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的根基是)一篇读懂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
吉林长春,工人在一汽汽车生产线上装配车辆。新华社发
辽宁沈阳新松机器人生产车间。新华社发
工人在我国在建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施工现场作业新华社发【专家访谈】编者按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与传统生产力有别,新质生产力科技含量高、产业领域新,创新驱动是其发展的关键当前,我们如何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澎湃动能?我们邀请经济和科技领域专家进行深入分析记者: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我国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总体情况如何?
杨开忠:生产力发展包括量的提高和质的飞跃两方面新质生产力,一般是相对以往生产力的新性质生产力或新质态生产力,具有相对性,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新质生产力目前所讲的新质生产力,特指现代新质生产力从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的演替来看,新质生产力即生态文明生产力,也就是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融合,集绿色智慧于一身的生产力。
与传统质态生产力相比较,新质生产力的新性质关键在于四个方面一是新劳动者,即劳动者的高度自然性、社会性、知识性二是新劳动对象,即以可无限循环利用的信息资源——数据为关键劳动对象三是新劳动工具,即人工智能四是新基础设施,即数字网络通信技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交通技术的结合。
这类内在新性质决定了新质生产力具有高创新性、高虚拟性、高流动性、强渗透性、高协同性、高价值性的外在特征以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标志,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传统质态生产力走向新质态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未来30年左右是完全进入新质态生产力社会的冲刺期,其中,近十年尤为关键。
在这一变革中,我国总体上已处在世界领先行列,但横向比较尚存不少相对短板,要达到成熟的新质态生产力还任重道远穆荣平:新质生产力是高级化的生产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者的知识化和专业化创新能力,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知识产品(服务)化以及市场规模化的能力。
二是劳动产品的知识水平提升和迭代更新能力,包括产品和装备设计及技术知识系统集成创新能力三是劳动工具专业化系统化能力,包括产品(装备)制造工艺专业化和系统迭代优化创新能力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包括科学价值创造、技术价值创造、经济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创造和文化价值创造能力。
我国在新质生产力形成方面的大致情况是:生产力规模迅速扩张,科技创新活动和制造业规模名列世界前茅,研发投入产出和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均名列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科技企业数量较少,科研系统融合创新能力和产业系统创新能力耦合思路和举措亟待加强,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攻关模式创新短板突出。
孙浩进:新质生产力是发展实践中最活跃、最创新的力量在微观层面,表现为新质技术系统、新质生产单元、新质企业组织等;在中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产业部门、新质产业链、新质产业集群、新质创新网络等;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建立在国家创新体系基础上的新质经济形态,及其所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中,由于颠覆性技术创新、新市场需求催生、新的产业分工衍生、产业深度融合,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层次的新质生产力,在整体上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解锁东北振兴的活力密码记者:东北三省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基础条件,其优势与特色又是什么?。
杨开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适合东北区情的正确战略选择从区情来看,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条件较好,对国家总体安全意义重大这也给东北振兴带来了对资源的路径依赖、对内对外交往分割相对大、距离相对长、集聚经济相对不足等挑战。
新质生产力的高虚拟性、高价值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应对上述挑战,是适合东北振兴的重要方式东北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质基础设施、新质生产要素、新质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市场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未来应树立以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东北振兴的发展观,以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高端化相结合为方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穆荣平:东北三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雄厚,既有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为代表的国家科研机构,也有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还有一些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工科特色优势和制造业创新能力特色优势相得益彰,技术价值创造能力和经济价值创造潜力较强。
但是,这些优势尚未转变为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上的优势,需要优化创新创业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系统提升源头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实践中集聚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加快形成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新质生产力。
孙浩进:东北地区是“大国重工”的老工业基地,也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底蕴和优势东北地区工业体系比较齐全、配套链条相对完善,拥有一批打造“国之重器”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研究实力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在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中锤炼出的创新产业体系、创新团队体系、创新人才体系等,具备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
东北地区科研力量曾深度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创新成果研发、设计、制造,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现代绿色农业等领域有着较强的创新实力,在数字农业、生物医药、冰雪创意产业等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场景,能够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创新发展,具备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特色。
迟福林:东北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数量排在全国前列,科技创新资源比较丰富、研发力量较强2022年,辽宁省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0个,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条件。
目前,东北在机器人、医疗CT、高档数控机床、燃气轮机等产品上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当前科技创新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科技创新的空间较大补短板、解难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记者:“新质生产力”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哪些亟待突破的瓶颈?
