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青烟袅袅(青烟袅袅的所有小说)硬核推荐

​正月初六,我们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车在村里的后街上慢慢地前行,车窗外的乡亲们满脸笑容招手送别。尽管是寒冬,但天空则是那样的湛蓝,那样的清澈。我又一次抬起头来,看了看窑顶上那一个个孤零零的烟囱,在蓝天映照下显得格外苍桑。

青烟袅袅(青烟袅袅的所有小说)硬核推荐

 

像我们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人,只要是提起自己的家乡,总是要说到夕阳西下的袅袅炊烟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观念上的更新,我们儿时记忆中的袅袅炊烟,也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一点一点地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不灭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正是我们初入学的时候我们国家也从建国初期的极端贫困和三年自然灾害中冲杀了出来,政治运动的冲击也小了许多,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起来特别是我们农村,在中央“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大潮中,积极兴修水利,村里人基本上脱离了吃不饱穿不䁔的困境。

有吃有喝,村子里的人烟气也就浓了起来入夏后,人们起的早,早晨五六点人们就烧火做饭了这时,你站在村北朝四处看,只见四面八方的村子里浓烟袅袅,青云直上,就像一根根灰色的铁柱在支撑着整个村子等这些柱子消失后,也就是家里的早饭熟了。

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听到村子里叫喊出地上工的喊声了整个村子就热闹了起来当然了,要说最热闹的还是傍晚夏季天黑的晚,夕阳斜照在村口,既没有午间阳光直射的炎热,也没有夜间蚊虫的叮咬,正是休生养息的好时机,人们也就不着急回家。

放了学的孩子们聚拢在村口玩耍,把书包往路边的石台阶上一扔,男的玩弹旦,女的玩跳绳,你跑我追,男喊女叫,十分的开心地里劳动回来的大人也不回家,聚在村口说些家常理短的事,就连村干部也把夕阳下的村口当做了办公场所,站在当街口指手划脚地分配着第二天的活。

而这时家家户户窑头的烟烟囱里却是青烟袅袅,主妇们忙完地里活后又开始准备晚饭了蓝天白云间的袅袅青云,给本来就热闹的村子里增添了生活的繁华和生机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农家窑头上的青烟看不到了只听着从村里的各个方向传来了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二圪蛋,叫上你哥回家吃饭了!”“开花子,啥时候了你还不回家?”孩子们听到大人的叫喊声才极不情愿地拿上书包一步三回头朝自家走去,大人们也扛上劳动的工具陆续回家了这时的村口才算是回归了平静到了冬天,袅袅青烟则是另外一种景象。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冬天,我坐火车到大同冬季村子里的农活比较少,村里人相对夏秋天也就起的晚一些早晨七八点如果在夏秋季的话,人们早就吃罢饭准备出地干活,但冬天的人们则刚起炕生火做饭,袅袅青烟在桑干河湿润空气中盘旋在半空中。

急驰的火车沿着桑干河北岸鸣着长笛向北飞奔,沿线的村子也急速也向相反的方向飞驰,但在湛蓝的天空中留下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圆型的白色气团,散挂在蓝色的天空中,俨然是一个诺大的铁锅里的荷包蛋一样,给人一种清新爽快,馋涎欲滴的感觉。

多少年过去了,那个画面一直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在农村这种袅袅饮烟是一种象征,是一种人气村子大人多,村子上空的烟气就多就浓;村子小,人少,村子上空的烟气就少就淡也正是这个原因,我看到过不少农村题材的小说里总有几个描写村头炊烟的镜头,来渲染故事的环境氛围及主人翁的心情。

像在浩然老师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及路遥老师的《平凡的世界》里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描述兔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三十多口又回到了家乡东榆林村多少年来,我们家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只要是过中秋节和春节,大家都要从天南海北赶回村里。

即使是回不了村里,也要聚在一起过节兔年的春节前,我们兄弟们商议这个春节还是回村里好一来是老妈一年年老了,虽说生活能够自理,但也是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今年回村让老人再看看过节的村子和家园;二来是三年的新冠疫情,把人们的心情压抑到了极限,回村里过个年,可以释放一下心情。

村子还是那个样子,四十多年的岁月,除了邻街的窑洞后墙上增加了些黑绿色的老苔有些苍老外,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相对而言,人的变化要大一些当年的小伙伴们大都走出了村子,留在村里的也都成了弯腰陀背的老人一些偶尔遇到的年青人和孩子除了邻居和街坊外大都不认识了。

村里的冬季仍然是个闲时节,村口仍然是个聚集人的地方看到我们回来都热情地涌了上来,相互问候着叙叨着小时候的话题坐在台阶上的人手里都拿着个“趴拉拉”(村里人给智能手机起的名字)手机,低头看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眼前的情景让我十分欣慰,现代文明贯穿到了最低层,通讯现代化也给我的乡亲们带来了方便和高兴村里人现在也成了“低头族”微信、QQ都会玩,有的还开了直播十分熟练地和在外的孩子们及时沟通,就是对国内外的事情也是一目了然。

入冬后,村里普及“煤改电”,村里人家取暖装上了电暖气做饭也不用烧煤了,大都是液化气或者电磁灶不烧煤就没有了烟气,虽说家家户户窑头上的烟囱还在,但却没有了袅袅青烟相对而言,天空是蓝了许多,但人气却也少了许多。

看着窑顶上一个个没有烟气的烟囱,我甚至在猜想,再过个几十年,如果要是有孩子问起来,家里窑头上那个四方砖柱是干什么用的,可能能说明白的人就不多了我们家里也安装了电暖气,铺上了电热炕,也和千百年来的烧火做饭告别了。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村民们改了电,用电量大增,但输电的线路却没有改,由于是“小驴拉大车”,变压器承受不了,跳闸停电成了常态就在除夕夜里,跳闸停电达20多次,家里受冻不说,闹的我们连春晚也没看成虽说村里有个好心人,连夜值班守在那里,只要停电就跑出去把闸合上,但没过十几分钟就又跳了下来。

老天爷也不给力,甚至有点雪上加霜的感觉今年春节期间正逢四九,气温下降厉害迎面的寒风,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叫风雪严寒,也把我们重新送回到了儿时那种穿着薄棉衣服过冬的时节里零点的钟声响了这时窑洞里的电灯也亮了起来。

除夕守夜的这个点最重要了听着外面乡邻们院里的响炮声,看着那红焰冲天的旺火,大家十分兴奋地冲出大门跑到隔壁家,看着对于城里人来说十分难得的情景爆竹声虽说接二连三,但没有前几年的密集;旺火虽说也点了,但没有前几年的高大。

只是象征性的一个形式而已但对于我们这些生在农村,长在城市的人,特别是那些孩子来说,这就足够了大家围着旺火转啊,说啊,笑啊,把一切一切的不快都丢到了过去环境是有点冷,但家里的氛围是热的饭是大家做,酒是共同喝,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祝愿全家人兔年大吉,心想事成。

正月初六,我们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车在村里的后街上慢慢地前行,车窗外的乡亲们满脸笑容招手送别尽管是寒冬,但天空则是那样的湛蓝,那样的清澈我又一次抬起头来,看了看窑顶上那一个个孤零零的烟囱,在蓝天映照下显得格外苍桑。

再见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再见了,爱我护我的乡亲!明年的今天,我还会回来的!

A编者按1度,打造原创情感故事,碰撞经典影视影评,倾吐喜怒哀乐心情,直抒小诗美文情怀!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分享你的芬芳馥雅!邮箱:15135077472@163.com微信号:ywdq0901   fjh87101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