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三兄弟(许氏三兄弟喜剧电影全部)一看就会
七十年代中期的香港已经开始步入经济腾飞轨道,各种社会矛盾趋于缓和,平稳的经济发展为电影电视等娱乐业提供了发展契机,快节奏的生活也迫切需要都市喜剧电影。
1、许冠文教育背景许冠文于1942年生于广东,年少时期随家人移居香港,在许氏四兄弟中排行老大,年少家贫高中时期曾与李小龙同学高中毕业后,许冠文念了一年师范,教了三年中学,攒够了学费之后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在校期间,许冠文表现出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大二时期就去电视台兼职主持辩论节目。
大学毕业之后,赴美深造,回港广告策划师教育、职业背景使许冠文成为一个有才华、创意的人,为其日后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8年,许冠文重操大学时期的旧业,赴香港无线电视台担任科普节目主持3年后,许冠文搭档弟弟许冠杰主持综艺节目《双星报喜》,节目在两个月内由不固定栏目改为每周一期的黄金档栏目,创下当年香港电视最高收视率,尽显许氏兄弟的搞笑才华。
70年代的香港,电视业开始振兴,影院不再是观众唯一的消遣之地,电视逐渐成为更贴近大众生活的娱乐方式,而电视领域也逐渐走出很多电影明星,许冠文应该是第一代电视转向电影的明星这位80年代的周星驰、梁朝伟、郑伊健等等明星的转型树立了榜样。
电视栏目对演员的临场反应和表达方面的训练,又提升了他们转向电影之后的表现力,而电视积累的名气又可以快速地转化为电影票房潜力
2、许冠文与电影缘起1972年,由台湾辗转回港的李翰祥看中了许冠文的搞笑天赋,力邀其主演回归邵氏后的第一部电影《大军阀》,片中的许冠文充分展示了其夸张且细腻的表演风格,使得此片成为当年票房冠军之后两年间,许冠文又主演了李翰祥《一乐也》、《丑闻》及《声色犬马》等影片。
其中在《一乐也》中,许冠文一人分饰三角,可谓演技大爆发李翰祥之所以选择许冠文一是因为许冠文当时在电视界的名气,二是当时的年轻男星普遍都扎堆在演武打片,喜剧表演空间不大时势造英雄之下,许冠文成功在电影界站稳脚跟。
1973年,已经在电影领域找到感觉的许冠文有意独立编导,于是,身为香港中文大学高材生的他将自己编写的《鬼马双星》的剧本放在邵氏老板邵逸夫面前,并希望独立拍摄并与邵氏平分利润这样的要求在邵逸夫看来无疑是不可理喻的,要知道当时的大导演张彻、李翰祥也是老老实实拿工资的职员,分红一说堪称荒谬。
于是,邵逸夫以剧本太差为由断然拒绝碰了一鼻子灰的许冠文只得默默收起剧本另寻伯乐于此同时,李小龙骤然离世之后,正在崛起中的嘉禾急需找到另一棵摇钱树,彼时的成龙还在李翰祥电影中跑龙套,洪金宝还未开始独立执导。
有李小龙被邵氏拒绝被嘉禾捡宝的前车之鉴,嘉禾火速联系许冠文,并许诺帮助其成立许氏兄弟公司于是,香港电影喜剧时代来临3、许冠文电影历程 1974年,许冠文联手嘉禾推出讽刺喜剧片《鬼马双星》,影片以本土俚语方言编织的笑料令观众欣喜不已,票房高达625万港元,超过李小龙遗作《龙争虎斗》以及邵氏同期推出的楚原导演的喜剧片《七十二家房客》,打破香港卖座纪录。
电影的原声粤语大碟亦于同年推出,畅销香港及东南亚一带各地
1976年,许氏三兄弟合作拍摄了香港喜剧电影《半斤八两》,三兄弟齐上阵,这部影片上映后成功地打入了日本、西班牙等国的电影市场,并令许氏兄弟成为亚洲当红巨星1978年的《卖身契》、1981年的《摩登保镖》等都创下当年香港的最高票房纪录。
1982年,许冠文凭借《摩登保镖》获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此后到80年代末,许氏三兄弟陆续推出《欢乐叮当》、《神探朱古力》、《鸡同鸭讲》、《合家欢》、《新半斤八两》等卖座影片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迎来黄金时代,香港喜剧之王的地位已经属于周星驰,许冠文逐渐趋于边缘。
许氏兄弟的喜剧电影《鬼马双星》(1974)、《天才与白痴》(1975)、《半斤八両》(1976)、《卖身契》(1978)、《摩登保镖》(1981)连续五次成为年度票房冠军,并三度刷新香港开埠票房最高纪录,成为当时的票房保证。
