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我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300优秀作文)



曾经的我,现在的小涵
2000年夏,慵懒的阳光透过窗户,语文张老师正在讲台上点评范文。我仿佛站在舞台中央,有一束追光照着自己,照得我耳根绯红。因为那是我

我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300优秀作文)

 

曾经的我,现在的小涵

2000年夏,慵懒的阳光透过窗户,语文张老师正在讲台上点评范文。我仿佛站在舞台中央,有一束追光照着自己,照得我耳根绯红。因为那是我的作文第一次被当作范文朗读。我悄悄抬头,阳光穿透了张老师的发丝,落进了我的眼。2021年,我请同学转告张老师两句话:感谢您读我的作文,您给了我人生最初的自信,影响了我一辈子。我现在也当了语文老师,我会和您一样努力给孩子鼓励和方向,点亮另一个生命。

第一次认识小涵,是一次小小的事故。她在宿舍的床上给同学表演唱跳,摔到地上,扭伤了脚踝。我以为会是个很活泼的女生,但见面后她却异常安静,一直低着头。我问一句,她答一句。性格反差让我觉得这个女孩没那么简单。果然,一两个月后,她暴露出来不少问题:上课失神,下课来劲;同学面前大大咧咧,真性情,但老师面前唯唯诺诺,假乖巧。

通过观察和与家长的交流,我大致掌握了小涵的情况:小学时,母亲因病离世;当记者的爸爸长期在外奔波,很少陪伴孩子;她一个人在家时,喜欢听音乐、画画。初中叛逆期与家人的交流更少,成绩一直不理想,中考前努力了几个月,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搭上了示范性高中的末班车。

我从小就带她参加各种比赛,也拿过不少奖,人人都夸她聪明大方。变成现在这样,是我不好,还请老师多关照她。小涵的爸爸眼神有点落寞,我却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一个在光束中歌唱的女孩迎面走来。

找到属于你的追光灯

我所教的班级是艺术特长班,班上孩子的文化成绩并不拔尖,在学习方面普遍缺乏自信。为此,我做了一次调研,收集全班学生的荣誉证书,不论等级、不分年限。小涵交上来一沓歌唱比赛的证书,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一,其中还有市级现场比赛一等奖。我把每位学生的照片和他们最有代表性的奖状制作成幻灯片,等待一个机会。终于,运动会期间的晚自习,全校看电影,我放了《放牛班的春天》。等马修老师请出皮埃尔独唱的环节结束后,我暂停了电影,对一脸疑惑的学生们说:今天,老师也想请每位同学登台独唱。我开始播放头像和奖状的幻灯片,原本嘈杂的教室慢慢安静下来,最后一页停在小涵和她市一等奖的奖状上。我对学生们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认同,都渴望成为主角,希望咱们班上的同学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找到属于你的追光灯。说罢,我的目光落在小涵身上,然而她躲开了。

电影还在继续,我把小涵叫到办公室,假装不经意地问她:你猜我为什么放这部电影?她迟疑了一下,没有看我,也没有回答。我没有追问,就问她:你多久没有登过台了?初二开始就没有了。她记得很清楚。我有一个小舞台给你。如果你能做好,我还有个大舞台,你想不想试试?她抬起头,看着我,表情中充满着不解。我也看着她:我现在需要一个文娱委员,每天午休后带着同学们唱唱歌,醒醒神。她笑了:大舞台是啥?我也笑了:等你做好后,就知道了。

把眼界放宽,这世界很大

当文娱委员对小涵来说,没啥难度。她会精心选好歌单,提前投影歌词。遇到同学们不太熟的歌,她还会逐字逐句地教。我也不时从语文老师的角度当众夸奖她选的歌有品位。渐渐地,年级其他班级也开始午唱。我也向年级主任介绍起我们班的歌星。

但不久后,其他几个班委气冲冲地来找我,说小涵不适合当文娱委员。问了才知道是班委在讨论遴选班歌时,其他几个班委都想选一个流行歌手的励志歌曲,但小涵认为歌曲太俗气。几个班委意见很大。

