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日记

不看后悔巨鹿县(巨鹿县地图全新图)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最早以“地理”冠名的著作,为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汉志》中列出的各郡县、山水,既与今天的政区和自然地理一脉相承,又带有鲜明

不看后悔巨鹿县(巨鹿县地图全新图)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最早以“地理”冠名的著作,为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汉志》中列出的各郡县、山水,既与今天的政区和自然地理一脉相承,又带有鲜明的上古华夏文明烙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深度阅读《汉书·地理志》,对我们理解古代历史、体悟社会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对该书的“巨鹿郡”一节做出详细解析:一、《汉书·地理志》原文巨鹿郡秦置属冀州户十五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七县二十:巨鹿《禹贡》大陆泽在北纣所作沙丘台在东北七十里 南䜌莽曰富平 广阿 象氏

侯国莽曰宁昌 廮陶 宋子莽曰宜子 杨氏莽曰功陆 临平 下曲阳都尉治 贳 郻莽曰秦聚 新市侯国莽曰市乐 堂阳有盐官,尝分为经县 安定侯国 敬武 历乡侯国,莽曰历聚 乐信侯国 武陶侯国 柏乡侯国 安乡侯国

汪遠孫撰《漢書地理志校本》(影印版):“巨鹿郡”二、巨鹿郡概述“巨鹿”,原本是湖泊的名字《吕氏春秋·有始览》:“何谓九薮?吴之具区,楚之云梦,秦之阳华,晋之大陆,梁之圃田,宋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钜鹿,燕之大昭。

”这里的“九薮”是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九大湖泊,其中的“钜鹿”也就是巨鹿泽,或写作“大陆泽”汉代后亦名广阿泽(因位于广阿县附近而得名)在上古时,大陆泽(巨鹿泽)是黄河下游河道经过的地方大禹治水时,疏导天下洪水汇流到大陆泽,其面积达到方圆上千平方公里。

传说在史前大洪水时期,有一只神龟沿黄河游到大陆泽里,定居下来,后来人们就在神龟背上修筑了巨鹿城——这个“龟驮城”的传说可能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上古时曾有一个以龟为图腾的古老族群迁至此地定居下来,其聚落后来发展成了巨鹿城(位于今平乡县平乡镇)。

在战国时,赵国设有巨鹿邑,是一个战略要地。秦灭赵后,分其地置巨鹿郡,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及山东临清以北的地区(如图)。

秦代巨鹿郡的地理范围秦末战争中,巨鹿城是赵国故地义军反秦的重要据点定陶之战项梁兵败被杀后,章邯乘胜与王离会合,两路秦军夹击赵地,赵王歇与张耳被迫退入巨鹿城困守,项羽率楚军破釜沉舟、九战九胜,大败秦军,遂解巨鹿之围。

汉初,以邯郸、巨鹿、常山三郡置为赵国(赵王先后为张耳、刘如意、刘友、刘恢、吕禄、刘遂等)至景帝四年赵国被废除时,故赵地已分为八个郡国其中巨鹿郡在高帝九年(前198年)分出了清河郡、河间郡,辖区大大缩小在汉武帝至宣帝时期,巨鹿郡根据“推恩令”从相邻的赵国、广川国取得了十余个王子侯国的领地,但同时其南部又被析置为广平郡,辖区并未扩大。

西汉末年,巨鹿郡领有20个县,大致包括今滹沱河以南、平乡以北,柏乡以东,辛集、新河以西的地区根据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巨鹿郡辖区共有人口827177人,有编户155951户东汉仍置巨鹿郡,领有15个县,郡治移至廮陶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有巨鹿郡,西晋曾改为巨鹿国,北魏永安中分为二:一属定州,治所在曲阳县(今河北晋州市西),隋代废;一属殷州,治所在廮遥县(今宁晋县),北齐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邢州为巨鹿郡元代后仅设巨鹿县,不再有巨鹿郡之称。

