的道路全被玉米棒占据。
我上前和这个带草帽剥玉米的大叔攀谈,我问他今年的收成,玉米价格怎样?他一边剥着玉米皮,一边和我说,今年雨水大,玉米减产,估计块把钱一斤。至于十里村的由来和伯牙墓,他也都一一告诉我。
我翻过小桥,走到后面溜溜,这位气定神闲弹着古琴的老人就是俞伯牙。
伯牙(前387年—前299年),伯氏,名牙,后讹传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明代,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由于汉阳话“子期遇伯牙”中的“遇”与“俞”读音相同,都是去声,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
”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伯牙也就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由于《警世通言》影响巨大,俞伯牙这名字越传越远,遂以讹传讹了遇、俞二字读音难辨,乡人口音重,读时音调还会尖声上扬,很有特点,作为苏州人的冯梦龙当时不听走音才怪。
至于“名瑞,字伯牙”也者,当为“小说家言”而在此之前的《列子》与《荀子》、《史书》、《琴操》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
园子里杨柳飘飘,还有条小河,河塘里悠闲地游着几只鸭鹅,就我一个人走着看着,头顶忽然飞过一架无人机。
知音亭前的小道旁,都有关于伯牙子期的传说的介绍牌匾。
原来这里还是个码头,看地图十里村北边是浍河。
聚贤亭里有古琴一架,琴上有鸟屎若干。
亭台花树,曲径桥廊,这北方的村落倒有江南的小景。
我一一看过桥头的匾额,湖沟这里还真有不少名人,我以前只知道湖沟烧饼。
看完文化园,颇有收获,路边两位老人在看我的摩托车,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电驴子,我惭愧,老人还留我吃中午饭,北方人的厚道淳朴,一如这满地的玉米,一览无余!
辞别老人家,驱车继续前往几里地外的目的地。
不远处有个小圩村,伯牙墓就在村子的北首。
见到文物保护碑,还只是县级保护。车子可以顺着二百米的墓道,一直骑到墓前。两边都是刚收割完的玉米地,地势平坦,哪来的香山呢?
伯牙墓,在今固镇县湖沟镇西南十里村北,西与宿州市永镇乡比邻相传当年伯牙访贤,沿汾洪江而下,至固镇县湖沟镇西南的下集贤村时染疾不治,葬于固镇县湖沟镇西南十里村北,现香山庙遗址北处伯牙墓所在地留存高古堆两座,高出四周地面二米左右,北面的古堆为伯牙墓,南面的古堆为香山庙遗址,两处遗址是县文保重点单位。
墓碑是古琴造型,估计修的时间不长。墓志铭上写道: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后查证:为迎接2012年度全国古筝大赛的到来,湖沟镇于2012年3月10日开始对俞伯牙墓观光区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改建投资128万元,全长3公里的十里至香山庙道路已改造完成,墓周边便道铺设、园林绿化、停车场建设也已基本完成。
湖沟镇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客的到来
伯牙葬于安徽省固镇县湖沟镇十里村香山自然庄,这个地方既不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域,也不是晋国的国域,为什么伯牙会葬于此?伯牙(据推测为公元前551-403时期人)晚年辞官乘船由汾洪江(春秋时期名为涛江,上接河南登封上集贤村,下通淮河)顺江而下,到达香山附近隐居下来,距香山不到一公里便是当时著名的王家码头。
(现为十里码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65岁的伯牙便找了算命先生为他卜了一卦,说“你是圣人,我算不出你具体什么时候死,你为琴仙,你回去弹琴,弹至弦断便是亡期”,伯牙半信半疑,回家后,伯牙终日弹琴,也十分小心,连弹了99天,到了晚上,伯牙十分高兴,心想这样下去我寿命长着呢,于是开怀畅弹,将自己一身之作悉数尽弹,突然琴弦断了。
伯牙吐了一口鲜血,不多时便离开了人间这一天是三月初二(有十里村人保留的古书记载),连弹了99天,九九归一用佛学的观点为功德圆满享年66岁
在《列子》和《吕氏春秋》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兮若泰山”。
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一曲古流水,千载以来,牵动人们多少情思。相传先秦时期的琴师俞伯牙在荒山野岭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他琴中蕴含的真意:“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喜地感叹说“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这个南面土堆和空地,就是香山庙的位置。
上文说到的钟子期病逝后,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田野上的风吹过收割的庄稼地,俞伯牙已长眠在此二千多年了……传说的真伪已不重要,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还回荡在耳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附录: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其中不乏相互知音者,这里,我们就将列出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在莫逆之交的情谊和同声共气的知遇中,去品味一下中国古代文化人的才情与友情。
1、刘禹锡与白居易 刘禹锡,字梦得,早年与柳宗元交往密切,人称“刘柳”,后来与白居易交谊深厚,并称“刘白”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岁宝历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返回洛阳,白居易也正好从苏州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赠刘禹锡,对刘禹锡被不幸贬职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白居易听后称之为“神妙”之句。
2、 李清照与赵明诚 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 说起古代文坛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但如果说到志同道合的夫妇,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李清照和赵明诚 李清照赵明诚携手游赏相从赋诗,在创作上也相互砥砺,毫无疑问地,这样的生活氛围对李清照在词学上取得突出成就有非常大的帮助。
