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增殖(资本增值还是资本增殖)原创
资本对于我们来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它就是资本家手中那“万恶之源”——钱!当资本家用钱买东西时,钱变成了物;当资本家卖东
资本对于我们来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它就是资本家手中那“万恶之源”——钱!当资本家用钱买东西时,钱变成了物;当资本家卖东西时,物又变成了钱钱在社会中不断交换,我们数不清它经历多少交换,只要它没有破损严重,没被废除,它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资本的运动实现了资本的增值,但是资本并不是运动一次后就谢幕,不再参加下一次的资本增值了就像地球自转给我们带来了白天黑夜一样,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资本的循环过程要经过3个阶段:第一阶段:。
购买阶段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或者说,完成G——W这个流通行为第二阶段:生产阶段资本家用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事生产消费,他的资本完成生产过程结果产生了一种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第三阶段:售卖阶段资本家作为卖者回到市场,出售他的商品,实现剩余价值或者说,完成W——G这个流通行为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可用G——W…P…W——G的公式来表示在这个公式中,省略号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P表示生产过程,W和G表示增加了剩余价值的商品和货币。
在现实中,商品的生产买卖过程有着复杂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每一环节,我们只能把其他的环节假设成不变量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假设资本家购买的生产资料、出售的商品是按照它们的价值出售的,而且假定这种出售是在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并把在循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价值变动撇开不说。
第一阶段 G——WG——W表示一定数量的货币转化为一定数量的商品在这一阶段,买方是把货币转化为资本,而卖方则是把商品转换为货币G——W既是一般的商品流通行为,又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殊阶段首先,它的物质内容是那些同货币换位的商品的特殊使用性质。
因为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的商品,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商品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木梳资本家买木材,是为了完成生产过程我们都已经得到论证了,资本家即使花再多的钱,也会一分不落的转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的劳动力所有者的。
例如,假定木梳工人劳动力的日价值是3元,是5小时劳动的产物,但是,这个金额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契约(合同)上的表现不同资本家要获得剩余价值,所以合同上规定工作时间一定会比5小时长,比方说是10小时劳动的价格或工资。
如果这种契约是和50个工人订的,那么,他们在一天中一共要对买者提供500个劳动小时,其中1/2完全是由剩余劳动构成的要购买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必须足以使这个劳动量得到充分的利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特性,要与所生产的产品种类相适应。
如果用A表示劳动力,用Pm表示生产资料,那么,所购买的商品额W=A+Pm劳动力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而生产资料是吸引劳动力的手段,资本家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入生产过程,就可以生产出凝结着剩余价值的商品。
这就是那些同货币换位的商品的特殊使用性质在G——W中,G作为货币资本执行着资本的职能,而G——W则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特殊阶段因此,资本家的货币额G要在质上分割为两种不同的资本,一种用来购买劳动力,另一种用来购买生产资料。
G——W=A+Pm不仅表示一种质的关系,即一定的货币额(100块钱或是别的数额的钱)转化为互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它还表示一种量的关系,即用在劳动力A面的货币部分和用在生产资料Pm上面的货币部分的量的关系。
这种量的关系一开始就是由一定数量的工人所要耗费的超额劳动即剩余劳动的量决定的例如,一个木梳厂,50个工人的周工资为5000元,如果一周有3000小时的劳动(每天工作10小时,每周工作6天),其中1500小时是剩余劳动。
转化为木梳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1000元,那就是在生产资料上耗费了1000元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对追加劳动的利用,需要追加多少生产资料形式的价值,是与这里的问题完全无关的问题只是在于:耗费在生产资料上的货币部分,也就是在G——Pm中购买的生产资料,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是充分的。
因此,必须在生产一开始就估计到这一点,并按照适当的比例准备好换句话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吸收劳动量,足以通过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如果生产资料的数量不足,劳动力就会出现闲置而造成浪费,那么,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也会相应减少。
如果生产资料过多,就会造成积压,从而使资本家的这部分资本不能发挥作用而造成浪费只有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完全相对应时,资本家才能得到最多的剩余价值在G——W中,货币额G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通过程一旦完成,资本家就不仅支配着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还支配着一种比补偿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劳动力使用权。
即支配着一种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劳动量,同时,还支配着使这个劳动量转化为物化劳动的生产资料简单地说,资本家支配着的这些因素,是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量这样,资本家以货币形式预付的资本,通过G——W阶段,就能够生产剩余价值。
