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淮水东边旧时月(淮水东边旧时月下一句是啥)深度揭秘

《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題》的第一首。《金陵五題》是五首七言绝句,分别咏金陵的五个景点,它们各自独立,人们便以这五个景点的名称作了每首诗的题目。它们是: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

淮水东边旧时月(淮水东边旧时月下一句是啥)深度揭秘

 

金陵五題·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題》的第一首《金陵五題》是五首七言绝句,分别咏金陵的五个景点,它们各自独立,人们便以这五个景点的名称作了每首诗的题目它们是: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金陵五題》。

组诗有一个总序:“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qi2)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題》相示,逌(you3)而生思,欻(xu1)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馀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语译如下:我年轻的时候生活在江南(随父亲生活在浙江嘉兴一带),却没有到秣陵(秣陵、金陵、石城、建康、建业、白下等都是南京的旧称)游览,常常感到遗憾后来当了历阳太守(即和州刺史,和州今为安徽和县,与南京隔江相望),常常踮起脚尖眺望金陵。

恰好这时有人给我看一篇诗,题为《金陵五題》,我因而受到启发,忽然产生了灵感,写下了这篇《金陵五題》后来好朋友白居易见到了这篇诗,摇头吟诵,叹赏很长时间,并且说,《石头城》这首诗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我敢肯定,后来的诗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再也写不出更好的句子了。

其它四首虽然不如这一首,但是也不至于让乐天的评语显得孤单和缺乏依据很显然,这个序是后来补写的,叙述此诗的创作过程和白居易对它的评价至少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对它大加赞赏的时候,这个“序”还没有看来,刘禹锡对这篇诗的自我感觉也是良好的。

我们来读诗【《金陵五題·石头城》】题目,表示这是组诗《金陵五題》中专咏“石头城”的一首石头城:南京代表性古名称之一,也是南京的一个景点,在南京清凉山西麓公元前333年,楚国灭亡了越国,设置金陵邑,在清凉山上筑城。

秦朝改金陵邑为秣陵县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后,吴国孙权迁都秣陵,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筑了著名的石头城当时,长江从城下流过,江潮直拍城基,这里成了吴国的水军基地唐朝以后,江水向西退去,但这里仍然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

因为城是依山而筑,有一段凸出的崖壁酷似一张丑脸,人们戏称为“鬼脸城”如今这里已经辟为石头城公园【山围故国周遭在】青山护卫着前朝的都城,至今还在周围静默着围:围绕,是动词,有护卫之意故国:是个多义词,或指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或指从前的封邑,从前曾经生活或游览的地方;或指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前朝的都城;本诗指前代都城。

唐代之前,金陵曾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王朝的首都这些政权,脉祚虽然大都短暂,但经济文化却都很繁荣隋唐以后,金陵逐渐荒凉破败,朝廷更进一步实行贬抑政策,降为州县,称蒋州、升州从唐代开始,历代诗人对金陵的兴衰怀有深沉的感慨,。

“金陵怀古”成了咏史诗中一个专门题材,并且从而在文学上形成了一个内涵特殊的“金陵意象”“山围故国周遭在”,这一句写石头城的地理形势,但不局限在清凉山下的那一段建筑,而是写整个金陵城的地理形势金陵城在长江南岸,山环水绕。

传说三国时诸葛亮为建立吴蜀联盟,曾到金陵考察,说过:“钟阜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钟山像一条龙蟠绕着,石头城像老虎蹲踞着,这里真是帝王的宅院!)刘禹锡的诗一开始就写了金陵城周围的青山,视界开阔,苍凉静穆。

故都周围护卫的群山,如今依然在四周环绕着一个“在”字,耐人寻味山川依然,而繁华不再护卫的群山还在,可是它们所护卫的政权,以及当日的繁华,已经不存在了这不由使人联想起杜甫“国破山河在”那个千古名句,从而领会到诗人刘禹锡的沉痛心情和深沉感慨。

