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照雪下玉关(天兵照雪下玉关是什么诗)越早知道越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塞下曲六首【唐】李白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其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其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注释】天山:指祁连山。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天兵:指汉朝军队衔恩:受恩甚:多海:瀚海,大沙漠陇头:田野高枕:高枕无忧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天骄:指匈奴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麟阁:即麒麟阁霍嫖姚:即霍去病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独不见:为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虎竹:兵符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殊:远嗟:感叹。
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合:满。陇底:山坡下。负:凭借。净:一作“静”。妖氛:指敌人。【译文】
其一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其二天朝的大军开向北方的荒塞,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南侵战士们横戈走马纵横作战,只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厚恩他们不畏艰苦,在瀚海握雪而餐,在陇头拂沙而眠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攻破敌国平定边疆,使祖国的百姓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其三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其四战马在黄金塞上奔驰,塞上的白云和黄沙回绕在思妇的梦中。
在这易生悲思的秋天里,边疆的征夫勾起了闺中少妇的思念萤火虫在秋窗前飞来飞去,边城之月在闺房门前远近徘徊秋霜凋落了梧桐的残叶,西风在沙棠树枝间沙沙作响思念的人儿怎么等也等不见,相思的泪水只有暗自空流其五胡虏乘着秋高马肥之际兴兵南侵,唐朝大军出动兵马前去迎敌。
将军带着虎符出征,战士们在龙沙坚守御敌夜晚的月亮弯如弓影,胡地的霜雪凝剑成花大军尚未进入玉门关,闺中的少妇还是不要太着急了吧其六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战火映红了甘泉宫的天空汉皇勃然大怒,按剑而起,召李将军率领大军前去迎敌。
杀气直冲云霄,鼓声震天动地,天兵英勇战斗,所向无敌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一战而扫清胡虏,平定天下【背景】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长安,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赏析】其一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
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其二这首诗写战士们努力征战,不辞辛苦,希望能真正营造出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让广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胁,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三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因此,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
“插羽”,鞍上箭“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炼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
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这是符合逻辑和顺理成章的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
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
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句确实或有讽刺之意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
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诗人为“济苍生,安社稷”,是“愿为辅弼”的但他一直希望功成身退,归隐林泉他多次表示要“功成身不居”(《商山四皓》),“功成谢人间”(《翰林读书言怀》)。
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篇幅布局,独具匠心
其四这首诗写的是闺中女子对远征亲人的思念开头写闺中女子想象亲人戍守边塞的情形,以此寄托思念之情接着写女子在离愁的煎熬中,度日如年的情景其五首联两句,分述了敌我两军的态势,指明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塞虏”,塞外的强盗,含有轻蔑、贬斥之意。
当时的北方诸胡,有的还是原始部落,有的则转向世袭王权制,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他们对唐王朝的物质文明常怀觊觎之心,故边境屡遭蹂躏边塞战争大都起因于此“乘秋下”,是指到了秋收季节,他们就乘隙而入,烧杀劫掠“天兵”,天朝的军队,含有歌颂、赞美之意。
他们堂堂正正,出塞去抗击胡虏通过措词的褒贬色彩,表明了诗人鲜明的爱憎颔联两句,与首联“天兵”照应“虎竹”,兵符,分铜虎符与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将军分虎竹”,是指将领接到征战的诏令。
“战士卧龙沙”,指军队已抵达塞外战场“龙沙”,指白沙堆沙漠,在楼兰国附近这两句属对工整,气势磅礴从将军到战士,同仇敌忾,威严整肃,争相建功报国刚刚颁发诏令,很快就已深入敌区,表明进军神速,所向无敌颈联两句,描写边塞风光和战斗生活。
“胡霜”与首联的“秋”相照应“边月”、“胡霜”,均为静物皎洁的月色,银白的寒霜,笼罩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胧苍凉的气氛而“弓影”飘移,“剑花”闪烁,则包含着战士的行动用“随”和“拂”这样两个锤炼而得的动词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使静物和人物的动态融为一体,显得生机勃勃。
这就构成一种奇妙的意境:于苍茫中见壮美,于异彩中显飘逸弓与月,形状相似;剑与霜,颜色相同诗人巧妙地利用它们的某种共性,使它们之间的联系显得自然、和谐,使艰苦的军旅生活衬托得轻松、愉快尾联以诗中主人公的口气抒发了“天兵”的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把全诗推向了高潮。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是征人向少妇劝慰:未获全胜,玉门关还不能入,请亲人耐心等待,不必长吁短叹大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据《后汉书》,班超上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
《艺苑雌黄》云:“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李白之善于用典,大率类此结局不落边塞诗以乡愁,闺怨作结的窠臼,而造成余音袅袅余韵无穷之感。
这别具一格的结尾,使贯串全诗的壮美情怀更加完善,崇高精神得到升华了其六这首诗写了由于匈奴南侵引起新的战争,但在杰出将领的率领下,勇敢的战士们又一次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中原地区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唐时北方突厥非常凶悍,对李唐王朝形成了长期严重的威胁。
诗人选择汉军抗击匈奴的题材,部分原因即在于此【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欢迎各位爱好古诗词的朋友关注“一天一首古诗词”,我们将每天推出一首与当时当情当景相适应的古诗词及赏析。
长按二维码,关注“一天一首古诗词”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山涧清且浅(山涧清且浅寓意)这都可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涉及陶渊明的诗文只有两篇:《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其一》。凡是学到这两篇诗文时,很多教师都离不开…
-
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舞蹈鉴赏)一篇读懂
【礼乐弦歌音乐课堂】第23节
- 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舞蹈鉴赏)全程干货
- 莫道不消魂(莫道不销魂是什么意思)万万没想到
- 莫道不消魂(莫道不销魂是什么意思)干货满满
-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如天是比喻句吗)万万没想到
-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如天是比喻句吗)居然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