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孔明传(三国志孔明传全攻略)居然可以这样
马谡失街亭和诸葛亮斩马谡,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事件。但由于《三国演义》远比《三国志》流传广泛,于是人们就根
马谡失街亭和诸葛亮斩马谡,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事件但由于《三国演义》远比《三国志》流传广泛,于是人们就根据《三国演义》的演义去说,马谡失街亭后,被押到大本营斩首,然后马谡的头颅被缝上下葬诸葛亮北伐,军营屯驻今汉中勉县,便以此为据,说马谡是在汉中被斩的。
这个说法,只是《三国演义》的演义之说陈寿的《三国志》没有记载,裴松之的注也没有说关于马谡失街亭和斩马谡, 《三国志》至少有六处记载,依据这六处记载分析,再加上裴松之的注,这里面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现录出《三国志》这六处记载:。
《三国志诸葛亮传》云:魏明帝西镇长安,命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 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三国志张邰传》云: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
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三国志.郭淮传》云:太和二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详屯列柳城张郃击谡,淮攻详营,皆破之《三国志.马良传》云: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 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
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岁,谡年三十九《三国志.向朗传》云: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三国志.王平传》云: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 鸣鼓自持, 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溃进,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了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
这六处记载颇值得研究头两处记载,一是点明街亭之战,二是说马谡所败之因《三国志●诸葛亮传》 说诸葛亮从西县还军汉中, “戮谡以谢众”,应理解为诸葛亮下令杀马谡向众将士谢罪《三国志●马良传》说: “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这句的“物故”即逝世、死的意义,当然可以引申为“斩杀”《三国志●向朗传》的说法更让人难解,说: “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也就是说马谡失街亭后,没有回到汉中向诸葛亮请罪,而是逃亡了,甚至藏了起来,向朗知道内情而不举报,却宁可免官回成都也不说,诸葛亮非常恨他。
看来向朗和马谡交情很深,也很讲义气,所以《三国志●向朗传》说“朗素与马谡善”从这三处记载,可以判定: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还军汉中,一是下令斩马谡以谢众,二是马谡死于狱中,三是诸葛亮痛惜斩马谡, 为之痛哭流涕。
但唯独不能判定的是街亭失败后,马谡“逃亡”了,逃往何处,只有向朗知情,宁可免官也不举报因为战场是王平打扫的,“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而返回汉中,按理说没有战死,应是马谡收拾败局,却不见马谡,而是王平马谡哪里去了呢?难道是马谡“逃亡”了吗?这就复杂了。
从“谡下狱物故”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马谡逃亡了一段,主动回来请罪,二是诸葛亮派人去缉拿下狱可惜这两种情况《三国志》均未载,只知道马谡逃亡了,而且“谡下狱物故”的是不是马谡,也不知道,这里面值得怀疑的问题就多了。
然而裴松之在《三国志●马良传》里注引《襄阳记》说: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日:“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日:“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降戮其仆。
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这个注是说后主刘禅知道要斩马谡,派蒋琬奉旨到汉中,圣旨内容未说,却记载了蒋琬对诸葛亮说了一番道理,只字未提马谡之事,却暗含不应戮马谡“智计之士”,诸葛亮泪流满面地回答了一番道理,也只字未提马谡之事,却也暗含了治军明法而必杀不可。
这只能是说蒋琬奉旨说服诸葛亮而没有成功,因为后主刘禅曾对诸葛亮“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裴松之在《三国志●马良传》注里这样说:臣松之以为良盖为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这个注是在《三国志
●马良传》里记载马良与诸葛亮书称为“尊兄”处据裴松之判断马良与诸葛亮的私人关系,或是结拜为兄弟,或是有亲缘这个注是颇耐人寻味的在《三国志●马良传》里附有马谡的小记,记有这样-段话: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进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
才器过人, 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日: “马谡言过实在,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这个记载一含有诸葛亮也曾随刘备到荆州,同马良、马谡共过事;二是诸葛亮非常赏识马谡的才器;三说诸葛亮与马谡的关系非同一般,诸葛亮对刘备临薨所言不以为然,任用马谡为参军,通宵达旦论谈。
裴松之在这段话后有一注,引《襄阳记》说,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马谡“送之数十里”,而且希望诸葛亮尽快返回,对南征马谡献策诸葛亮:“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还说: “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
”诸葛亮同马谡的关系,裴松之的判断是正确的向朗同马谡的关系,不仅仅是《三国志●向朗传》所言的“朗素与马谡善”这么简单,在《三国志●廖立传》 记有“朗昔奉马良兄弟”,也就是说向朗从前侍奉过马良、马谡兄弟二人,马良兄弟肯定待他不错,向朗后官至长史,这肯定与马氏兄弟二人有关,“马谡逃亡, 朗知情不举”就不难理解了。
综上,陈寿《三国志》把诸葛亮斩马谡,记得如此迷茫,先是“戮谡以谢众”,再是“谡下狱物故”,接下来是“众尽星散,惟王平所领千人”不见马谡,最后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如果不能把马谡逃亡:问题弄清楚,就会留下一个永远的谜题:诸葛亮斩马谡了吗?更有陈寿在《三国志。
●后主传》的评语中感慨地说: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看来陈寿也只能记载得如此模糊不清《晋书●陈寿传》说诸葛亮斩马谡,寿父连坐被髡刑,寿挟私怨而贬抑诸葛亮,考其实,“此真无识之论也”。
《三国志》中,《诸葛亮传》是最佳之作,评语对诸葛亮推崇备至,赞其治国刑赏得当,深得民心,至于“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也只是实录而已这里把诸葛亮斩马谡的问题提出来,供《三国志》研究者研究考证,解惑释疑,最终解决《三国
●志向朗传》里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的问题。
作者:田孟礼,当代作家、文化学者,主编《略阳县志》,著有《读史记说汉中》《读三国志说汉中》《陆游天汉魂》《灵崖流光》《读书远行》等多种著述, 计数百万字,影响广泛, 曾获省社科类作品奖项作者:田孟礼
喜欢我们栏目的朋友请到抖音搜索“汉中在路上易歌讲汉中”或者直接输入“易歌讲汉中”查找,我们诚意邀请大家前来评论互动,你有好的线索或是题材也希望致稿给我,我们会把您的故事用这种方式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们专栏邮箱:379889082@qq.com。
往期精彩回顾便宜滴么发,29.9元=2张影票+2杯可乐,还不限场次和影片!易歌讲汉中--《曹操是在汉中杀杨修的吗?》汉中针对冬季旅游有大计划啦!汉中龙头山旅游视频攻略(点击了解更多内容)
长按关注影院广告|户外广告|新媒体广告旅游宣传|宣传片制作业务合作:17709160920旅游咨询:0916-8885151、17709169732汉中在路上旅游服务由汉中虎桥旅行社提供投稿邮箱:auld.langsyne@163.com
汉中市在路上文化传媒公司招聘新媒体编辑2名(点击查看)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进行文章搜索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