【潮打空城寂寞回】江潮涌来,拍打着荒凉的城郭,感到昔日的繁华已经消失殆尽,这里已是一座空城,只好寂寞伤心地退了回去这一句是实写石头城的地理形势当时江水直逼城根,所以有“江潮打城”的景象空城:不再繁华的城。

江水拍打城墙,与城里的繁华与否本来毫不相干;江潮起伏,退了再涌,原也无所谓寂寞“空城”、“寂寞”,全都来自诗人内心的感受江潮哗——来了,又哗——退了,就这样无休止的,不厌其烦,却没有热烈的回应,因为这已是一座“空城”。

面对这样的情景,心中只有孤独寂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秦淮河东边升起了那轮旧时的明月,夜已经很深了,它还多情地跨过女墙,俯瞰着昔日繁华、如今残破的古都淮水:秦淮河,诗词中偶尔称淮、淮水,多数情况下不这样称呼,以避免与苏皖北部一条同名的河水相混淆。

旧时月:照耀过前代的明月其实,古今所见是同一个月亮,诗中特地标明是“旧时月”,只是为了把古今联系起来,抒发诗人的感慨既然是旧时的明月,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一定照见过昔日的繁华景象,和今日的破败景象既然是旧时的明月,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心中一定充满无限的感慨。

夜深:深夜这是诗人的特意设置前边两句所写,山围故国、潮打空城,都是白天所见后边两句要写明月,必须安排在夜晚,最好当然是“深夜”了夜深了,若是在往日,秦淮河里画舫穿梭,两岸楼台笙歌悠扬,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而如今怎么样了?“旧时月”带着往日的记忆,从钟山(紫金山)的背后升起来,越过女墙的间隙,照耀着已被夷为耕地的皇城宫苑,照耀着残破的街巷,照耀着哽咽的秦淮。

这些,诗人都没有写但我们知道,“旧时月”一定带着对故国人民亲切的关怀,也带着诗人对历史的无尽感慨和对现实的深深忧虑全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前两句写日间所见,故国山河,苍茫而寂寞;后两句写夜间所见,旧时明月,无语而深情。

境界阔大而深邃,与作者的心胸正是一致的写这组诗的时间,是诗人23年贬谪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他正在和州刺史的任上他年轻的时候由于参加永贞革新而遭到贬谪,长达23年,耗尽了志士仁人的青春和活力在这23年中,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并没有根本扭转,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的马车在下坡路上急速奔驰的势头并没有减缓。

敏感的诗人对六朝都城金陵的思索,直接关联着对大唐王朝命运的思索他似乎预感到世代更替的事情就要发生,兴亡的感慨由《乌衣巷》去表达吧,总结历史教训的任务由《台城》承担,而本诗犹如一个综合的主题发言主题巨大,思想深邃,难怪白居易要“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由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所开启的“金陵怀古”题材,到了刘禹锡又唱出了高亢的旋律刘禹锡的预感,不是空穴来风,大唐王朝日益衰弱的身体躺在病榻之上,沉疴不起,没有人可以妙手回春经不起几次打击,最后寿终正寝了最后,说几句

“题外话”刘禹锡在《金陵五题》的总序中写道:“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一个简短的序言,不可能像“人事档案”那样详细地记述经历这个序言的确没有写到刘禹锡到南京寻访六朝遗迹的事。

序中所云“未游秣陵”,那是“余少为江南客”的时候我很奇怪,如今竟然有一些人,据此提出,刘禹锡从未到过金陵,却可以写出《金陵五题》这样的诗篇,可见,文学创作不一定对歌咏的事物做实地观察,文学并不一定要以生活为源泉。

这种论调恐怕并不只是“故作惊人语”那么单纯吧?你怎么可以想象,长江对岸的历阳太守,只是站在江边,踮起脚尖,眺望他心向往之的古都金陵,而不肯迈开双腿,踏上那块热土,而存心要为千年之后的“文学不需要生活”论者提供一个论据呢?。

-往期文章推荐-戳标题即可查看文章:《春风又绿江南岸》《千里江陵一日还》《争得大裘长万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