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白骨洞三层怎么打(白骨洞三层怎么过)学到了吗

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全线反击,抗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了。人民军2个军团在东线实施辅助突击,牵制美军部队。

白骨洞三层怎么打(白骨洞三层怎么过)学到了吗

 

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全线反击,抗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了志愿军以王近山指挥的第3兵团实施正面突击,宋时轮指挥的第9兵团和杨得志指挥的第19兵团分别从两面迂回;人民军2个军团在东线实施辅助突击,牵制美军部队。

经连续作战,至4月25日晚,中朝军队全部越过“三八线”面对志愿军的凌厉攻势,李奇微指挥“联合国军”采取磁性战术,每天迅速后撤30公里,不让志愿军形成合围至5月8日,“联合国军”在西线部署了美军6个师,英军、土耳其军各1个旅,李伪军3个师,以汉城为重点,成一线密集配置。

在东线部署李伪军首都师、第3、第5、第7、第9、第11 师共6个师,成一线配置美军第3师、英军第29旅、美军第187空降团为预备队这样,“联合国军”的整个战线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斜线态势,其中在东线位置最突出的就是李伪军第3军团刘载兴所部2个师。

刘载兴志愿军和人民军为继续歼灭“联合国军”有生力量,决定以第3、第9兵团隐蔽东移,在人民军主力的协同下,实施第二阶段作战以第9兵团首先歼灭县里地区李伪军第三军团,以3兵团割裂东西两线的联系,阻击美军东援,保障东线作战任务。

同时以志愿军第19兵团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汉城东西地区渡江佯动,第39军主力南渡昭阳江,掩护第3、9兵团东移5月16日黄昏,志愿军第9兵团各部在人民军的配合下,按预定作战计划,采取正面突破、两翼迂回、多路切断、层层包围的战法,向县里地区李伪军发起猛烈突击。

宋时轮把正面进攻、分割的任务交给了20军,把向南迂回,截断后路的任务交给了27军20军进攻正面为16公里,如果把九个团的兵力全部铺开,显然不现实此时,二十军军长张翼翔已经回国治病,部队由副军长廖政国指挥。

廖政国经过慎重研究,决定集中六十、五十八师全部和五十九师两个团,共八个团兵力,在李伪军防御最薄弱的4公里正面,实施并肩突破仅以一七四团在12公里宽大正面上以攻势防御牵制敌人这一招颇有林总“一点两面”战术的影子。

至于并肩突破战术的重点,廖政国放在了六十师主攻的右翼,因为右翼的李伪军第七师系3月份新建而成,战斗力弱,可以说是东线李伪军中最差的部队廖政国把炮兵第二十六团全部、第十一团两个营、第十七团1个营、五十九师炮兵营配属给右翼担任主攻的六十师。

加上六十师本身的炮兵营,六十师进攻的2公里正面上一共安排了八个炮兵营、75毫米以上火炮达100门

六十师师长彭飞笑言:打了20年仗,从来没有那么阔过,我也当一回地主老财战役原定于5月16日下午5时30分发起六十师师长彭飞考虑到突破后穿插距离较长,夏夜较短,向军建议提前1小时发起战役廖政国认为这个意见很好,随即报请兵团批准,提前于下午4时30分开始炮火准备。

猛烈集中的炮兵火力轰击昭阳江南岸九万里至富坪里一线李伪军第七师阵地,敌军阵地全部被摧毁对这一次二十军突破昭阳江的炮击,韩国国防部编写的《朝鲜战争史》曾有叙述:“前所未有的猛烈而准确,终使5、8两个团各营指挥系统失灵。

”昭阳江的突破十分顺利主攻方向六十师一七八团第八连在下午5时30开始强涉,仅用9分钟就过了宽达200多米的昭阳江,九、七两连立即随后跟进,以迅猛动作攻占了南岸600、704.2高地敌前沿阵地,掩护了准备担任穿插的第二营过江。

