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简介(明朝大将袁崇焕简介)太疯狂了
蓟辽督师府庭院深深古道边,旧屋处处史诗连。抗敌抚政忠心在,几代督师华夏传。袁崇焕(新声韵)一腔热血卫宁远,奋
蓟辽督师府庭院深深古道边,旧屋处处史诗连。抗敌抚政忠心在,几代督师华夏传。
袁崇焕(新声韵)一腔热血卫宁远,奋勇抗金捷报传。谁料英雄遭斩首,临刑尚谱护国篇。
多年前,从电视上收看佘家十七代为袁崇焕守墓的报道中初知袁崇焕的故事。听说蓟辽督师府与袁崇焕有关,于2019年7月26日再次来到兴城古城,游览兴城蓟辽督师府。
(此片为李秀琴拍摄)立于蓟辽督师府前,仔细观赏,由著名明清史专家阎崇年所书“蓟辽督师府”的红色牌匾,光彩夺目大门两边有对联:“奉天命运筹帷幄督师辽蓟,凝众心浩气凛然镇守关东”旁边石碑上有蓟辽都师府简介:“蓟辽都师府,是明朝北方最高军政领导机构。
其前身为总督府,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九月,驻蓟州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内阁大学士孙承宗以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将蓟辽督师府建在宁远。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逼近北京,宁远总兵吴三桂奉召勤王。行前吴三桂下令火烧宁远城,蓟辽督师府也随之付之一炬。
2002年兴城市为了全面展示兴城历史文化,重建了蓟辽督师府。督师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各种建筑100余间,是一座典型的古代衙署建筑群。”
进到院里,眼前是一道仪门,三间仿木结构悬山式门楼,三樘门均关闭,意为此仪门须在上级官吏或贵客至此方可开启。
从侧面进入,最为醒目的是一个用石墩围起的“戒石亭”立于中央。
近前可见亭内“戒石碑”,正面刻有“公生明”三个大字。取自《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
背面有御制戒石铭,“尔俸而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黄庭坚墨迹。立“戒石”是古代衙门的通常做法。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是雕梁画栋的大堂。督师府大堂是迎接圣旨、帝、后、太后生日等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和处理重大军政要务之所。平时闲置不用,非公莫入。
大堂正中桌案背景是《沧海旭日松鹤图》,上有"政肃风清"四个大字,两边有对联:“崇武习文自矢风云志;执鞭披甲情竭报国心”反映了蓟辽督师文武双全,忠心报国的宏图大志这应该是督师办公之所,令人肃然起敬
旁边官员审案的设施齐全,桌椅古香古色。
一边还有车辆及圣旨。
大堂东西均有厢房。东厢房为吏、户、礼三科。
东厢房现辟为蓟辽督师府史料展。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后金在占领沈阳辽阳等辽东70余座城镇后,又攻占广宁(今北镇),辽东局势岌岌可危,明廷又将经略升格为督师,由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孙承宗首任督师,孙承宗将蓟辽督师府建在宁远(兴城),直至明朝灭亡。
从宁远的主要督师简介中可见:曾任督师的有孙承宗、杨绳武、范志完,还有大名鼎鼎的袁崇焕。
在这里还展出了石雷。
古门环上锈迹斑斑,可见是当年的古物。
石球,应是当时的武器。
还有元代弓箭等等武器。
这块令牌,当年应在军中起过调集兵力的作用。
西厢房为兵、刑、工三科。现为辽东英烈展。
有大义凛然的巡按使张铨。
与城共存亡的副总兵罗一惯。
有守岛忠烈金冠、姚抚民。
冲锋不止的总兵赵率教等英烈事迹介绍。
大堂西侧为照磨所。
照磨所是印制文件的地方。
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再现了照磨所的工作场景。
进了另一道小门,是“明清兵器”展。
有一座带轮子的威远将军炮,还有一座红夷大炮。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和竹节炮。
一辆攻城车模型,让人对古代的武器有所认识。
还有一架云梯模型,这当年也是攻城所用的。
室内展示了八旗龙文旗和八旗军甲胄。
展示的武器,有金瓜锤。
鸟枪。
佛朗机炮。
虎蹲炮。
还有一块古老的信牌。
药囊和文书等,让我们对古代武器和战争用具有一个初步认识。
旁边一个小门是监舍,监舍是拘押待审犯人之所,相当现在的看守所。犯人经审判过后,或受笞、杖之刑,或受徒、流之行,或者死刑。每间监室内都有形态各异的罪犯腊像。
附近是一处花园。
这里有红花绿树,长廊,假山,水池。
这应该是当时官员休闲的场所。
进了一处垂花仪门,又是一个四合院。
