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原创全国卷三(2020全国卷三)

高考全国卷已考古代文化常识试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

原创全国卷三(2020全国卷三)

 

高考全国卷已考古代文化常识试题1978-2022(1)2022年高考新高考I卷(山东 福建 湖北 江苏 广东 湖南 河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答案】C【提示】C项中“王之蔽”的“蔽”的意思是“所受的蒙蔽”,两者词义不同B项“乘”读shèng,古时一车四马叫“乘”(2)2022年高考新高考II卷(海南 辽宁 重庆)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

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答案】 B【提示】 B项:差:稍微,大体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不涉及文化常识考题★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不涉及文化常识考题。

(3)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答案】 C【提示】C项“闰某月”应指加在某月之后的那个月(4)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答案】 B【提示】B项极刑指最高的刑罚泛指死刑但“外加上尸体示众”说法错误(5)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答案】 D【提示】D项“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

(6)2021年全国新高考II卷(海南、辽宁、重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B.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 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D. 传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答案】 C【提示】C 项“部曲”是古代豪门大族招募的私人军队,而非将领招募。

(7)2020年全国I卷(河南 河北 山西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安徽 福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答案】 B

【提示】B项殿试是由皇帝主持的考试(8)2020年全国II卷(甘肃 青海 内蒙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宁夏 新疆 陕西 重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答案】 C

【提示】禁中,皇帝宫中言门户有禁,非侍卫及通籍之臣,不得入内“皇室宗族”说法错误,把“禁中”的外延变大了(9)2020年全国高考III卷(云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西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答案】 A【提示】A项太守管理政事,并不掌管军事、科举事务(10)2020全国新高考I卷(山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答案】 C【提示】C项殿下不能用来称丞相(11)2020全国新高考II卷(海南)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答案】 A【提示】A项乡试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正副主考官由朝廷主派,本省秀才参加(12)2019年全国I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答案】 A【提示】A项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儒、释、道三家影响最大(13)2019年全国II卷(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答案】 B【提示】B中是周武而非孙武考细心辨识D黥(qíng)又叫墨刑。

“黥首”:古刑罚之一,在犯人额上刺字再涂墨(14)2019年全国III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案】 C【提示】 C项中三家分晋的是韩赵魏。

(15)2018年全国I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 “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答案】 C【提示】C项古代帝王新即位,要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持祭祀“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说法错误(16)2018年全国II卷(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答案】 D【提示】D项“师”单用,不可指国都,可指老师、军队等(17)2018年全国III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答案】 C【提示】C项举例错误课文《屈原列传》中“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18)2017年全国甲卷-新课标II卷(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重庆、陕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答案】B【提示】B项“考”是指拷问“考”是通假字,通“拷”,拷问的意思。

“收”是逮捕(19)2017年全国乙卷-新课标I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答案】 B【提示】B项姻亲是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不是血缘关系,不属于血亲(20)2017年全国丙卷-新课标III卷(四川、云南、广西、贵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答案】 C【提示】C项近侍“职位很高”说法不妥。

(21)2016年全国乙卷-新课标I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答案】 C【提示】“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句,教材注解为:“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22)2016年全国甲卷-新课标II卷(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重庆、陕西)。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答案】 D【提示】D项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是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受到权臣诋毁”说法错误(23)2016年全国丙卷-新课标III卷(四川、云南、广西、贵州)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答案】 A【提示】礼部不管土地、户籍等事土地、户籍由户部掌管(24)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 陕西 湖北 湖南)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答案】 D【提示】D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误(25)2015年新课标II卷(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 、云南、广西、 辽宁、海南)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答案】 C【提示】C项继承君位的是“嫡长子”。

(26)2014年全国大纲卷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答案】 B【提示】B项南面指帝位古时以面向南为尊,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故称居帝位为“南面”。

2014年全国新课标I卷和2014年全国新课标II卷均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考题2013年全国大纲卷、全国新课标I卷和全国新课标II卷均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考题2012年全国卷二套均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考题2011年全国卷二套均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考题。

2010年全国卷三套试题均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2009年全国卷二套题均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2008年全国卷二套题均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2007年全国卷二套题均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2006年全国卷二套题均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

2005年全国卷三套题均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2004年全国卷四套题均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2003年全国卷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2002年全国卷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2001年全国卷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

2000年全国卷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1999年全国卷不涉及古代文化常识题型

(27)1998年全国卷第13题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答案】 C【提示】C项吏部职责不包括主管科举取士(28)1997年全国卷第15题。

15、下列关于对话中人物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答案】 D【提示】 朕:①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注意】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