李伪军基本没放几枪,全跑了廖政国的判断是正确的,右翼的李伪军第七师一开始就被我军大炮炸懵了,根本无法组织任何抵抗而布防在左翼的是李伪军第五师,其为老部队,朝鲜战争爆发后到现在都没受过什么重大打击,战斗力还算齐整,因此在左翼突破的五十八师打得就有点苦了。

五十八师一七三团以四连担任突击,下午5时55分开始涉水。因突破地段山路崎岖,加上飞机轰炸,炮兵来不及随同南移,阵地位置过远,未能有效压制南岸敌人火力,连续突击三次均未成功。

营长姚志才、教导员顾建帆重新组织战斗,把重机枪和六零炮集中,前推至江边占领阵地,猛烈压制敌人,以四、五连合并建制,重行突破,于晚7时过江在敌人炽烈的炮火下,强渡深及颈部的激流,部队冲下半里多路,好多人连跌几个筋斗,连喝几口水,弄得头晕眼花,但是 “只有前进,没有后退”,有的抓住敌人水中的电线,有的摸着江 底爬过去,终于胜利到达了对岸。

五连二排以惊人的速度,夺取 412.2高地,掩护后续部队顺利渡江姚志才立即率六连猛攻敌阵纵深,攻占了3个高地,敌人向东南溃 退至17 时,一七三团全部渡江完毕在正面的一七四团,及时采取攻势行动,于晚7时攻占了李伪军第五师在昭阳江北岸的孤立阵地。

残敌向江南溃退,政治处主任李进民正在一营阵地上,当机立断立即率领一部兵力追着溃敌,在加路里地段过了昭阳江对于一七四团这一机动行事,廖政国十分赞赏他认为一七四团这种积极行动,不仅牵制了敌人一翼,而且使敌一时很难判明我主攻方向何在地。

全线打过昭阳江后,六十师以一七八团担任穿插任务,师参谋长蔡群帆、政治部 主任徐放跟随行动该团第二营为尖刀,向预定目标一一五马峙前进五马峙是在东线敌人纵深内公路边上的一个山头,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李伪军第三军团补给线上的要点。

这里地势险要,南北走向的公路在这里要绕一个大弯五马峙一旦被我攻占,县里、龙浦地区敌军两个师就会被截断退路一七八团第二营的营长是陶妙根,他就是“瓷器店里捉老鼠”,在上海市区战斗中,凭机智攻占苏州河南岸制高点,迫使三千国军投降的连指挥员,战后他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这个“上海泥瓦匠”今天担负着更为繁重艰巨的前卫营穿插任务晚7时许,陶妙根率领第二营在友邻第三营攻占的南岸阵地上插入,尖兵六连一举攻占了阴阳里,但在跟踪向南追击逃敌时,脱离了预定穿插路线,错向新丰里大路前进。

陶妙根营长一面派通信员去调回六连,一面命四连接替尖刀任务,向预定方向前进四连进至所峙里,将正在匆忙构筑工事的敌人击溃,在尾追逃敌时又脱离预定路线,向南直插而去陶妙根营长当机立断,一面派人去联络四连回转,一面命令五连改作尖刀连。

这时,时间已经到了夜10时,离开预定穿插目标五马峙,还有一大半路程第五连连长是毛张苗,当时,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是不轻的,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穿插距离还长,纵深内地形复杂,沿途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何况,五连原是营的预备队,穿插途中的任务只是“跟进”,要到五马峙后才担任攻击任务。

现在临时改作尖刀连,困难是可以想象的

毛张苗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浙东游击纵队的老战士,他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但却有着知识分子的气质,工作作风比较细致,也善于钻研思考问题在战役发起前进行准备时,他就有着一旦情况变化,临时改变任务,营预备队有可能去充当尖刀连的思想准备。

在战前准备时,他把自己的连队也按照尖刀连的要求 作了编组明确了三排是尖刀排,七班是尖刀班,自己的位置是带六零炮班并掌握尖刀排指导员胡衡带一、二排在后跟进口在战前,他还抓紧时间看地图,问朝鲜老乡,对营的预定穿插路线作了了解,还绘制了一张地图,把沿途的村庄、高地、河谷、岔道都标记出来,发给每个排长一份。

