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主义)万万没想到


二、 材料分析题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主义)万万没想到

 

二、 材料分析题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英国的国情有什么不同?(2)根据材料一回答,英国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中国战败后被迫接受了英国的什么“条件”?(3)材料二中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从鸦片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6.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                                                    ——安德葛《香港史》  (1)材料一中,林则徐“付诸行动”是指什么?这一行动与“中国利益”存在怎样的关联?

材料二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2)据材料二,义和团运动抗争的对象是谁?义和团运动的积极影响是什么?材料三。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五四运动时期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宣言反映的斗争目标是什么?反映了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4)以上材料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什么优良传统?7.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一系列新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现就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择其要者列表如下条约名称主要内容《天津条约》(英法美俄)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北京条约》(英法)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阜,割九龙司地方

一区给英国,大幅增加赔款《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中国半殖民地化”是中国在哪次战争战败后开始的(2)据材料,概括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主要表现。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列强扩大侵略权益采取了哪些方式?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被迫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摘编自沈年耀《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特点》。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反而在抗争中觉醒,民族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开始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后来,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渐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

﹣﹣摘编自郭鑫、崔英杰《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并概括近代通商口岸开放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3)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不同视角。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技术篇】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制度篇】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一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1)根据材料一、二,思考洋务运动的主张与康有为的主张,这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辛亥革命的时间是在哪一年?(3)请为上述材料和问题确定一个探究主题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强运动,到1900

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向锐《西风渐进七十年》  (1)这场“自强运动”

指的什么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2)这场“自强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请各写出一例(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自强运动”的积极作用(4)在寻求中国出路的过程中,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还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读表格时间事件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创建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1895年大生纱厂开始筹办1898年“明定国是”

诏书颁布材料二: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清末的改革,我始终觉得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清末面临的现代化改革一直是非常被动的,我说不出哪一个是它主动做的,都是在面临着巨大压力下甚至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之后才做出来的——

著名史学家雷颐材料三:“新器物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引入中国阻力尚且如此强大,“新政府机构”的益处相对间接,遇到的阻力更强烈……成立现代世界普遍使用的“海军衙门”,并不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增强朝廷权力,都如此困难,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可以想见。

 (1)从材料一中选取三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采用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2)结合现代化早期探索的内容,举一例史实证明材料二中的观点(3)材料三学习“新器物”和开始“真正的政治制度改革”分别是哪一历史事件?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时期代表人物(群体)重大事件①________张之洞建立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辛亥革命革命党人②________。

北伐战争③________攻占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抗日战争中国军队④________(1)材料一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武汉近代史”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请你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成果。

材料二“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摘编自《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不得摘抄原文)材料三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8周年之际,面对国内军阀割据的现实,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摘编自张晨怡《教科书里没有的民国史》。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综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13. 材料一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己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囯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摘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材料三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由“帝”而“民”,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民地位的变化,……从此,闸门打开,中国汇入正在世界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为扫除“这个障碍”,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什么?该组织的领导人是谁?(2)材料二中的三种革命是指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请问是什么?材料中的括号内容代表的是该指导思想中的哪一个方面?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请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抗议,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要求

......并于5月6日申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 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三: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1)材料一中“靖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为何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2)材料二的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什么性质?为什么?(3)材料二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何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5. 阅读材料与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洋务派掀起的这场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材料二戊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1898年9月,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材料三这部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材料四  1915。

年,他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文章,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场运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上述四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这场近代化运动。

”的名称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近代化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的主要原因(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变法失败的原因(3)请写出材料三中的“这部约法”的名称辛亥革命还有哪些重要成果?。

(4)材料四中的“他”是指谁?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为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

,代表着进步和未来,是新文化的标志大量白话文教科书的产生,是民国时期教科书走向成熟的标志”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书信,如1920年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包括男女(同学)平等、婚恋自由、个人主义等。

材料二:“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团体,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天津的

“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白话文逐渐普及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积极影响(3)根据两则材料,总结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认识17.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抚今追昔,能引起我们诸多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

.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毛泽东  (1)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初,列强发动了四次大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其中1856—1860年、1900年两次侵华战争侵略军都打进了当时中国的都城京师(北京),请分别说出这两次列强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2)甲午中日战争和1931~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都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侵华战争,前者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后者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结束两相比较,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3)全国抗战爆发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请列举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著名战役各一例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

……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4)19世纪英国占领的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

“新界”三部分组成英国是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占香港岛的?(5)根据材料二,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5.【答案】(1)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封建落后、危机四伏,英国已经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2)中国的禁烟运动签订中英《南京条约》(3)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等等(言之有理即可)6.【答案】(1)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帝国主义列强;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3)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或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爱国主义精神,即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敢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4)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7.【答案】(1)鸦片战争(2)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下游地区(3)发动侵略战争;签署不平等条约;开辟通商口岸;割占领土等方式(任意三点即可)。

8.【答案】口岸:天津;特点:被迫性;不平等性;数量多;由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促进国人觉醒;民族意识增强;民众不断抗争;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材料一是经济上的影响,材料二是政治上的影响。

9.【答案】(1)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材料二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民族主义、民权主义1911年(3)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0.【答案】(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2)军事: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民用:汉阳铁厂;湖北织布机局;轮船招商局(3)这场“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4)戊戌变法11.【答案】

(1)《马关条约》签订→大生纱厂开始筹办→百日维新理由:《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大量赔款导致财政危机,为扩大财源,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大生纱厂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百日维新。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维新变法(3)洋务运动和戊成变法(4)由于清朝腐朽落后,中国向西方学习阻力重重,近代化早期探索步履维艰。

12.【答案】(1)①洋务运动;②武昌起义;③叶挺;④武汉会战(2)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

(3)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应该辩证客观,全面评价;此外切忌空谈,要有理有据,史论结合13.【答案】(1)中国同盟会:孙中山。

(2)三民主义:民族主义(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4.【答案】。

(1)巴黎和会;一战中,中国是战胜国,但是1919年美、英、法等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2)反帝反封建;《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当时爱国青年的强烈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3)爱国主义;开放性题目,当代青年应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富有开拓精神的社会主义新人(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答案】(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落后的清朝统治(2)主要内容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4)陈独秀,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16.【答案】(1)白话文有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解放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17.

【答案】(1)①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以答出具体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危害)(2)因素:中国人民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3)①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淞沪抗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等。②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4)条约:中英《南京条约》(5)原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