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学到了吗别了司徒雷登(别了司徒雷登读后感)

8月14日至9月16日,毛泽东挥动如椽之笔撰写5篇评论文章,《别了,司徒雷登》是第二篇,全文共3000多字,其中涉及司徒雷登的文字约占全文的六分

学到了吗别了司徒雷登(别了司徒雷登读后感)

 

文/武洪隽 武春霞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8月14日至9月16日,毛泽东挥动如椽之笔撰写5篇评论文章,《别了,司徒雷登》是第二篇,全文共3000多字,其中涉及司徒雷登的文字约占全文的六分之一。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毛泽东为什么在评论文章中点名司徒雷登?这文中的司徒雷登又是何许人也?

一语双关,揭开司徒雷登的“面纱”司徒雷登,全译为约翰·雷登·司徒美国人,但出生于中国杭州,父亲是传教士青少年时期他回美国完成学业,此后,作为美国基督教南长会的传教士携妻子再次回到中国,1919年出任燕京大学校长。

经过不到10年的时间,他就把燕京大学办成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齐名的一流大学从客观上讲,学校对提高中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修养都是有帮助的,也培养出一批人才但在中国推行美国的政治制度,始终是司徒雷登的主要目的。

1946年6月24日,马歇尔就“国共两党和谈”调停失败7月份,刚过完70岁生日的司徒雷登正式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马歇尔当初之所以把我拉进他所致力的建立联合政府的事业,是由于我享有自由派美国人之声誉,对全体中国人都心存友好,以及并无对任何派别和思想学派的明显偏爱。

”而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司徒雷登选定在中国实现他理想的人物是蒋介石他始终认为“共产党问题”不是依靠军事手段所能解决的,所以“调停”期间,他特别热衷于帮助蒋介石开成“国大”国共谈判破裂之后,他积极建议,在马歇尔主持下改组国民党军队,给蒋以技术援助,派技术顾问,用援蒋来压共产党就范。

在这其中司徒雷登扮演的角色是美国在中国推行政治制度的代表司徒雷登是一个美国人,后来更成为美国政府的代表,虽然他一向以中国人民的朋友自居,却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执行美国的侵略政策,这就使他不能不成为美国侵华的象征性人物。

“别了,司徒雷登”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一语双关,题面明言司徒雷登离开中国,题底隐喻美帝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失败它尖锐地嘲讽了司徒雷登的滚出中国和美国对华侵略政策的彻底失败一针见血,直指美国侵华的本质1949年8月5日,就在司徒雷登一行抵达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珍珠港的当天,美国国务院发表题为《美国与中国关系——着重1944-1949年时期》的白皮书。

《白皮书》叙述了美国和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关系,其中着重说明了1944年到1949年间中国的形势和美国的对华政策严厉地指责国民政府腐败无能,透露了美国援助蒋介石的许多证据,呈现了美国助蒋反共的政策与白皮书同时见于公众的还有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一封信。

从这封信中,人们能了解到美国国务院发表白皮书的用心所在例如在谈到抗战胜利后美国政府派马歇尔使华的原因时,艾奇逊指出:“我们当时的政策是基于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在政府能趋于稳定并沿着民主的途径进步的条件下,使中国得到和平;另一个目的是协助国民党政府尽可能在中国广大的地区上建立其权威。

事实证明,第一个目的由于双方都不愿意它成功,以致是不能实现的在中共方面,他们拒不接受将削弱他们一贯坚持的目的——全中国共产主义化——之自由的条件;在国民党方面,他们不顾美国军事代表的屡次忠告,仍然抱着武力摧毁共产党的幻想。

”所以《白皮书》一经问世,立即遭到中共的抨击,并在全国掀起了斥责《白皮书》高潮。

8月12日,即在白皮书发表的一周后,新华社以“无可奈何的供状——评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为题,发表了第一篇评论文章紧接着,在从8月14日至9月16日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又亲笔撰写了5篇评论文章,以新华社社论的形式陆续公开发表,对白皮书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与批判。

毛泽东对白皮书进行批判时,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引导那些对美国仍然抱有幻想的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去认识美国当权者向国民党提供多达21亿美元的援助,支持其打内战,导致中国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真实面目,从而一方面争取更多的中间派人士对革命和共产党的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激发解放区广大军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意志和决心。

一石三鸟,表达中国人民的心声“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毛泽东用这段生动的文字既直白而又形象地描绘出了司徒雷登离华时的尴尬与无奈,也影射和讽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同时还明确地表达出了中国共产党对司徒雷登个人的看法,达到了“一石三鸟”的目的。

司徒雷登自1946年7月出任大使后,几乎所有的行动都是与抵制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坚信蒋介石是中国唯一能抵抗共产主义的人,认为凡是反共者都是实现民主自由道路上的同路人,因而在某些方面比美国政府走得更远。

中国的知识界曾对司徒雷登的印象很好但司徒雷登当上美国驻华大使不久,他那“爱中国也爱美国”的形象就开始崩塌1946年11月,司徒雷登与国民党政府经过谈判,签署了使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不平等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这个条约使中国在经济上更加依附于美国,受到国内各方面人士的强烈谴责

更令中国人愤怒的是司徒雷登对美国的扶日反共政策的坚决支持1948年6月,当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美国扶日政策的爱国运动时,司徒雷登公开发声,力挺美国扶日政策司徒雷登在公开讲话中声称,扶日是为了“制止共产主义”。

对此,全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大、中学生纷纷表示极大的不满燕大学生自治会决议联络各校罢课以示抗议,并要求司徒雷登辞职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在即,司徒雷登意欲通过一些民主人士的朋友关系、燕京大学的师生关系,影响新中国的政策,继续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后来司徒雷登又准备访问北京,想与毛泽东、周恩来直接面谈,遭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否决,司徒雷登只得离开中国白皮书中曝光了许多司徒雷登写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其中不乏他对中共的偏见,所以才有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以及“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这样的说法。

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真实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人民大众已经看清了司徒雷登虽然一向以中国人民的朋友自居,却一直在更为积极主动地执行着美国政府的侵略政策(武春霞,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副处长)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