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色厉内荏的意思(色厉内荏的意思解释)学到了

(感谢你的阅读。如喜欢,请点击顶行标题下方的蓝字“乡人农语”或扫描文后的二维码给予关注。或点击文后“在看”帮助推荐。)

色厉内荏的意思(色厉内荏的意思解释)学到了

 

“色厉内荏”——“身体的其他表达”系列部首辨析(之五)湘里仁嘉“色”部(感谢你的阅读如喜欢,请点击顶行标题下方的蓝字“乡人农语”或扫描文后的二维码给予关注或点击文后“在看”帮助推荐)(感谢我的读友,从使用湘里仁嘉的笔名后,暂时关闭赞赏功能。

特别欢迎各位在文章后面留言、提出问题)《论语·阳货》:“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用白话来说,是这样的:孔子说:“有些人,外表非常严厉、内心却十分怯懦;如果拿小人来作比喻,就像是翻越墙壁进入别人家里的盗贼一样的。

这就是成语“色厉内荏”的来源这里的“色”,是指人表现在外面的脸色可是,关于“色”的理解和字义来源,却见仁见智、没有定说因此,我在作辨析、判断的时候,也是颇费周章譬如,当代学者、宁夏大学已故教授左民安先生,在《细说汉字部首》里把“色”解为“颜色,人的神色表情现于面容”。

而在《细说汉字》里却认为,“‘色’的本义为‘断绝’,实际上也正是‘绝’字的初文”同一位学者,在不同的书里,解说都相差千里万里当然,这两书的出版是在2005年,这个时候,左先生已经仙逝差不多二十年了因此,相关的解说带有编者和助手的意见在内。

适逢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期,不能去图书馆,只能在自己书柜里翻箱倒柜,搜罗不同学者就“色”一字的解说。李银的《系统汉语》提供了四种意见。现录如下:

这四种意见,需要深入的思考,通过文献用例的辨析,作出自己的择决。我们先从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的意见说起。《甲骨文字典》罗列了“色”的六个字形:

徐中舒认为:“色”字,是会意字,是从卩从刀会意而成的然后,引述唐兰对“色”字的解释,“谓其字本象一刀形而人跽其侧,殆刀之动词,断绝之义也”徐中舒是同意唐兰的意见的,主张“色”是“绝”的初文但是,即使是《甲骨文字典》,也没有“色”是“断绝”义的用例,更不用说后来的各种辞书了。

马叙伦先生的观点,见于李圃主编的《古文字诂林》马叙伦先生是近代学人,在《说文》学方面贡献尤甚,且曾经做过新中国的教育部长马的意思,“色当为男女交冓之义”,且把“色”的形体解析为“人在人上”当代学人曹先耀、苏培成《汉字形义分析字典》析“色”为“会意字,上下两人,合起来表示男女交合”。

曹、苏的这一见解,应该源于马叙伦先生有力的文献证据是,孟子曰:“食、色,性也”至于李银《系统汉语》所介绍的“色”“跟‘印’实同,可象意指按手印、按住人等,因义而分化为两字”,“按手印当然得有色才能显现,故有颜色之意。

脸色、景色、气色、女色等义均由颜色而引申”的看法,我也没有找到文献例证,聊备一说吧流行的看法,应该首推《说文》《说文》:“色,颜气也从人、卩”许慎是说:色是指人的脸上的颜色由人和卩会意而成董莲池在《说文部首形义新证》里认为:“色”字,“不从‘人’,篆从‘人’当是从‘爪’之讹。

”会意为“以手示颜气意”董莲池认为许慎的字形分析有误也有人把“色”解为形声字的刘家齐《字理新说》(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6月版)释“色”为:“变音形声字,‘人’的变形;巴,蛇名,蛇shé变sè声,自然万物各有一至多种颜色,还会有些变化。

”在李学勤《字源》中,展示了从春秋金文到楷书的“色”的变化过程:

字形1、2,是春秋金文的“色”字,左从爪,右从卩,会意为面部颜色之意字形3、4,是战国文字中的“色”字,增加了“頁”形的符号,以显示“颜面”的意思字形6、7、8、9,是秦汉金文中的“色”字,原来的“爪”符,变成了“刀”符。

字形5,是《说文》所录的小篆的“色”字,原来的“爪”符,变成了“人”符字形10、11、12,是汉隶中的“色”字,已经接近楷书的“色”字了《字源》认为,“色”的字形最早见于春秋金文我猜想,这应该是不认可甲骨文的“色”字。

我们今天说,“色字头上一把刀”,只是“色”字构形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色”经历了“色字头上一只手”、“色字头上一把刀”、“色字头上一个人”的三阶段现在,定形在“色字头上一个人”的阶段笔者认为“色”是会意字。

“色”的本义,是脸色古籍中的用例是很丰富的如:《诗经·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这诗句是说: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和善良有原则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负责《诗经·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这诗句是说:天帝告知我周文王:我顾念你这明德的文王,因你待人和气,不放出凶狠的声音,也不显现凶狠的脸色;即使做了各国诸侯的首领,也不依仗刑具兵革《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这话是说:所谓通达的人,应当是品质正直而又有仁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论而又能够观察别人的脸色,时常想着对人谦让《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这是说:太后的脸色稍稍和缓了一些成语“色厉内荏”“和颜悦色”“察言观色”“谈虎色变”都用的是“色”的本义。

段玉裁在注《说文》时说:“引申之为凡有形可见之称”所以,“色”引申指事物的表面如:《论语·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这话是说:所谓有名声的人,表面上主张仁德而行动上违背仁德,竟然以仁人自居而不惭愧。

孔颖达疏注《尚书》的《五子之歌》“内作色荒”时说:“女有美色,男子悦之,经传通谓女人为色”因此,“色”也引申指美色,且多指女色如:《论语·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说:我没有见过喜好道德能够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淮南子·时则训》:“去声色,禁嗜欲”意思是,要远离音乐和女色,禁止嗜好和贪欲再引申为“景色”如:唐代王维《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色”作动词,当“变色”讲如:《战国策·韩策》:“语曰:‘怒于室者色于市’”“色”在口语中读作shǎi,如“掉色”、“褪色”等词。

打麻将时摇点数,这种赌具叫“色子”,也读shǎi而用“骰子”一词时,读tóu“色”充当组字偏旁时,可以表示与颜色或人的神色有关的意思如“艳”等作部首时,俗称“色部”为《说文》第340个部首,《汉字部首表》第140个部首。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中,只有“字表一”的“色、艳”归在“色”部。在《汉字部首表》的201个部首中,与人体有关的部首,就说到这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