这种形式处在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能力的生产资本形式中,这种形式的资本就是P(P表示生产过程,W和G表示增加了剩余价值的商品和货币)P的价值等于A+Pm的价值,等于转化为A和Pm的GG和P是同一个资本价值,只是处在不同的存在方式上而已。
因此,G——W=A+Pm或它的一般形式G——W(商品购买的总和),这个一般商品流通的行为,作为资本的独立循环过程的阶段来看,同时又是资本价值由货币形式到生产形式的转化或者简单地说,是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
可见,在这里首先考察的循环公式中,货币表现为资本价值的第一个承担者,而货币资本也就表现为资本预付的形式作为货币资本,它处在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状态中在当前考察的场合,就是处在能够执行一般购买手段和一般支付手段的职能状态中。
这种能力所以产生,不是由于货币资本是资本,而是由于货币资本是货币货币状态的资本价值也只能执行货币的职能,这种货币职能所以会成为资本职能,是因为货币职能在资本的运动中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也是因为执行货币职能的阶段和资本循环的其他阶段是有联系的。
在G——W=A+Pm中执行货币资本职能的货币的一部分,会由于这个流通本身的完成转而去执行一种职能,在这种职能上,它的资本性质消失了,但它的货币性质保留下来货币资本G的流通分为G——Pm和G——A,即购买生产资料和购买劳动力。
G——A从资本家方面看,是购买劳动力,从工人即劳动力的所有者方面看,是出卖劳动力——这里可以说是出卖劳动,因为是以工资形式为前提的在这里,和任何一种购买一样,对买者来说是G——W(=G——A),对卖者(工人)来说是A——G(=W——G),是出卖他的劳动力。
这是商品的第一流通阶段或第一形态变化,从劳动的卖者方面看,就是他的商品转化为它的货币形式工人把他由此获得的货币,逐渐地耗费在一个满足他需要的商品额上,即耗在消费品上因此,他的商品总流通表现为A——G——W,首先是A——G(=W——G),然后是G——W,也就是表现为简单商品流通的一般形式W——G——W。
这里,货币只是充当转瞬即逝的流通手段,只是充当商品和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物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一个具有特征性质的因素,因为它是以货币形式预付的价值得以实际转化为资本、转化为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条件。
第二阶段 生产阶段在G——W阶段,货币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后就取得了一种实物形式,实物形式的资本价值是不能继续流通的于是,货币资本就转化为生产资本而进入第二阶段,即资本的生产阶段G——W=A+Pm…P,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货币资本的流通虽然中断,生产资本的循环过程仍在继续,只是资本已从商品流通领域进入了生产领域。
因此,在第一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只是为第二阶段的生产过程做准备从G——W阶段进入生产过程的前提是:完成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转化过程的货币所有者,必须同时是商品生产者他不仅在某一使用形式上支配着价值,而且必须在货币形式上占有这些价值。
完成这个转化过程之前,他付出货币的同时,必须得确定这些货币经过循环还会回到他的手中这样,他才能继续成为货币所有者而货币只有在转化为商品售卖后,才会变为货币重新流回他手中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条件的人就是资本家。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过程雇用工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过活劳动力的维持需要每天进行消费因此,必须每隔一个较短的时期付给他一次报酬,使他能够反复进行为维持自身所需的各种购买,反复进行A——G——W或W——G——W行为。
因此,资本家必须不断作为货币资本家,他的资本必须不断作为货币资本与雇用工人相对立不论社会实行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都是社会生产的重要因素,如果要进入生产过程,就必须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
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式,是区分各个不同社会经济时期的标志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对价值的形成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从而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也起着不同的作用作为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它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生产资料在归资本家所有时,即使是在生产过程之外,它也仍然是资本家的资本而劳动力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能成为单个资本的存在形式就是说,劳动力在它的卖者(雇用工人)手中时是商品,而在它的买者(资本家)手中时则成为资本,只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才能成为生产资本的实物形式或生产资本。
因此,正如人的劳动力并非天然的资本一样,生产资料也并不是天然的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生产资料才能成为资本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过程,就是资本家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消耗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其结果就是:。
生产出一个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量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仅仅作为生产资本的一个要素而发生作用,劳动力的剩余劳动不仅能生产超出劳动力价值的余额,而且还能为资本家生产出一个无须花费任何等价物的价值劳动力的剩余劳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因此,。
产品不只是商品,而且是孕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它的价值等于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本的价值P,加上这个生产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M,所以,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生产剩余价值假定商品是100把木梳,每把木梳1元,生产这些木梳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300元,所消耗的劳动力的价值是100元。