《尚书·汤誓》:“朕不食言”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皇考:称死去的父亲)东汉·蔡邕《独断》:“古者尊卑共称朕”②秦始皇以后专用为皇帝的自称《史记·秦始皇本纪》:“天子自称曰朕”梁启超《谭嗣同传》:“朕位几不保。

”(29)1997年全国卷第30题30. 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2分)①“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_____ 、南岳衡山、西岳_____ 、北岳恒山、中岳______ ②《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____ 、____ 、_____ 、______ 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③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____ 、____ 、_____ 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答案】①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 ②经、史、子、集 ③旦、净、丑(30)1996年全国卷第30题

30.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2分)①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②“文房四宝”是对____ 、____ 、____ 、____ 四种文具的统称。

③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____ 和________ ④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________ 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 年。

【答案】①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②文房四宝是纸、墨、笔、砚③殿试一甲第二名是榜眼,一甲第三名是探花④1995年是农历乙亥年,1997年是农历丁丑年【提示】【评分标准】答对一题得1分,答对两题得满分。

如内容残缺或有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31)1995年全国卷第10题10.对于下列人物称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君海滨,邹是姓,加“君”字表示礼貌,海滨是字B.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他的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C.王忠肃公翱,王是姓,忠肃是谥号,加“公”字表示尊敬,翱是名D.百里孟明视,百里是姓,孟明是字,其中“孟”表示排行第二,视是名【答案】 D【提示】D项“孟”表示排行第一(32)1994年全国卷第9题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答案】 D【提示】A项家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可以将“您家母”改为“令堂”。B项令嫒是敬词,同“令爱”,称对方的女儿。此处可改为“小女”C项令尊是敬词,称对方的父亲。可以改成“家父”。

(33)1993年全国卷第9题9、依次与下列别号正确配对的一组作家是( 2分 )六一居士 北江先生 白石道人 四明狂客A. 王 勃 魏学洢 姜 夔 彭端淑B. 欧阳修 洪亮吉 姜 夔 贺知章C. 王 勃 洪亮吉 白居易 彭端淑

D. 欧阳修 魏学洢 白居易 贺知章【答案】 B【提示】考查称谓中的姓名字号(34)1993年全国卷第10题10. 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这个传统节令是(2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A. 中秋 B.七夕 C.清明 D.重阳【答案】 D(35)1992年全国卷第9题9.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A.沛公居山东时指太行山以东地区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都在太行山以东,所以称为“山东”。

B.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来看,该地区在长江之外,所以称为“江表”C.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指嘉峪关以西的地区D.南取百越之地,置以为桂林、象郡“百越”即“百粤”,秦时“百越”的地域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

【答案】 B【提示】A项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 C项关西指函谷关以西 D项百越即百粤,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36)1992年全国卷第12题12.“除佐著作郎”中“除”字的正确意思是(2分)。

A.降职 B.调职 C.升职 D.授职【答案】D(37)1991年全国卷第16题16文中“东宫”是谁的代称?(2分)A.齐武成帝 B.太子C.太后 D.琅邪王【答案】 B

(38)1990年全国卷第21题21.阅读下列文句,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①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②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上面的句子中运用了纪年、纪日、纪时的词语。

其中确指某一年份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指某一日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指某一时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确指某一年份的有:改元景炎、淳熙丙申((单答“景炎”不算对;单答“淳熙”或“丙申”都不算对)确指某一日子的有:至日、戊申、晦(答“戊申晦”也算对)确指某一时辰的有:五鼓【评分标准】答对一至二个不给分,答对三至四个给1分,答对五或六个给2分。

答错两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39)1989年全国卷第22题22.本文中夏桀之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左天门之阴,而右天溪之阳,”,“天门”是山名,“天溪”是水名下面表述正确的是(2分)( D )A.左天门之北,右天溪之南。

B.左天门之南,右天溪之北C.左天门之南,右天溪之南D.左天门之北,右天溪之北(40)1988年全国高考卷第9题9.古人文集题名(A)或称作者的字或号,(B)或称其谥号,(C)或称其官职,(D)或称其籍贯。

分别指出下边六种文集属哪一类(3分)①《临川先生文集》 【答】( )②《范文正公文集》 【答】( )③《稼轩长短句》 【答】( )④《柳河东集》 【答】( )⑤《王右丞集》 【答】( )⑥《昌黎先生集》 【答】( )

【答案】①D(王安石,临川人) ②B(范仲淹,谥号文正)③A(辛弃疾,号稼轩) ④D(柳宗元,河东人)⑤C(王维,官职曾是右丞) ⑥D(韩愈,郡望昌黎)(41)1983年全国高考卷第二题(五)(六)⑤杜甫晚年曾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有时称他为________。

⑥“四书”指《 》《 》《 》《 》。【答案】 ⑤杜工部 ⑥《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