正房是二堂,是一处彩绘廊柱状的建筑。二堂是督师会见外地官员,与幕僚议事、处理日常公务和复审案件的地方。
堂上桌案整齐,金兽祥云浮雕背景,上有"文治武功"四个大字,其威严可见一斑。
两边有古老的茶几,椅子,背景墙都书有诗词。
旁边屋内端坐着一位官员,那是袁崇焕正在研读兵法的腊像。
另一边屋内有宁远保卫战中袁崇焕与部将围着沙盘研究战术的腊像,人物形象动作活灵活现。
东边厢房展出的是明代官服。
西边厢房展出的是清代官服。
明清辽东战史馆展现于眼前。
这里有诸多明代将领的塑像,个个威武雄壮,分列于四周。
旁边是室内“明清辽东战史馆”。
进到馆里,只见如地道般的长廊式展馆,两侧均是战争场景浮雕和壁画。
出了展馆,来到了袁崇焕纪念堂。
对面见到袁崇焕手书的石碑一座。上边的文字足见袁崇焕的书法功底,但却难于辨识,经几番查阅,方才清楚,原来是:“惟此幽香寄所乐;清风流水咏其怀。”
在附近还有一处袁崇焕手书:听雨。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可谓忠勇英雄已远去,故事笔墨留至今。东侧是袁崇焕的戎装骑马塑像,在战事背景下,更显袁崇焕神态坚毅,勇猛自信。
前门廊与两边门廊相连,整个纪念馆呈通透状。
纪念堂正中有袁崇焕半身塑像塑像背景墙上录有袁崇焕的诗《边中送别》: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从诗中不难看出袁崇焕守边报国之志。
这里有袁崇焕的生平图片展览。袁崇焕幼年举家迁居广西藤县。
万历四十八年,袁崇焕出任福建邵武知县。经专家考证,图片上的“聚奎塔”三个字是袁崇焕在任上的手书。
经查阅资料得知:明天启二年,明军辽东广宁兵败,顿失关外地域,袁崇焕毛遂自荐,辅兵部尚书孙承宗驻守宁远,为宁前道,此时宁远成为明在辽东军事指挥中心,袁崇焕指挥军民重修宁远城,收复关外失地四百里,天启四年晋升为兵备副吏,殿前参政。
天启六年,袁崇焕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为官十一年,驻守宁远(兴城)七年,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两次胜利,这是明清战史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两次战役,又指挥了京城保卫战。
袁崇焕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打击满清少数民族的侵略,立下了丰功伟绩
最为著名的是宁远大捷天启六年(1626)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劲旅,号称13万大军,向明王朝发动了进攻于正月二十三日后抵达宁远城郊,当时宁远城中的守军不过万人,辽东明军主力都在高第的率领下退守山海关,毫无救援之意,宁远已成绝地。
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用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激励士气,他刺血写书,对将士下拜,还留下母亲和妻子,以示自己准备全家牺牲,抵抗到底他还将库存的白银全部提出,传令奋勇杀敌者,赏;临阵退缩者,斩明军将士士气高涨
在后金大军开始攻城时,便被明军猛烈的矢石、铁铳和西洋大炮击退接着,努尔哈赤又派精锐的战士披着双重铠甲,推着铁裹车撞城,竟凿开了高二丈余的大洞三四处,宁远城受到严重威胁关键时刻,袁崇焕立即命官兵动用“万人敌”,即以“缚柴烧油,并搀火药,用铁绳系下烧之”,并选50名健丁用绳缒下城墙,用棉花火药等物点燃,“火星所及,无不糜烂”,击毙烧伤了无数挖城墙的后金兵。
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在前沿指挥,被飞来的炮石击中,受伤坠马,后金军不得不撤兵而回宁远大捷是明朝自萨尔浒大战后对后金的第一场胜仗,天启帝旨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袁崇焕主持辽东防务,连续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为守卫明朝东北边疆,抵御清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
袁崇焕,可谓明末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然而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却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冤杀了这位国之柱石,辽东防线再也无人主持那么当年皇太极到底用了怎样的离间计?宁远战役后不久,努尔哈赤病死,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后,继续对明朝用兵,发誓一定要打进北京城,掌握全国政权。