毛张苗在接受担任尖刀连任务时,已得知兄弟连队搞错方向道路是因为“尾追逃敌”因此,他就明确提出“要路不要人”的口号,他告诉尖刀排,只要敌人没有发现我们,我们绝不开火;即使敌人阻挠,能绕开就绕开,能赶走就赶走,不要因为舍不得逃敌而弄错方向,不要为贪抓俘虏求得缴获而失去时间,只有按时抢占五马峙才是胜利。

夜10时许,五连到达727.1高地,发现有敌人构筑工事, 圆锹铁镐乒乒乓乓地响尖刀班乘敌不备,一个猛冲将敌人击溃夜11时,五连到达亭子里,发现村里有几堆火光,搜索前进的尖刀排遭到敌人拦击,村边道路已被敌人封锁,两侧山上也有敌人向我射击,还发现村子东侧有敌人的迫击炮阵地。

毛张苗判断这股敌人是有组织的抵抗,但是在夜间敌人不知我军底细他立即命令八班正面展开,吸引敌人,叫七、九两班绕到村子东侧,向敌人迫击炮阵地冲击他估计敌人的指挥点也在那里果然,一阵猛打,敌人受到四面攻击,死伤30多人,被俘11人,3门迫击炮成了五连的战利品。

战斗只有10多分钟,亭子里之敌仓惶逃窜毛张苗立即收拢队伍,继续向预定方向前进这时,有一小股敌人竟把五连当作他们的自己人,跟在后面走了一段,还派人上来打招呼联络五连的后卫炊事班立即转身猛打,又顺手捉了 38个俘虏。

越过亭子里走了约有5华里,发现前面分出了五条岔路,但又没有一条是向东南方的该走哪一条路?这里四面都是海拔八、九百米的高山,山上是黑黝黝的松林毛张苗一面向营长请示,一面同指导员、三排长商量,把周围地形和手里那张“穿插路线图”反复对照。

决定先向南走一段,再寻路折向东南这时 在附近找到了一个村民,询问路径,说的也与地图一致,就继续前进沿途又遇到小股敌人,就边打边走,将敌人驱散没多久,五连听到前面村子里人声嘈杂,好像是敌人在集合队伍,但敌人并没有发现我们。

毛张苗决定不去惊动,在布置好警戒后,带着全连在村边悄悄越过这样,一口气走了将近20华里17日临近拂晓时,五连到达直洞以北高地,发现有敌人据守,还有铁丝网等工事尖刀七班迅速越过障碍,抢占敌人前沿阵地,突然开火,打死了几名敌人。

敌人回过神来后马上发起了反扑,毛张苗考虑时间已经十分紧迫,必须迅速解决战斗他立即命令六零炮用火力掩护八班插到敌人背后,配合七、九班正面冲击敌人遭我前后夹击,立即丢弃阵地逃向直洞正好,敌人逃窜方向与我穿插方向一致,那就让敌人“带路”。

五连经柏子洞尾追,一口气追了近5华里,敌人才四处溃窜天已大亮,毛张苗一面派人向营长报告情况,一面要各排将缴获的武器弹药补充自己,率领连队继续向五马峙前进一架“赶早班”的敌人侦察机在空中出现,毛张苗立即叫人把途中缴获的对空联络布板按原样铺上,敌人的侦察机当然是只认布板不认人的,带着“准确”的情报飞走了。

前面就是五马峙,毛张苗率领五连飞快地抢占了这个要地这时,李伪军的指挥官十分惊疑他们怀疑地面部队的情况报告:从昭阳江北岸到五马峙有着40公里的路程,中国人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五马峙吗,难道他们能“飞”吗?!。

李伪军国防部《朝鲜战争史》写道:“军团长刘载兴少将得知五马峙已被敌占的报告,不禁大惊失色,敌人在16日晚23时突破第七师防线,怎能在地形不熟的情况下,仅用三四个小时冲到五马峙?”刘载兴对我军突破昭阳江的时间掌握是不准确的。

