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列传(伍子胥列传中渔夫的人物形象)太疯狂了
《伍子胥列传》中弥漫着一股蒙冤与复仇的血腥味,在血泪纠缠之中。仇恨可以颠覆一个国家,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于是身怀家仇的伍子胥英雄末路,不惜与
《伍子胥列传》中弥漫着一股蒙冤与复仇的血腥味,在血泪纠缠之中仇恨可以颠覆一个国家,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于是身怀家仇的伍子胥英雄末路,不惜与故国反目,锐意攻伐、鞭尸楚平这种被认为“倒行逆施,以下犯上”的举动是后世所谓正统史学所不敢记载的,然而忍辱负重以报仇的事迹在《史记》里并不少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便是一例,无论国仇家仇,有仇必报,在司马迁看来,似乎就是常理。
而太史公在《伍子胥列传》中,毫不掩饰对伍子胥的偏爱,对伍子胥弃国投吴,替父兄报仇表示肯定和认同,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且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
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虽然,《史记》载伍子胥曾“掘平王墓,出其户,鞭之三百”,“献专诸刺杀吴王到踏上进身之阶”,“编兵士为吴王殉以巩固既得利益”等行为,但即使将他的所有缺陷表现出来,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位世俗英雄。
司马迁作为一个“刀锯之余”同于宦竖的身份,为编写史记,不辞劳苦,将旁人的冷眼置之不顾,这与伍子胥暂忍失父兄之痛,为躲避追杀而四处逃亡,处心积虑要实现为父兄报仇的人生理想同样可歌可泣在伍子胥刚毅不屈、百折不挠的品性上,太史公或许看到了自己的某些影子,才会对伍子胥颇为偏爱吧。
从这点来说,司马迁写伍子胥,可谓“以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 伍子胥的一生是坎坷的,面对父兄惨死,被迫逃离楚国,辗转在晋、宋、郑、吴等国之间,期间数度受窘,吹箫乞市借吴国之力复仇楚国,奈何复仇的代价却是使楚国百姓饱受战争的磨难,更使他有家难回,无颜面对故土,只得叛逃吴国。
竭忠尽智辅佐两代君王,奠定吴国霸主地位,可惜吴王夫差心无大志,轻信谗言,伍子胥忠而见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最终还是没逃脱功臣宿命,他的死也给后人留下无限感慨读完《伍子胥列传》,我为伍子胥的政治远见、敢作敢当所敬佩。
他有血有泪、恩怨分明,是个铁血男儿当他隐忍多年终于攻克郢都以报杀父之仇时,挖平王墓鞭尸的疯狂行为,正是复仇火焰突然迸发出来的烈火般的感情,读起来令人为之感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当他隐辱多年只为了找仇人报仇时,竟得知仇人已死,愤怒之情油然而生,这也是古代江湖侠义人士的情怀。
伍子胥能够成功,也是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但他并没有过河拆桥,反而心存感激,仓皇出逃蒙渔夫渡之过河后,他将自己唯一的宝剑赠予渔父报恩,献专诸刺杀吴王时内心的抉择忧闷以及事后对专诸子女的重用,都让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当然,伍子胥曾多次劝吴王杀了越王勾践,以绝后患,然而吴王却从未听信他的建议,直到伍子胥死去,他慷慨激昂的说“在我死后请把我的双眼挖下放在国都的大门上,我要亲眼看着吴国的灭亡!”九年后,吴国果然被越国所灭。
伍子胥一生坎坷,多灾多难,但并不影响他成就大事业,扬名于后世在我看来,有两点重要原因,一是他的顽强意志力,二是他的高度忠诚 伍子胥黑白分明,他代表的是中华传统上的一股新文化,他的忠诚与意志力使他在群雄蜂起,诸侯争霸的动荡时期脱颖而出,他的逆流而上和受挫不馁的精神,更是成为了那些暂时处于劣势的群体和个人奋进的动力。
伍子胥虽是个好大臣,却未遇到一个好国君佳莘写于2022.2.13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双子星公主漫画(双子星公主漫画才是原作)这都可以
近日,迪士尼在其社交平台上公开了12位迪士尼公主所代表的十二星座。我们似乎是从小做着各种玄学测试长大的,准不准是一回事,测得开心…
-
e2200(e2200有核显吗)这都可以
很长时间没有写配置单了,这个配置是应某位网友要求配的。他的预算是二千元左右,主要是用来家用,上网,看网剧什么的。…
- 云购(云购物到底啥意思)学到了吗
- 苹果a10(苹果a10等于骁龙多少)一篇读懂
- 苹果a10(苹果a10等于骁龙多少)原创
- 佛业双身(佛业双身百度百科)一看就会
- important的名词(important的名词可数吗)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