由吴宇森执导,许冠英主演的 《发钱寒》(1977)取得1977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在香港本土,《半斤八两》是整个1970年代最高收入的电影,高于同时代的《星球大战》、《大白鲨》、《超人》等好莱坞大片而许冠杰主演的《最佳拍档》系列电影,亦占据了1982-1984年连续三年的票房冠军宝座。
纵观1974年1984年,11年中的9年票房冠军皆是由许氏兄弟(许氏三兄弟解体后,有各自独立导演、演出作品)夺得,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这个时期的许氏兄弟电影,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都享有一定的影响力,《半斤八两》在日本更牵起了Mr. Boo!电影热潮,其后嘉禾公司安排了Mr. Boo!系列的续篇:《卖身契》、《鬼马双星》、《摩登保镖》、《铁板烧》等相继在日本上映,许氏三兄弟曾经多次访日,登上各类电视宣传节目,亦有“Mr. Boo!日本歌影迷会”成立,而许冠杰亦推出了多张日语专辑。
1990年代《鸡同鸭讲》在日本推出时,许冠文被日媒誉为“人情喜剧王”
4、许冠文喜剧电影成功秘密许冠文喜剧成功的原因有如下几个:(1)独树一帜的类型70年中期的香港影坛依然是武侠片主导,但这个类型片在自1967年辉煌以来已有七八年的时间,电影类型迫切需要推陈出新而喜剧这一类型片在当时由李翰祥的古装段子集式的片子带动之后,市场出现巨大缺口。
许冠文在参演李翰祥几部电影之后也看到了这个市场机遇他的电影从李翰祥的片段式集锦中升级为完整的故事,其时装题材也一反当时的潮流,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喜剧电影类型,他顺应潮流同时又引导潮流,站在了流行趋势前沿。
承接自李翰祥,而超出于李翰祥,这体现出许冠文作为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杰出的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
(2)回溯粤语片传统在六十年代国语片成为主流之前,香港电影一直是粤语片的天下粤语片逐渐没落是因为港片要卖到台湾,国语片慢慢在商业性上占据优势而许冠文的电影则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粤语片的回忆,重新让人们缅怀那个逝去的时代,也代表着香港本土电影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和意识,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本土文化的自信。
张国荣曾说:香港的观众是很长情的,只要你呈现好作品,他们会永远记住你70年代中期的观众很多都是内地人移居香港后的第二代,是彻头彻尾的香港本地人他们从小就经受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熏陶,又熟练掌握粤语,当然会对粤语电影无比熟悉。
许氏兄弟都是童年就在香港生活,他们的作品风格更加接近香港人的生活,这是外来导演无法企及的优势许氏兄弟电影的异军突起是香港制造的胜利
(3)关照真实的生活许冠文的时装喜剧电影将人物和角色对准香港各行业的普通人,例如保镖、私家侦探、赌徒、电视台职员等等,这些随处可见的角色更容易赢得观众的共鸣,让他们感觉故事真实,情感真挚许冠文将普通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加以戏剧化表现,用喜剧的形式去反讽世风,委婉地表达出导演的感情倾向。
从对现实的关照度来看,许冠文有卓别林、基顿等喜剧大师的影子喜剧并不是凭空胡编乱造,喜剧要让人在欢笑之余有所思考这其中,情感是喜剧的支撑,例如《合家欢》里的一家人,每个人都在家庭中扮演着既定的角色,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无比嫌弃大陆来的许冠文,但最终被许冠文的真实淳朴所打动,情感的升华将故事的基调由喜剧转变为悲剧,使人笑中带泪。
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冠文的喜剧比李翰祥的段子闹剧要高级很多,李翰祥更多的是贩卖感官刺激(李翰祥电影也时常有劝人向善的思想)许冠文电影的现实感让作品有了时尚气息,更能够迎合新一代观众的心理