杨开忠: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本质,其提出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战略性决定意义未来,我国应处理好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关系,着力突破传统质态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利益格局、规则和流程、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瓶颈与难题,形成更有利于充分解放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穆荣平:培育和塑造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基本规则,强化产业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系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高标准建设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发展枢纽和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如何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开放合作、绿色低碳、价值共创、协同发展”基本原则,推动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有效协同和开放创新,提升制造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如何构建创新要素流动机制和产学研融合创新发展市场环境,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辟制造业创新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孙浩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力系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生产力系统实现改旧纳新、推陈出新的演化进程,是新质生产力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从东北地区来看,亟待突破的难题有:创造性思维、突破性理念还不多,亦步亦趋的思想尚存;创新人才“孔雀东南飞”较多、留驻本地较少,高端人才供给缺口大,大多数区域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在鼓励创新的支持政策上,“货真价实”奖补、“雪中送炭”扶助、“卸包袱”减负等还不多;创新主体缺乏竞合机制,“单打独斗”较多,协同创新、集聚发展较少。
开辟创新“快车道”,跑出发展“加速度”记者: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应该把握哪些关键点?穆荣平:一是加强协同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优化重点领域国家实验室和科研机构整体布局,加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技术有效供给能力。
二是加强协同设计体系与创新能力建设,支持生产制造和工业设计等开展联合攻关、协同设计和标准化,激发协同设计与创新活力,形成一批高水平产业设计主体和专业化设计工具,提升市场需求识别、响应和产品(服务)化能力。
三是加强协同生产体系与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生产和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创新,支持龙头企业构建全球生产和研发体系,推动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工艺创新、品牌培育等延伸。
杨开忠:一是全球竞争优势建立全球竞争优势是形成新质产业体系的焦点,应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培育发展新质企业、新质产业链全球竞争力二是全球科技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改革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更高水平解放和整合科技资源,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主要中心。
三是集聚全球新质人才的能力加快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人才流动、培育、使用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更加强大的全球人才活力中心四是生活品质着力发展高品质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高品质的生态环境、软硬基础设施、个人消费环境,加快建成全球高品质生活中心。
孙浩进: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跳出传统思维定式,敢于对标高标准,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方法论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打通促进创新的“快车道”,拆除阻碍创新的“篱笆墙”,力争在航空航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发展方面敢闯敢试,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乘数效应”。
找准引才聚才的制度良方,创造企业家成长的优良环境,加快推进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机制创新,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优质人力资本由“单枪匹马”变为“握指成拳”,加速形成创新能力强的科创企业集群矩阵、新兴产业集群园区,塑造创新驱动发展的“集聚策源地”,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共同体优势。
迟福林: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生产力的跃升都依靠科技创新、科技革命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更需要提前谋划前沿性、变革性技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是支撑,产业是基础要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变革,以产业变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将自主创新与改革开放的重要突破相结合一方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增强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坚持开放创新,以制度型开放主动融入国际创新大格局,吸引聚集科技创新优质要素,实现更高起点的自主创新。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张士英、常河、任爽、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芦猛)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ipo审核(ipo审核状态有哪几种)干货分享
灯塔媒介4月25日讯,据上交所、深交所网站显示,截至4月25日,有7家湖北拟上市企业的IPO审核状态有了更新…
-
ipo审核(ipo审核状态有哪几种)干货满满
全面实行注册制后,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交易所对企业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进行全面审核。那…
- 号码查询机主姓名(移动号码查询机主姓名)学到了吗
- 号码查询机主姓名(移动号码查询机主姓名)越早知道越好
- 配股除权(配股除权参考价的计算公式)燃爆了
- 配股除权(配股除权参考价的计算公式)干货满满
- 苹果a7(苹果a7处理器相当于骁龙几)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