而挡在他面前的第一道坎便是与其有杀父之仇的明朝大将袁崇焕,袁崇焕极力主张抗清,自身胆识过人,加之对清军了解甚多,并于辽东地区构筑了铁壁般的“关宁锦防线”,其麾下关宁铁骑更是少有的毫不逊色于满族骑兵的汉人军队。
袁崇焕可谓皇太极入主中原的最大难题
多年困于宁锦防线的皇太极决定避过防守严密的宁远、锦州,绕道蒙古进逼北京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率领10万大军绕过山海关,取道古北口入长城,直扑北京城袁崇焕得知后心急如焚,急忙带领着9000骑兵日夜兼驰,急行军两昼夜,终于赶上了后金军队,双方在京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由于袁崇焕身先士卒,辽东明军勇猛敢战,连续取得了广渠门和左安门两战的胜利,使得京师转危为安皇太极眼见袁崇焕又坏了自己的“好事”,决定利用崇祯帝多疑猜忌的性格,实行“离间计”皇太极的离间计分了两步走,先是让人写下两封自己与袁崇焕私下议和的密信,让人故意丢在明军的防地。
结果,信中内容很快在北京传开,朝野为之震动,崇祯帝身边的宦官、朝臣也趁机散布谣言,说是袁崇焕引来的后金军队绕道来取北京崇祯帝对此半信半疑,拒绝了袁崇焕率军入城休整的请求然后,皇太极让手下故意在两个俘虏的明朝太监面前透露消息,说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达成了攻取北京的密约,随后又故意放跑了这两个太监,让他们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崇祯帝。
猜疑心极重的崇祯帝立刻联想起了日前京城里的传言,他认定袁崇焕背叛了自己,出卖了明朝崇祯帝借故将袁崇焕逮捕下狱次年八月十六日,一代名将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处以了凌迟之刑袁崇焕被害后,辽东将士痛心疾首,对朝廷失望至极。
崇祯帝自毁长城,大明也失去了辽东
清朝入主中原后,编清太宗皇太极实录时,如实地叙述了此事,才使这段公案真相大白,洗清了袁崇焕的冤屈 乾隆帝为其平反,曾评价:“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馨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并命修《袁崇焕传》载入史册后人在北京(今崇文区)为袁崇焕修建袁督师墓及祠堂,以示纪念建国初,毛泽东主席为保护袁督师墓祠做了批示,周恩来、李济深、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袁崇焕墓地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如今四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在蓟辽督师府对袁崇焕的英勇抗金的事迹有所了解袁崇焕在临行刑前,口占一首诗,如今仍犹在耳: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儒将之一;宁远城是全国唯一一座没有被后金(清)军用武力征服的城市。
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抚顺交战开始,到清康熙元年(1662)统一全国,明清双方苦苦争战了44年其中,宁远作为辽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领导和指挥辽东军民抗击后金(清)22年,涌现了许多慷慨悲歌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所以有“一座宁远古城,半部明清战史”之说
时至今日,兴城古城的四座城楼与中街的钟鼓楼上“袁”字彩旗依旧迎风飘扬,可见袁崇焕与这座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亦可见古城人民没有忘记袁崇焕这位民族英雄。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袁崇焕简介(明朝大将袁崇焕简介)干货分享
于崇祯二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qu…
-
水泥砂浆密度(水泥砂浆密度一立方多少吨)居然可以这样
1、水泥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第7.2条、GB175-2007《通用硅酸盐
- 水泥砂浆密度(水泥砂浆密度一立方多少吨)原创
- 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全程干货
- 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一篇读懂
- 姓叶的名人(姓叶的名人名字)真没想到
- 大瑶山隧道(大瑶山隧道全长多少公里)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