六十师的突破时间要比他所知的早好几个小时这一方面说明敌人遭到我军猛烈进攻后,指挥系统呈现混乱状态同时,也说明我军提前一小时发起进攻的正确性

然而此时此刻,五马峙确确实实是在我们英雄的第五连脚下指导员胡衡正指挥一、二排在扫清五马峙两侧高地上的敌人连长毛张苗率领三排在公路转弯处,截获了敌人的一个车队,61辆汽车、3门榴弹炮成了五连的缴获品,在抓到的俘虏中査岀了3名美军顾问。

直到这个率先逃跑的车队被我军截歼在五马峙山下的时候,敌人才相信五马峙的确被我军占领“五马峙是军团最关心的焦点”当刘载兴开始得知美军十军右翼第七师(李伪军第七师归美军第十军指挥)防线被突破,还未料到战况会如此急转直下。

在志愿军突破昭阳江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刘载兴也不是傻瓜,马上判断出志愿军是冲着他来的,立即投入第三军团预备队两个团,打算逐次迟滞志愿军,阻止其进攻,坚持到17日早晨,等美军飞机一来,战局就会逆转了。

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他投入的预备队中,第七师第三团在亭子里、直洞等地,被我们尖刀五连击溃得那么快!快到连报信的时间都没有5月17日中午,廖政国收到了六十师发来的电报,得知五马峙已被我占领,他稍一考虑,就要作战科长朱锦辉起草电文,指示一七八团要巩固已经占领的阵地,密切监视敌人的行动,随时准备击退南北两个方向敌人的反扑。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各军突破美李军战线的同时,县里正面朝鲜人民军金雄集团也发起了进攻李伪军第三、九师正面也遭到了强大的压力腹背受敌的李伪军这两个师十分惊恐此时,我友邻二十七军先头已经占领五马峙南15公里处的砧桥,十二军先头部队更是插入加里峰,把第三军团和美第十军的联系跟切断了,美国大兵想救也救不了。

李伪军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三师师长崔锡九和第九师师长金钟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两人临时碰头商量,决定派出十八团和三十团投入战斗,求得“杀出一条路来李伪军第三师第十八团有“白骨团”之称,被称为韩军“战斗力最强的联队”。

然而,正当“白骨团”战前集中,准备“杀出一套血路”时,一阵阵猛烈的炮火落在他们头上这时,二十军由黄朝天师长指挥的五十八师杀到了龙浦,正好跟想“杀出一条血路”的这一堆敌人遭遇“白骨团”碰到“红军团”(58师172团),结局是什么不用说了,战至当天中午,五十八师就攻占了“白骨团”集结地——774.4高地,敌向东南逃窜。

夜8时,一七三团占领间岱、龙浦间大路,至18日凌晨1时完全占领龙浦公路以西一线山地,控制龙浦公路李伪军第3、第9师仅留下1个营的兵力在龙浦,企图掩护主力南逃, 其余则争先恐后地败退到江东一线,集结在芳台山。

在志愿军急风暴雨般的攻势面前,李伪两个师溃不成军,上上下下充满着失败的恐惧,一些部队还没有收到“毁装命令”或根本就没有下达过“毁装命令”,就已经开始“将车辆内胎放气或放火烧毁”,准备丢弃装备,轻装逃行对此,韩国人在《韩国战争史》一书中也不得不承认:。

向芳台山撤退,哪是作战,纯粹是溃退的洋相两个师在县里、龙浦地区焦急地等待第18、第30两个团打开突破口原想战斗力属第一流的被誉为“白骨部队”的第18团参加突破作战,整个撤退也许不会出现危险,但是经过敌我双方交战,枪炮声地动山摇,而且越来越近,炮弹集中落在摆开长蛇阵的龙浦、县里之间的公路两侧,在战况不明的夜暗中,部队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因此,在没有接到任何命令的情况下,出现擅自破坏火炮和车辆等妄动现象,导致了无秩序地溃退到芳台山的结果此时,朝鲜人民军五军团已会同一七三团对县里之敌构成合击之势为追歼逃敌,军命令一七三团迅速过江攻占龙浦,截断敌人退路。