木梳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把通过他们的劳动而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400元转移到木梳上,同时又提供了一个相当于他们消耗的劳动的新价值第三阶段W——G生产资本就是生产过程中,按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已经增值的商品如果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商品都按资本主义的方式来生产,那么,所有商品从一开始就会成为商品资本的要素,不论它们是木梳、馒头,还是棒棒糖、袜子。
由于属性不同,商品中哪一类是商品资本,哪一类是普通商品很难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商品是否增值资本在商品形式上必须执行商品的职能作为资本的商品必须转化为货币,即必须完成W——G运动假定资本家的商品是100把木梳。
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是300元,创造的新价值是200元(其中劳动力价值100元,剩余价值100元)那么,这些木梳的价值就表现为500元的价格这个价格通过W——G过程而实现在这里,通过W——G过程,商品转化为货币,既是一般的商品流通行为,同时又成为一种资本职能。
因为,这里的商品是已经增值的商品,包含了剩余价值这里,100把木梳是商品资本W’,因为它是生产资本P的转化形式如果这100把木梳按照它的价值500元出售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来考察,它等于W——G,是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
但是,作为单个资本循环的特殊阶段,这100把木梳售出后为资本家带来了100元的剩余价值,因此,它就是W——G,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商品资本能否完成W——G的过程,对资本的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完成W’——G’过程,剩余价值才能体现,资本的循环过程才能继续。
现在,W的职能就是一切商品的职能,把商品卖掉,转化为货币,从而完成W——G阶段如果已经增值的资本还以商品资本的形式停滞在市场上,那么,生产过程就会停止另外,W’——G的完成速度也将对资本的增值产生影响由于资本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的速度不同,同一资本价值在一定时期内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再生产的规模也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者缩小。
就是说,流通过程虽然不能增加新的价值,但是它将影响资本的增值程度在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一个一定量资本的作用程度,是由生产过程的各种潜能规定的,而这些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资本本身的价值量无关的在W——G阶段,商品的出售数量也将影响资本的增值程度。
作为已经增值的资本即商品量W,必须全部完成形态变化W’——G作为商品总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单个的商品虽然也包含着剩余价值,但它实现的程度取决于商品出售的数量上例中,如果资本家卖掉价值300元的木梳,则只能补偿他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也就是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如果卖掉价值400元的木梳,就能补偿全部预付资本的价值如果要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家就必须把所有的木梳全部卖掉因此,商品资本要实现自己的职能,必须将它的商品形式全部转化为货币形式所以,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实现剩余价值。
总循环资本的总运动是G——W…p…W——G,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资本表现为一个价值,它将经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形态变化,这些形态变化使资本的运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G——W,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将资本由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由此进入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家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消费,第一阶段的商品W被另一个价值更大的商品W所代替,生产过程结束,然后进入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资本家把已经增值的商品W’售出,将资本由商品形式又转化为货币形式就是说,在资本运动的总过程中,资本依次要经历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3种形态变化,与这3种形态变化相适应,资本的运动也依次分为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
其中,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生产阶段属于生产过程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不仅保存了预付资本的价值,而且还增大了资本的量,产生了剩余价值在运动中,资本以货币形式开始,又以货币的形式结束,资本的总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
资本的循环,只有持续不断地运动,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资本在购买阶段停顿下来,货币资本就会凝结为贮藏货币;如果资本在生产阶段停顿下来(如停电、停水),就会造成生产资料闲置和劳动力的失业;如果资本在售卖阶段停顿下来(商品卖不出去),就会造成商品积压和流通中断。
如果工人罢工,同样也能造成商品积压和流通中断资本的循环过程要求资本持续不断运动的同时,循环本身又要求资本在各个循环阶段中的一定时间内固定在一定的形式上,即固定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上只有在完成一种和它的当前形式相适应的职能之后,资本才能够进入下一个新阶段。
现实生活中任何商品都遵循着这个资本循环的形式比如生产服装,首先利用货币资本买布料、线、扣子、缝纫机、雇工人等等,实现了资本固定其次利用固定下来的资本,生产得到成衣最后将成衣售卖,得到超出原来货币资本的货币资本,即产生了剩余价值。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五一银行能办理业务吗(五一银行能办理业务吗现在)干货分享
“五一”假期到来,各大银行网点是否正常营业?4月28日,记者走访市内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时了解到,假期大部分网点正常营业,部分网点…
-
卖出开仓(卖出开仓和卖出平仓有啥区别)快来看
期货里面多头、空头、开仓、平仓、开盘价和收盘价是什么意思?初入期货市场,一定要明白这些词汇的含义,今天小编就…
- a7处理器(a7处理器性能怎么样)万万没想到
- a7处理器(a7处理器性能怎么样)速看
- 隔夜拆借(隔夜拆借什么意思)干货满满
- 隔夜拆借(隔夜拆借什么意思)原创
- 大使级别(中国驻外大使级别)太疯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