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十指不沾泥(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意思)一篇读懂

造房子的买不起房子,造汽车的买不起汽车,是因为剥削吗?

十指不沾泥(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意思)一篇读懂

 

友情提示:本文文字约3000字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文/乌里单刀小时候学过这么两首古诗一首是《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另一首是《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按照老师的解释,这两首诗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后来才知道,古代的诗人很多都是当官的,或者当过官的,是统治阶级中的成员,如《。

陶者》的作者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

《蚕妇》的作者张俞没当过官,却差点儿当了官,但他把官职让给父亲,做了官二代,并且得到过地方官的资助所以,说这二位诗人是统治阶级中的成员,不算错吧?那么诗人们写这样的诗,是伪善的鳄鱼眼泪吗?不,我相信他们是真诚的。

人多少都会有点同理心,所以古代这些诗人当然有可能同情那些贫苦的劳动人民,就如同现代一些为提高劳动者福利而发声的知识分子一样只不过,两位诗人同情那些贫苦的劳动人民,很可能只是纯粹的居于人的同理心,而不是像教科书说的那样,有揭露阶级剥削的想法。

毕竟,阶级剥削是近现代的理论,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古代的诗人,怎么说也有点怪怪的虽说古人还没有发明阶级剥削理论,却不妨碍今人用剩余价值来解释这两首诗学了马派经济学的人,对这两句诗最自然而然的解释是:劳动者被剥削了,所以没法拥有他们创造的全部劳动成果。

古代工业不发达,没有大工厂,也就没有大规模的雇佣行为,所以这笔账就只能算在“封建”统治者和商人头上了“封建”统治者自不用说,他们向人民收取苛捐杂税,当然是剥削宋朝时,老百姓养着庞大的官僚集团,不堪重负,而当时民间自发采用的货币凭证:交子(一种纸钞),最后也被朝廷垄断,成为一种新的盘剥手段,即用信用扩张的手段收取百姓的铸币税。

现代人虽然也缴税,但因为现代国家大多是人民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国,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翁,通过议员或民意代表行使国家权力,我们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不存在剥削(咳咳,手动狗头)另一个剥削者是商人,理由是他们并没有参与商品的生产,他们的低买高卖不创造价值,他们的利润是通过剥削得来的。

古代中国的职业排行榜是“士农工商”,商人垫底,地位最低贱;排第一的士,地位最高等,毕竟是治国平天下的崇高事业其实古今中外,商人的地位都不高,到现在都还经常被骂奸商,人们也很不情愿被中间商赚差价你看某二手车网站,自己同样也是一个中间商,却毫不尴尬地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来忽悠消费者。

然而,假如没有商人撮合买卖双方的交易,也很成问题比如种地养蚕的农户,要把自己的产品卖给消费者,还得自己把产品运输到集市或城市,自己吆喝着售卖,卖完东西,一天就过去了自己生产商品,还要自己亲自将商品拿到集市上销售,这是分工不发达的表现,销售成本也会很高。

如果有商人集中收购农民的产品,甚至直接去到田间地头去把农产品拉到城里销售,那么农民就能节约下时间,用于生产更多的产品,或者享受闲暇时光作为交易的另一方,消费者直接去到乡下购买农产品,肯定也很不便利所以商人不只是产品的搬运工,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人。

他知道哪里有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也知道需要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在哪里,他的作用是帮助生产者把产品卖掉,同时帮助消费者买到他们需要的产品而且,交易是互利共赢的,买卖双方都能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大家的财富都增加了。

因此,商人的活动也是生产性的不要反感商人想要赚你的钱,他想赚你的钱,也要通过为你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才能做到从这个角度看,商人想要赚你的钱,实际就是想要帮助你,满足你的需求所以,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妒忌心蒙蔽了双眼。

商人赚钱,说明他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假如他没有满足消费者,他就会亏损变成穷光蛋人们很容易只看到赚钱的商人,却看不到无数商人在市场风险中倒下在现代,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句诗极其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样的事:造房子的建筑工人买不起房,造汽车的工人买不起汽车。

没错,随着工业的发展,批判剥削的矛头指向了大量雇佣工人的资本家但是,建筑工人买不起房,造车工人买不起车,真的是因为资本家剥削了工人吗?首先,每一个工人,他的工作仅仅是参与了生产中的某一道工序而已打个比方,我要建造一栋房子,土地、砖头、水泥、石灰、沙子等等,都是我的,我请你来干活,帮我造房子,难道说造好的新房子是你的劳动果实?。

不可能吧?你的劳动果实仅仅是我跟你谈好的工资,干多少天活给多少钱,你不可能主张你对这栋新房子的所有权,那太荒谬了!其次,建筑工人买不起房,造车工人买不起车,这并非确定无误的事实,而是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事实上,让工人阶层买得起房,买得起车,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就已经实现了。

而在现代中国,城市里普通工薪阶层中有能力买房买车的不在少数就算是在农村,大多数农民都建起了新楼房,还有许多家庭都买起了小汽车这一切,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投入的资本越高,哪里的劳动生产力就越高,哪里的人们就越富裕。

那些越贫穷落后的地区,使用人力的比例就越高,因为他们严重缺乏资本那些越发达先进的地区,人们使用的机械就越多,因为他们的资本非常充裕举个很直观的例子:开挖掘机干活的人,其收入肯定要比拿铁锹干活的人高,因为挖掘机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前者的生产力。

此外,任何新增的资本(投资),都要从其他部门竞争劳动力,而劳动力数量在特定时间内又是给定的,所以新增的投资为了从其他资本家手里抢人,必定要提高工资反之,如果资本积累赶不上资本消耗,那么资本的减少,将意味着工作岗位的减少,也就是劳动力数量过剩了,为了找到工作,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降低社会的工资水平。

古时候为什么那么穷?就是因为没有资本积累,没有资本就无法提高生产力你想,如果没有资本积累,该怎么去研究科学技术、发明挖掘机呢?总不能饿着肚子搞科研吧?那古代又为什么没有资本积累?因为老百姓刚有一点余粮,就被皇帝拿去挥霍了,所以几千年来,人们几乎一直都在“低收入陷阱”里挣扎。

直到熬过了黑暗的中世纪,欧洲在自由主义理念的指引下,人们第一次把国王的权力关进了笼子里在西方文明的演化道路上,不断废除阻碍资本主义运行的制度,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人口不断地翻番,大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了前人无法相像的水准。

用经济学家米塞斯的话来说:一个普通的美国工人享受的生活之舒适,甚至连古代帝王都会羡慕不已但历史不是直线向前发展的,反资本主义的观念一直都存在,一旦人们被它所蛊惑,自由主义的力量就会衰减,反市场的力量就占了上风,社会的发展就偏离到了另一条道上。

现代欧美发达国家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他们在打右灯向左转,这才是他们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买得起房,开得起车,还是要坚定不移的走市场经济的道路,通过资本的积累,继续提高劳动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2021-9-8

E N D

点击下方公众号,发送“送书”两个字,可获得我精心挑选的17本经济学经典著作这些书都是入门级的,没有基础的小白也可以毫无压力地自学下载步骤:首先发送留言“送书”,后台自动回复百度网盘文件的链接和提取码,点击链接进入百度网盘,输入提取码,即可下载文件(没安装百度网盘的朋友可先下载百度网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