我找到小涵,她也很委屈:我都打听过了,全年级至少有三个班都想选那首歌,一点意思都没有。

我特意找来小涵说的那首歌听,歌词的确很燃,但难度也确实偏高。恰好当时语文课正讲到李白的《蜀道难》,我在课上借题发挥,请学生们对比阅读《蜀道难》和《静夜思》,还特意请小涵和另一个班委发言。两人自然是各执一词,针锋相对。

总结的时候,我说:刚才我们从内容、形式以及手法上对两首诗进行了分析。两位同学的角度不同,喜好各异,都很好。其实,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读同一篇文章,感受都不尽相同,何况是不同的作品。我喜欢《蜀道难》的奇丽,也喜欢《静夜思》的平淡,最喜欢的是多情多样的李白。我顿了顿,接着说:所以不要固守自己的想法,把眼界放宽,这世界很大。说完,我看向了小涵。这一次,她没有闪躲。

第二天,她和其他班委一起来找我,高兴地向我汇报班歌选好了。我一看,是那首俗歌,但里面的歌词改了,改成了我们班的生活。

老师,我找到了那个女孩

一学期即将结束,学校筹备了一台师生同乐的元旦晚会。主舞台设在音乐厅,全校所有班级在教室收看同步直播。在与团委老师商量节目流程的时候,有人突发奇想,既然是直播,何不加强互动,随机抽几个学生到主舞台来表演节目。我突然想到当初对小涵的承诺——大舞台。这学期她的转变有目共睹:不仅课堂纪律大有改观,几次测验成绩也持续上升。我决定利用晚会主持人的身份以权谋私一回。

晚会当天,给学生发幸运号码时,我把593的号码交到小涵手里,悄悄地问:想不想唱首歌?她一脸错愕,我接着说:在全校师生面前。她的脸一下红了,瞪大了眼睛看着我。

下面我们将抽出三名幸运观众,来到我们的主舞台。第一位同学是593号!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奖票,当众宣布。我听到教学楼传来一阵骚动。几分钟后,一个瘦瘦的女孩冲进了会场,笑着从我手中接过话筒,熟练地站在了舞台中央。后来,音乐老师找到我:你真会抽啊,那个女孩音色、音准都很好,能不能帮忙找找是哪个班的?

之后,小涵成了学校的红人,登上了学校文艺会演的舞台,考上了北京的大学,钻进了北京民谣的圈子。大约四、五年后的一个晚上,我收到一张图片,她坐在昏暗的舞台上弹着吉他,唱着歌,一束追光正打在她身上。图片下面有一句话:老师,我找到了那个女孩。

给学生恰到好处的赏识

谁的青春不迷茫?小涵的成长故事告诉我,高中生心智处在半成熟状态,一方面需要赏识,另一方面又排斥刻意或者是套路般的表扬,他们需要的是老师恰到好处的赏识。恰到好处,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瞄准赏识之需。关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有的学生需要在上面秀一下的夸奖,助其确立更高远的志向;有的学生需要在旁边扶一下的夸奖,助其明确成才方向;有的则需要在背后推一下的赏识,助其找回丢失已久的自信。

二是掌握赏识之度。首先,要有为人师表的气度,这是驾驭赏识之度的内功。其次,老师对学生的赞赏绝不应凭空而来,为了赞赏而赞赏,而应立足学生真正独特的闪光点予以真诚的赞扬,做到有理有据、真情实感。最后,赏识不是一味地激励,爱与欣赏的背后更应该指向规矩、标准、要求,没有赏识的批评叫摧残,没有批评的赏识是溺爱,我们不能打着赏识的幌子,让溺爱的洪水泛滥成灾。

三是搭建赏识之台。一个善于赏识学生的老师,总是擅长搭建各式各样的舞台让学生C位出道。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为运动健儿写加油词,把喝彩的话广播出去;校园艺术节,激励台下的学生为台上施展才艺的演员献上鲜花与掌声,让赞美的馨香散播开去;主题班会上,既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对知错就改者予以肯定;课堂教学中,既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大胆的质疑给予及时的点评与赞美,同时也对学生克服羞怯的勇气、挑战权威的决心、追求真理的毅力等优秀的精神品质予以嘉奖。

收到小涵短信的那一年教师节,我给张老师也发了条微信:老师,我做到了。

(袁毅、刘艳梅 作者单位均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人民教育》2023年第3-4期,原题为《追光灯下的女孩》

作者:袁毅 刘艳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