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陶令(细看取屈平陶令)学到了
“菊花”是诗词里很常见的意象它代表着隐者的超然洒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它是游子思乡的寄托,“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它象征着忠义之士的凛然气节,“宁
“菊花”是诗词里很常见的意象它代表着隐者的超然洒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它是游子思乡的寄托,“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它象征着忠义之士的凛然气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唐宋无数文人为它倾倒,为它歌咏今天要讲的这首“菊花词”是李清照所写,是《漱玉词》中最长的一首,无一“菊”字却句句写菊,读一遍就心醉这首词名为《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不像浣溪沙、长相思、菩萨蛮,“多丽”是个不常见的词牌名,可能很多人之前都没有听过关于这个词牌名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和“念奴娇”一样,源自一个歌妓的名字;也有人认为它出自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这个词牌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绿头鸭”,贺铸、辛弃疾等人都曾写过此词,其中最为经典的还属李清照这首咏白菊,通篇用典,写尽菊花之美,你可以不会背但一定要读一遍词的上半阕先从赏菊的环境写起,渲染了凄冷的氛围秋夜漫长,风雨凄凄,即使放下了帘幕,依然寒气逼人。
漫漫长夜里,词人担心那庭院中的白菊,经不住风雨的摧残。这几句环境描写,既突出了词人对菊花的怜惜,也为后文赞美菊花的风骨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几句中,词人连用四个典故,来反衬白菊高洁出尘的自然美“贵妃醉脸”说的是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唐朝诗人李正封有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他原本吟咏的是牡丹,但唐玄宗读后却认为与杨贵妃醉后的娇媚情态最相宜。
“孙寿”指的是东汉权臣梁冀之妻,常故意画纤细弯曲的愁眉,以媚惑世人“韩令”是指西晋官员韩寿,是个美男子,权臣贾充之女贾午曾为他偷了父亲珍藏的西域奇香“徐娘”说的是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昭佩,“徐娘半老”说的就是她。
菊花之态娇艳,却不像杨贵妃、孙寿那样,妖媚惑人;其香幽远,却不似韩寿窃取他人的奇香;其色莹白,却不像徐娘在脸上涂抹白粉这几句从白菊的姿态、香味、色彩方面着手,淋漓尽致地突出了它的自然美,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概便是如此。
接着的“细看取、屈平陶令”,是正面烘托菊花的高洁“屈平陶令”就是指屈原和陶渊明,屈原有诗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更是耳熟能详,这两位都是高风亮节的文人,词人以这二人的风韵来比拟菊花,足见菊花之高雅。
最后的“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不仅唤起了我们的视觉感官,更沟通了嗅觉,从而引发更多的联想上半阕先是环境描写,接着又引用了一系列典故,从反面和正面,将白菊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形神毕肖,情韵兼具,令人不禁为之倾倒。
再来看下半阕“渐秋阑”三字写出了时光的流逝,从花开到花谢,明明是词人不忍见菊花凋零,却反过来说“向人无限依依”充分表明了词人的“惜菊”之心“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这一句从不同的环境展开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惋惜之情。
最后词人并没有依着这惋惜之情收束全词,而是宕开一笔,“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既与上半阕的“屈平陶令”遥相呼应,表达了词人对这二人的仰慕之情,又突出了自认旷达洒脱的情怀只要内心安宁平和,何必像屈原行吟泽畔,陶渊明采菊东篱?。
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词人这最后的顿悟,创造了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境界,给人以启迪。
整首词来看,通过引用典故,以对比的手法,将白菊的“美”写到了极致,抒发了词人不流于世俗,高洁出尘的精神追求无一“菊”字却句句写菊,给人以美的感受,读一遍就心醉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End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屈平陶令(细看取屈平陶令)新鲜出炉
(一)李清照《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
-
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劝君更尽一杯酒完整诗句)这样也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长安城中月如练(长安城外月如霜)这都可以?
- 长安城中月如练(长安城外月如霜)速看
- 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少年易老学难成下一句是)干货分享
- 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少年易老学难成下一句是)硬核推荐
- 算来一梦浮生(算来一梦浮生全诗)硬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