三、巨鹿郡属县的情况西汉末的巨鹿郡下辖20个县:1.巨鹿县战国时为赵国之巨鹿邑秦置巨鹿县,为巨鹿郡治治所在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平乡镇北魏景明二年(501年)移治今平乡县西南平乡镇东三十里北齐废隋大业初改南䜌县复置,治所在今河北省巨鹿县北夏旧城。

唐嗣圣元年(684年)移治今巨鹿县【大陆泽/巨鹿泽/广阿泽】在今河北省任县、巨鹿县、隆尧县之间《元和郡县志》卷15巨鹿县:“大陆泽,一名巨鹿,在县北五里”卷17昭庆县:广阿泽“在县东二十五里《尔雅》曰:‘晋有大陆。

’广阿即大陆别名,《淮南子》曰巨鹿、大陆、广阿,咸一泽也”【沙丘台】在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八里大平台《史记·殷本纪》:商纣王“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武灵王为公子成及李兑所围,饿死沙丘宫。

又《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正义》引《括地志》:“沙丘台在邢州平乡县东北二十里又云平乡县东北四十里”

2.南䜌[luán]县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封赵敬肃王子刘佗为南䜌侯,征和二年(前91年)国除为县治所在今河北省巨鹿县北夏旧城村西晋初废,十六国后赵时复置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废入柏人县,太和二十一年复置,改“䜌”为“栾”。

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大业初改为巨鹿县3.广阿[ē]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封功臣任敖为广阿侯,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国除为县治所在今河北省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东汉废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复置,为南巨鹿郡治,后改为南赵郡治。

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名象城县4.象氏县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封赵敬肃王子刘贺为象氏侯,王莽时国绝治所在今河北省隆尧县北二十五里固城镇东汉废县5.廮[yǐng]陶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北省宁晋县西南二十九里。

东汉、魏、晋为巨鹿郡治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牛角、褚飞燕合军攻廮陶,即此地北魏废入廮遥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廮遥县复置,治所在今河北省宁晋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宁晋县6.宋子县。

上古为姜姓宋国,为炎帝柱之后裔,后为商王武丁所灭武丁封其子“子宋”于此地,建立子姓宋国,后为周武王所灭西周初,封微子启的后人于此地,重建子姓宋国(西周中期,该国迁往商朝的发源地——商丘)春秋初属鲜虞国,后归晋国。

战国时为赵国之宋子邑《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四年(前251年),栗腹伐赵,“至宋子”同书《刺客列传》:秦灭燕,“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即此地秦置宋子县,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东北二十五里宋城村。

西汉初改为侯国汉高帝八年(前199年)封功臣许瘛为宋子侯,景帝中二年(前184年)国除为县东汉废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复置北齐废隋初又复置,大业初又废7.杨氏县上古称为杨地,因该地草木丰茂、多杨柳而得名。

《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泽薮曰杨纡”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考证:“杨纡,大陆泽地古有杨城,泽流迂回城下,因曰杨纡”根据各地《杨姓家谱》中的记载,西周末年周幽王曾封兄弟(周宣王幼子)尚父为杨侯,春秋初年

晋武公又曾封次子伯侨于杨地,应即此地西汉置杨氏县,属巨鹿郡治所即今河北省宁晋县西晋废注:春秋时晋国有杨氏县(原为羊舌氏之采邑)西汉改为杨县,属河东郡该县治所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此县最初可能是古杨地旧族被迁徙至此而建立的城邑,因而得名杨氏。

8.临平县西汉置县,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晋州市东南《后汉书·光武帝纪》: 建武四年(28年),“进幸临平”即此地东汉废9.下曲阳县西汉置县,为郡都尉治所治所在今河北省晋州市鼓城村附近东汉末,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董卓率领的官军在下曲阳被黄巾军打得大败。