天明后,一七三团发现江东有敌汽车数辆及装甲车1辆由南向北行驶,并没有发现我军已占领江西岸当我一七三团一营准备发起攻击时,恰有敌汽车、坦克300余辆自县里南逃至龙浦,与北去的车辆拥挤在龙浦桥上一营即趁敌混乱之际,在6挺重机枪掩护下突过江去。

二营随后跟进,共同占领了龙浦南北山头,截住李伪军九师直属分队及七师一部,俘敌200余名,缴获汽车、坦克200余辆,榴弹炮17门。随后,二营由梅花里向东攻击,三营九连追敌至芳台山。

一七二团随一七三团后渡过昭阳江,由蓝田里经半场里沿山沟向南攻击前进于17日凌晨3时在中途为敌火所阻,当时副团长刘锡文已率前卫二营通过,团长王详、政委李树人率一营正穿越该地,王详命令少数兵力驱逐敌人,部队继续前进。

一阵突然而至的炮击,炮弹片击中李树人腹部,政委壮烈牺牲一七二团指战员义愤填膺,誓为政委报仇,冒炮火奋勇前进17日夜9时至瓦野洞师直及一七二团三营继续向龙浦前进一七四团于17日上午时全部渡江控制公路两侧山地。

李伪军两个师溃逃的情状是十分狼狈的李伪军在战史中这样叙述:集结在芳台山的部队,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营长们掌握不了自己的部队,也没有一个指挥官敢站出来指挥这样无秩序的部队也无法指挥大部分军官都拿掉军衔等一切标志,因此无法辨认谁是指挥官。

部队分成三三五五各自行动退到广院里时,再也不见昔日那威武堂皇的阵容5月17日晚,廖政国的军指挥所到了龙浦西面4公里的瓦野洞18时得到了六十师截住正向东南逃窜的李伪军第三、 九师的报告他立即电令六十师主力并指挥五十九师的一七七团向东南方向追歼逃敌;要五十八师向县里方向攻击前进。

给六十师的这份电报,在拍发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在军部电台收不到六十师答应信号的情况下,报务主任姜峻海亲自上机,凭着他多年的报务工作经验,认为对方信号微弱,但仍有可能收到军台信号他反复多次“盲发”,终使六十师收到了这份至关重要的电文。

六十师奉命全力向东南追击逃敌,在月屯谷、大小开仁里等地歼灭了数百人一股的好几股敌人,先头追至广院里附近六十师的迅速追击,使李伪军逃跑混乱万分有关逃过内麟川的情景,李伪军方史料也有一段记述:“川上只有一根很旧的独木桥,抢先渡河的人把桥踩断,因此各显其能争先恐后渡河,但是没有一个人出来指挥。

”那个“白骨团”残部跑得飞快,逃到三巨里仍被我友邻部队所击溃19日白天,廖政国的军指挥所途经龙浦,专门在龙浦桥头停留了一下看到一辆美制坦克冲断桥栏,斜躺在江水里,另一 辆则顶着它歪在另一边,对面的一辆吉普车被夹在这两辆坦克中间,吉普车后面的卡车横挡着桥面。

后面的坦克、装甲车、卡车 一辆紧接一辆,鱼贯排列着,望不见车队的后尾

“报告副军长,一共200多辆,还有榴弾炮17门“你是?” .“军炮团参谋长”“榴弹炮呢?”“早就拖到后方去了“你还在这里磨蹭什么?”“想再弄走儿辆卡车廖政国笑了:“能弄走的快弄走,敌人飞机要来炸的!这下你们发洋财了,军炮团再也不是空架子了!”。

再说说27军,战斗打响后,为切断县里地区李伪军第3、第9师的南逃通道,27军命令81师担任迂回穿插任务师长兼政委孙端夫亲自率领242团2营为先导,由李伪军第5、第 7师的接合部摸入,沿于论里、新修谷、柏子洞向砧桥迂回。

途中,全营不停息地交互攻击前进,不惜伤亡、不为小股敌人所诱,猛打猛冲经过大小18次战斗,2营于17日5时突入李伪军纵深28公里,提前到达指定位置,抢占公路两侧高地和要点,卡主了李伪军南撤的道路,并对南撤的李伪军发起突然攻击,迫敌退回县里。

