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君黄金台上意(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谁写的)奔走相告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 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亦有版本写作"塞土", 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易水:河名, 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 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声不起: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 燕昭王所筑。《 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玉龙:宝剑的代称。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 张固《 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
时在元和二年(807年)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 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
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战争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关心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心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潞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
诗的开头两句,着意于气氛的渲染,给读者勾勒了这场战争紧张的形势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
第二句写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概这两句的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感人: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诗的一开始通过对照表现了形势危急,又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雄气概。
三、四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这里从声来写“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
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以上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两色为基色,点染以紫色、红色,使得诗的意境以低沉的调子映入人们眼帘用凄厉的角声,喑哑的鼓声,传达一种悲壮的声音进入人们耳膜声、色互为映衬,使悲剧性的氛围更加强烈、更加动人在完成气氛渲染之后,诗人才让自己的主人公出场。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
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
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
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谁写的)怎么可以错过
1.修筑黄金台的故事黄金台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
临行密密缝(临行密密缝的拼音)居然可以这样
游子吟唐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字词解释: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
- 隔叶黄鹂空好音(应届碧草什么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真没想到
- 隔叶黄鹂空好音(应届碧草什么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真没想到
- 垂緌饮清露(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读音)深度揭秘
- 山色空蒙雨亦奇(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亦是什么意思)硬核推荐
- 山色空蒙雨亦奇(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亦是什么意思)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