(4)辛辣的现实批判具有批判意识的艺术作品往往更容易传世,这在文学、绘画、曲艺等等形式都是同理而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消费品,同时也是视听艺术品,也应该具有批判精神许冠文电影往往通过极具现实感的人物和故事去讽刺时代不良倾向和人的劣根性。
例如《新半斤八两》中的媒体人,为了增加销量,为了生存,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偷拍制造假新闻,以此骗取经济效益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坑害善良单纯的女孩,不惜毁掉女孩一生的幸福;例如《鬼马双星》,弟兄俩个为了不劳而获,不惜研究各种骗术来满足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例如《天才与白痴》,哥们几个为了找到藏在海底的宝藏,不惜违背职业道德,不惜坑蒙拐骗……这些角色体现出的人性阴暗面是提升喜剧深刻度的法宝,有了这样的深刻的人性挖掘,才能有结尾的反讽,才可以进一步深化主题,并委婉地劝诫世人要踏踏实实工作,要为人正直……对现实辛辣的批判是许氏电影的灵魂所在,也是许冠文作为一个名校毕业生不同于其他商业导演的本质所在。
(5)经济繁荣的大环境潮流的兴起必定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七十年代中期的香港已经开始步入经济腾飞轨道,各种社会矛盾趋于缓和,平稳的经济发展为电影电视等娱乐业提供了发展契机,而快节奏的生活也迫切需要喜剧电影增加一些轻松感。
因此,具有极高现代感、时尚度的许氏喜剧电影就是最佳的宣泄出口,人们在许氏喜剧中找到了生活的喜感和情感的共鸣,个体生活得到极大丰富许氏喜剧宣扬的独立的价值观也让思想更加自由的本地人相当受用 (6)绑定许冠杰的音乐
许冠文喜剧成功的另一个法宝是与许冠杰原创歌曲的融合70年代中期的电影,虽然也时常在片中有抒发情感的歌曲,例如楚原在七十年代初期导演的文艺爱情片《舞衣》、《小楼残梦》等,但真正有主题曲和片尾曲的电影则是许冠文的喜剧首创,电影和音乐绑定宣传、绑定销售能够最大化扩大电影的影响,并形成牢固的品牌。
许冠杰在1967年就担任了“莲花乐队”主创,并发行了专辑,而《鬼马双星》电影原声歌唱专辑则正式拉开了香港粤语流行乐坛的序幕,许冠杰也成为香港第一代歌神,他开创的音乐风格让粤语歌成为流行趋势,并深深影响几代人,后辈歌手如张国荣、谭咏麟、张学友等等都是许冠杰的忠实粉丝。
许冠杰音乐的成功大大增加了许氏喜剧电影的影响力,使得电影和音乐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种绑定营销思路深深改变着电影的制作、发行模式,当下亦同许冠文时代如出一辙
许冠文喜剧电影是华语电影历史辉煌的一页,要知同时期的大陆电影和台湾电影尚在各自特殊的历史时期缓慢前行,更别说喜剧了,而以许冠文为代表的香港喜剧电影已经将内容和形式融合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并形成一种文化符号传播到亚洲主要地区,许冠文对华语电影的贡献是值得铭记的。
许冠文渐趋没落的时候时年不过40多岁,但彼时的香港电影即将进入全盛时期,人才辈出,观众要求日益提高许氏喜剧在延续了10年辉煌之后逐渐掉进窠臼,形成的模式很难打破许氏三兄弟也随之分开,属于他们的喜剧时代落下大幕……。
(感谢同学们……)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世界五大洲(世界五大洲地图)奔走相告
经常有粉问到“有没有高清图呀?”有时候我会单独私发但最近询问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便于各位的教学特意整理了世界+中国的高清图…
-
西藏民歌(西藏民歌简谱)真没想到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民风的歌曲,据说其原曲是一支古老的酒歌,一般用于宗教的仪式。新编歌词以后的《北京的…
- 姬丝阿奎诺(姬丝阿奎诺个人资料)越早知道越好
- 先上车后补票(先上车后补票怎么操作)新鲜出炉
- 2022年是建党100周年吗(1921年7月1日是什么日子)新鲜出炉
- 环球唱片公司(环球唱片公司旗下艺人)难以置信
- 环球唱片公司(环球唱片公司旗下艺人)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