58师师长孙端夫大校清晨时分,81师主力赶到,完全切断了县里地区李伪军向西南方向的退路随后,81师会同60师在上南里地区,击溃李伪军第5、第7师,全歼5个营3000多人,缴获了大量装备物资,有力支持了县里地区围歼战。

至此,志愿军和人民军通力合作,对县里地区的李伪军构筑了三层包围圈:核心包围圈由志愿军第20军58师和人民军第5军团第6师构成;中间包围圈由志愿军第27军81师和人民军第2军团第4师构成;外层包围圈由志愿军第12军34师和人民军第2军团第5师构成,共同围歼县里地区之敌

为避免被全歼,18日晨,被围县里地区的李伪军第3、第9师分经龙浦、芳东里、镇东里向南及东南多个方向实施突围韩国人在《韩国战争史》中是这样描述逃窜时的狼狈相的:第3师第18团的一部和掉队人员经过连夜行军到达苍村三巨里,黎明时分渡过桂芳川的刹那间,遭到敌人的奇袭,2000多人全被击溃。

各部队的掉队人员混合在这个队伍中,没有人指挥,也没有人听指挥,真是一群残兵败将这时,军团主力部队由副军团长姜英勋准将直接指挥,根据指挥部的指示首先南下到苍村但这里已被敌人占领,结果部队更加四分五裂,为打开血路,弄得筋疲力尽。

尤其是没有粮食吃,只能找水喝但到了山上找水也很困难,挖野菜充饥,个别人还吃了毒草而中毒山里偶尔也有少数农民居住,因兵力太多,无法找到吃的,即使能找到一些充饥的,也只不过是玉米经过两天的激战,到5月19日,李伪军第三师、第九师基本被歼灭,第五师和第七师被彻底击溃,县里围歼战取得胜利。

此时,20军军长廖政国获知,敌人除了逃过内麟川这一部分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残部分散隐匿在芳台山区廖政国又作出各师派出精悍部队以芳台山为目标,投入搜山围剿直到5月21日,搜山部队又俘敌1000余人面对志愿军发动的攻击,李伪军第三军团的官兵们什么都想到了,包括伤亡、被俘、溃败、撤退,可他们就是没想到这场短短3天的战斗竟然最终导致了一个耻辱的后果:战前,李伪军第三军团战前有2.3万人,战后只剩下2050人,可以说近乎全灭。

为稳定东线,李奇微亲自督战,当他看到汹涌后退的李伪军时,勃然大怒,认为如此无能的军队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李伪军第三军团番号被撤销李伪军第三军团被解散,引起了南朝鲜上下的极大不满,他们认为李伪军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军的溃败造成的,要解散也得先解散美军。

争论之激烈,情绪之冲动,在事情过去了10多年之 后,在那次战斗中到底“是谁守不住阵地”的争论依旧在进行13年后的1964年,原李伪军第九师师长崔锡回忆说:“我至今不理解根据什么地图划分了美第十军和我第三军团的分界线。

让美第十军负责第三军团补给路上的上南里以南地区,这是美第八集团军方面的错误不能把重要的地形、地物加以分割,是战术上的起码常识”14年后的1965年,原李伪军第三师师长金钟五回忆说:“美军没有听从我军团长的话,没有坚守住补给线上的阵地,是导致失败的直接原因。

22年后的1973年,原李伪军第三军团军团长刘载兴回忆说:“美第十军军长的固执和指挥上的失误,带来了我们与他们都被打垮的后果”而李伪军军方战史则记载:由于美第十军和美第八集团军采取了不当措施,使我第三军团遭受意想不到的灾难。

我第九师在作战上配属于美第三师,应该撤美第三师师长的职,而他们却在国军脸上抹黑,根本不考虑国军的士气,自己却泰然自若!虽然取得了三天歼灭李伪一个军的战绩,但宋时轮在九兵团总结会上依然有点不太满意,遗憾地说:“这一仗我们打的伪军,可惜让二线的美军第三师和英军一个旅给跑了,没能报长津湖之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