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鲁政委(鲁政委简介)万万没想到

9月20日,应巴曙松教授邀请,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博士做客第三期“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为大家带来主题为《贸易战的金融因果》的精彩讲座。本文是会后采访环节的文字整理,敬请阅读。

鲁政委(鲁政委简介)万万没想到

 

编者按9月20日,应巴曙松教授邀请,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博士做客第三期“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为大家带来主题为《贸易战的金融因果》的精彩讲座本文是会后采访环节的文字整理,敬请阅读。

受访嘉宾: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问:您在讲座当中提到,中美两国各自全球出口的比重仍在继续上升,那么这种上升使得其他的国家在全球金融中的角色发生怎样的转变?鲁博士:虽然中美之间贸易战正酣,但数据显示,剔除对方之后,中国和美国各自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都在继续上升,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的占比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

这清楚地表明,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并未从根本上逆转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但是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会开始形成一种“灾备思维”,未来在一些美方高关税的领域可能会出现“美国生产供美国,中国生产供全球”的格局由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妥善处理中美贸易战,另外也不必因此而对全球化过于悲观。

在贸易战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加工贸易,特别是单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的加工贸易的优势日渐减弱这一部分贸易已经开始向东南亚转移,并且东南亚国家在这部分的承接速度也较快,出口也进展较快其实,这种转移自2013年前后就开始了,而不是2018年第二季度贸易战之后才发生,只不过贸易战加速了这种进程。

这其实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个自然的产业升级过程,这会倒逼着国内相关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进行爬升,其中高端主要是指附加值的提升比如纺织服装,如果注意观察,在国内销售的越是廉价的全球品牌,国外生产的就越多;而越是昂贵的全球品牌,目前仍是在国内生产的。

这意味着,贸易战的挤压加速了我国制造业过剩产能的出清进程,加速了我国的供给侧经济改革,传统产业的集中度会因此而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会更加活跃,由此也加快了东道国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格局。

所以,我国要加快与东南亚和其他一带一路经济体缔结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问:我国产业集中度在逐年提高并趋于成熟,那么集中度的高与低将如何影响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在未来我国的进出口结构,较之前会有哪些大的转变?

鲁博士:从出口来说,集中度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会增强企业对产品的定价能力和市场控制力当产业集中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助于产业更稳定的发展这些更为强大的企业,在遇到国外企业竞争威胁时,也有更强的能力通过研发等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由此也将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

但前提是,这种集中度的提高主要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单纯是行政“拉郎配”的结果问:您可否简要介绍一下,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和中美两国的投资往来之间的关系?鲁博士:严格来讲,一部分是相互替代关系,一部分是相互促进关系。

比如说,在早期,投资和出口之间是促进关系,即美国企业借助中国低成本资源到国内投资,然后产品出口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这就是早期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格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市场得到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就开始呈现出对贸易的替代性,即以服务中国国内需求为导向。

如果没有这类投资,原本中国如果有需求是需要从美国进口的,所以它跟贸易之间是替代关系随着贸易战的发展,后一种关系的比例会进一步上升最近几年,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的外商投资越来越多,而服务业是可贸易程度很低的行业,这个领域的投资主要就是面向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

问: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说,中国手里持有的美国国债可以被当做贸易战的一种筹码,那么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鲁博士:网络和自媒体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似乎不少,但并不理性,我们也不主张漫无边际的瞎想试想,如果大规模抛售国债,美国国债的价格就会暴跌,我们作为投资人也将无利可图;即使没有亏本,抛售之后,资金也没有更好的投资去处;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采用此种金融战攻势,一旦进入紧急状态,形势就完全失控了,后果不可预期。

所以,我们认为,采取“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立场是正确的在此立场下,各种情景都有必要做好充分推演和预案问:短期上来讲,贸易战的负面影响对两国股市的冲击是很显著的,这部分损失很有可能大于所收取的关税,那么从长期的利益上来考量,贸易战是否可以给美国带来长期的收益?

鲁博士:长期利益是最难说清楚的对于美国来说,其以竞选为特征的政治来说,绝大多数政客都很难有长期视野;对于普通选民来说,美国大量学者们的分析(比如经济学家布坎南《赤字中的民主》)以及特朗普就任之后美国从巴黎协定中退出,都典型折射出选民也很难有长期视野。

对于我国来说,对于长期动态收益,在事先是否有能力进行充分预计,也是一个问题,比如,当年入世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入世之后中国企业要面临灭顶之灾;但十年之后发现,我们是全球化的最大得益者所以,现在最难预测长期最终收益。

而往往在这样的历史转角处,更为需要的往往是经济学的信念和常识,是政治家的理念、远见与抱负对于我国,我特别想说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历来的强盛时代都不是出现在四海升平的时候,而是几乎总是出现在危机四伏的时候。

凡是外面有压力,都会激发我们居安思危,让我们更加发愤图强、更加努力嘉宾介绍

鲁政委,经济学博士,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新供给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第二届个人会员理事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指导专家组成员。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往期回顾第一期:《互联网银行风险管理》主讲人:微众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刘堃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第一期 | 刘堃:互联网银行及其风险管理

独家丨刘堃:互联网银行的未来刘堃:互联网银行及其风险管理 | 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第一期精彩节选第二期:《商业银行的科技创新与应用》主讲人: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第二期 | 金磐石:

商业银行的科技创新与应用独家专访 | 金磐石:商业银行的科技创新与应用金磐石:商业银行的科技创新与应用 | 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第二期精彩纪要第三期:《贸易战的金融因果》主讲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第三期 | 鲁政委:贸易战的金融因果采访整理:曹良玉本篇编辑:曹良玉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由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于2019年6月创办,该系列讲座由巴曙松教授和方兆本教授共同发起并组织,并由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具体承办。

“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以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的两个教学科研基地--合肥与上海为活动重心,立足于中国科大在前沿科技创新上的雄厚实力,旨在促进海内外新金融领域的前沿交流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

承办单位:中国科大国金院新金融研究中心版权声明:涉及本活动内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主办方所有,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未经主办方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含实录、摘录等)公开发布,主办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讲座信息、参与互动!我们的工作人员将邀请您加入“USTC新金融讲坛交流”微信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