赵明诚亡故后,李清照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诗词,终生追念着和赵明诚一起度过的二十九年美满知心的生活3、纳兰性德与顾贞观 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满洲最杰出的诗人,清代第一词人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苏人。
康熙十五年,顾贞观四十岁,容若二十二岁,容若为相国长子,顾贞观一介寒儒,但容若一向扶困济贫古道热肠对境遇坎坷的落魄才士一腔真诚平等接纳,与顾贞观更是志趣相投相见恨晚,慷慨挥洒写下传诵不衰的《金缕曲·赠梁汾》。
词中率真地表露了对荣华利禄的冷眼蔑视、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和对高尚情操的执着追求,同时披肝沥胆地表达了对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挚友情他们相互倾慕彼此的才华和品格,文学见解和创作上也十分契合,二人的“性情说”是清初词坛上的重要文学主张,他们二人作品风格也相似,一样真纯清新。
4、李白与杜甫 李白,唐代大诗人,世称诗仙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晚去世八年,唐代大诗人,世称诗圣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与杜甫齐名,号称李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的交情也尤为深厚,二人中年时在洛阳相见,结为知交,此后长期分别几乎没有机会重逢,但两人的友情却历久弥珍,杜甫怀念亲友的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写下了不少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
5、苏轼与黄庭坚 苏轼,北宋文坛第一人,诗文俱佳,同时又是著名的书法家 黄庭坚,字山谷,比苏轼小八岁,早年出自苏东坡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但与苏轼交情深厚,文才与苏东坡齐名,同时书法成就与也相并列。
两人在京城为官时经常诗酒唱和,其乐融融黄庭坚老家盛产双井名茶,他得到后马上分送给苏东坡,并写诗相赠苏东坡作画黄庭坚也有题画诗赠送,苏轼病逝后黄庭坚十分怀念,写有悼念苏轼的诗苏轼黄庭坚都名列于宋代书法四大家,又都情性放达,熟不拘礼,互为戏言成为文坛韵事。
6、韩愈与孟郊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文才出众,倡导古文运动,诗文风格险怪,自成一体 孟郊,字东野,性情狂放耿直,与韩愈交情深厚孟郊有许多诗都表示对韩愈知遇之情的感激与敬意孟郊亡故后,韩愈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7、辛弃疾与陈亮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稼轩 陈亮,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 辛弃疾和陈亮相交于风雨飘摇的南宋孝宗年间,都是力主北伐收复山河的积极倡导者,并且都上书主张抗金救国,相同的爱国主义情操是二人友谊的基石,同样文武全才,同样才气横溢。
8、皎然与陆羽 皎然,唐代第一诗僧,世居湖州,著有诗歌评论集《诗式》 陆羽,字鸿渐,湖北竟陵人,《茶经》作者,民间尊为茶圣 安史之乱后陆羽避难来到湖州,结识皎然,开始了一段长达50年的僧俗忘年友谊,陆羽在皎然的引见下,结交了江南名士刘长卿、颜真卿、李冶、张志和等人,并帮助陆羽完成了《茶经》的写作和各地茶叶的考察工作。
建中年间,陆羽远赴江西上饶开山种茶,皎然想念陆羽,不顾自己已70高龄,亲自到上饶邀请,陆羽也随皎然重回湖州,不久后皎然圆寂后来陆羽病逝,也葬在杼山,坆茔与皎然的砖塔隔山相望9、王维与裴迪 王维,唐代大诗人,精通音律书画,27岁时因为侫臣李林甫执政,他隐居终南山,在蓝田建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裴迪,比王维小15岁,青年时期与王维一起居住在终南山,互相唱和,他们两人的《辋川集》五言绝句,被后人所推崇,在艺术造诣上几乎超凡入圣了 由于志趣相同,裴迪的诗风格意境都与王维十分相近,王维的名作《竹里馆》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裴迪的同名诗中写道“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另外,王维的《辛夷坞》和《漆园》,裴迪都有同题目同体裁的诗10、欧阳修与梅尧臣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八大家”之一。
梅尧臣,又称梅宛陵 两人的交往从诗文革新运动开始,欧阳修是诗文革新领袖,而梅尧臣是积极拥护者,欧阳修《六一诗话》中对梅尧臣的文学主张十分赞同庆历元年梅尧臣到湖州担任税监,欧阳修专门设宴饯行,梅尧臣写了《醉中留别》诗相赠。
不久后,欧阳修被贬,梅尧臣也专门寄诗劝慰好友两人在飘浮尘世的聚散离合中总是相互挂念着 梅尧臣曾采了家中的银杏不辞千里寄给欧阳修,欧阳修睹物思人,作诗《梅圣俞寄银杏》以答谢,诗中说“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物*以人贵人贤弃而论”拳拳之意,尽在诗中欧阳修还有诗称赞梅尧臣的诗如吃橄榄,越品越有厚味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满满干货现代诗冰心(现代诗冰心繁星100首)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一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
-
新鲜出炉自我鉴定300字(自我鉴定300字中职生)
模板自我鉴定100字左右教师模板。学习方面,我踏实认真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成绩优秀,并且进入了基地班,提高了教学修养,我还选修了《高…
- 真没想到记住这一天作文(记住这一天作文800字)
- 满满干货爱莲说仿写(爱莲说仿写文言文)
- 难以置信关于自信的作文(关于自信的作文500字)
- 新鲜出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清华校训)
- 原创给党的一封信(给党的一封信6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