北魏时改名曲阳县,曾为巨鹿郡治北齐废10.贳[shì]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封傅胡害为贳侯传四世,元鼎元年(前116年)国除为县治所“贳城”在今河北省辛集市西南大车城村《后汉书· 光武帝纪一》: 更始二年(24年),光武驰赴信都,“先击堂阳、贳县皆降之”。

《水经·浊漳水注》:斯洨水 “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东南谓之百尺沟,……又东南径贳城”皆即此地东汉废11.郻[qiāo]县又作“鄡(qiāo)”县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省辛集市东南新城镇东北东汉改为鄡县。

西晋属赵国北魏还属巨鹿郡,移治今河北省深州市西南旧州村北齐废12.新市侯国汉昭帝元凤五年(前76年),封广川缪王子刘吉为新市侯,分堂阳县之地置新市侯国,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新河县西南王莽时国绝东汉废县。

(注:西汉时期另有一个新市侯国,后改为新市县,属中山国其治所在今河北省正定县东北新城铺)13.堂阳县汉初,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封功臣孙赤为堂阳侯,侯国因地处“堂水”之阳而得名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国除为县。

治所在今河北省新河县西北滏阳河北东汉属安平国北魏属长乐郡北齐废隋初复置五代晋改名蒲泽县,后汉复名堂阳县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废为镇14.安定侯国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封燕刺王子刘贤为安定侯,建侯国于此地。

治所在今河北省辛集市东北旧城镇西七里王莽时国绝东汉废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复置,属定州《元和志》卷17:“取汉旧名”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鹿城县15.敬武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东北《水经注·浊漳水》:“巨鹿之属县也。

汉元帝封女敬武公主为汤沐邑”即此地东汉废16.历乡侯国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封广川缪王子刘必胜为历乡侯,置历乡侯国治所在今河北省宁晋县东南二十五里历城村王莽时国绝东汉废县17.乐信侯国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封广川缪王子刘强为乐信侯,置乐信侯国。

治所在今河北省辛集市东南新城镇北王莽时国绝东汉废县18.武陶侯国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封广川缪王子刘朝为武陶侯,置武陶侯国治所在今河北省衡水市西北王莽时国绝东汉废县19.柏乡侯国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封赵哀王子刘买为柏乡侯,置柏乡侯国。

治所在今河北省柏乡县西南十七里王莽时国绝东汉并入高邑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置高邑县于今县址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柏乡县于今址《元和郡县志》赵州柏乡县:“遥取古柏乡为名”20.安乡侯国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封赵哀王子刘喜为安乡侯,置安乡侯国。

王莽时国绝东汉废县该侯国的位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标绘于今河北省晋州市东南,《西汉侯国地理》则推测应在今河北省隆尧县境。四、巨鹿郡地理形势图解汉代巨鹿郡的地理方位如下两图所示:

汉代冀州刺史部的地域范围

巨鹿郡在冀州刺史部十郡国中的相对位置西汉末巨鹿郡各属县的地理位置可参见下图:

西汉末巨鹿郡属县地理方位图结合周边地形来看,汉代巨鹿郡的地缘结构如下图所示:

汉代巨鹿郡属县地缘结构图由图可见,汉代的巨鹿郡大体位于太行山脉与西汉黄河故道之间,向北经过中山国和涿郡通往幽燕地区,向东越过黄河通往青州地区,向南经过广平郡和魏郡通往司隶和兖州地区,向西越过太行山脉通往并州地区。

从地形上看,巨鹿郡之地是一块背靠连绵山脉的平坦台地,北、东、南三面向黄河中下游的平原低地延伸,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在战国时,这个地区是赵国与齐、魏、燕抗衡的前沿战略要地在秦末战争中,是故赵国反秦义军的根据地,爆发了决定性的“巨鹿之战”。

在西汉末年,刘秀先据此地控制了河北,进而平定了天下在东汉末年,这里也是张角兄弟发动黄巾大起义的大本营总之,从先秦到秦汉时代,巨鹿郡的地位极其突出,是一个足以影响历史走向和王朝前途命运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